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农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农民
 

农民是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他们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长期和专门从事农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等生产劳动。

中文名称:农民

外文名称:peasant、farmer、agriculturer

概述:长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词目定义:务农者 村民

三农政策: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历史演化:农业生产结构变化和就业途经

概念释义

1、指居住在农村的人(农村居民、农村总人口)。实际上在农村居住的不完全是农民,还有其它社会成员。可见生活区域的乡土性很难概括农民的本质特征。

2、指拥有农村户口的人。事实上,我国目前还有部分取得城镇户口的农民存在,比如像城市近郊区和国营农场。所以农村户口也不能反映农民的特征。

3、指与城市居民对应的不吃商品粮油的人。这种观点与第二种观点相近,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商品粮油供应制度中一些专业化生产地区的农民,比如棉农、林农、茶农、烟农、菜农等都是吃商品粮油的人。所以商品粮油的供应也不能说明农民概念的本质。

4、指与公有制土地相联系的社会主义集体农民。显然,这个定义个体农民仍然未包括进去。

5、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农业人口)或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者。这个定义尽管跳出了按地域、户籍、商品粮油供应和所有制去命名农民的条条框框,但农民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却存在着不相一致的情况。比如,1984年以后,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还从事着第二、第三产业活动,甚至部分农民离土离乡从事非农业活动。与此观点相似的看法还有:农民是指与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相结合并独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者。

6、三个层次:第一层指从事狭义农业生产的人,这是最狭义的传统的典型的农民;第二层次指从事广义农业生产的人;第三分层次是指农村总人口。[1]

历史地位

正像斯宾格勒所说,一切高级的经济生活都是以农民为基础,并在农民身上发展起来的。农业这种古老的“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不同,它是自足而封闭的,老子和陶渊明将此视为理想的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事实上,希腊罗马社会中典型的劳动者同样是农民,而不是奴隶,因此有历史学家将希腊一罗马世界视为“农民社会”——拥有个性和理性的古典小农是积极的自由公民,并构成公民的绝大多数。

欧洲中世纪同样是一个农民世界,除去少数教士和骑士,绝大多数人都是农民。在很多历史学家看来,这些“劳动者的一生都相当舒适而平静,他们过着一种正直而平和的生活,虔诚而笃实。他们的物质生活状况要比他们的后人好得多”。美国其实就是一群自耕农建立起来的;华盛顿卸任总统后,也是回到自己的农庄。即使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经济学家西斯蒙第看来,那种传统乡村的田园生活也是幸福的——那种幸福、那种安全、那种信赖将来,那种同时保障幸福及美德的独立性,到处都可同样遇到。靠自己儿女帮助,在一块祖传土地上做完全部农活的农民,既不付租金给任何地位比他高的人,也不付工钱给任何地位比他低的人,他使自己的生产适合于自己的消费,吃自已的面包,喝自己的酒,穿家里做的毛衣和自种的亚麻织成的衣服。

在古代中国,可以说农业是唯一支柱产业,农民是古代中国的中坚核心职业。其他如政治、战争、科技、商业、文艺等等。从相当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农业文化的延伸和衍生。黄仁宇甚至将传统中国称之为“农业帝国”,而中国皇帝则是“第一农民”。[2]

当代农民的特征

随着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民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当代中国农民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认识。

第一,从人口数量看,农民依然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5日发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末全国总人口133 47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1 288万人,占总人口的53.4%。虽然农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减少,但当前它仍然是中国人口的主体。

第二,从文化素质看,农民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内部仍存在着一个庞大的文盲、半文盲群体。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文盲率为6.72%,其中城镇文盲率为4.04%,农村文盲率为8.25%;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79年。

第三,从职业结构看,农民已经突破单纯的农业生产界限,几乎在社会各个生产、服务和管理部门都有农民就业。然而,作为农业生产者的农民虽然已经逐步向商品生产者转化,却依然没有结束自给或半自给的状态。

第四,从生活状况看,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相对水平有下降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不断增长,从整体上看i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部分农民逐步实现了小康。但是,农民收入的总体水平远低于城市居民,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国际上认为城乡差距在1.5:1比较合理,但我国的城乡差距近年来一直在3:1以上。城乡贫富差距的两极分化已经影响到社会稳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势在必行。

第五,从价值观念看,农民的价值观念正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但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仍深深地影响着农民的言行。一方面,农民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平等意识不断增强,就业观、消费观、生育观等都呈现出现代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农民依然具有较强的小农意识,思想观念比较保守。

第六,从经济生产地位看,农业仍然承担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变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农民的经济生产地位不容忽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农业也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农民收入增加来源从过去主要依靠农业转向越来越依靠非农产业,但农业的基础地位并没有削弱。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与原料工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相比,农业依然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中最为基础的母体产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如果农业基础脆弱,就无法支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七,从社会地位上看,农民的实际社会地位与其应获得的社会地位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社会的分层结构中,农民整体处于金字塔的底。[3]

地位和作用

农民在中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社会的主力军,对中国社会的每一次大的变动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革命和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也不例外,农民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最 大。所以,我们认为,谁掌握了农民,谁就掌握了中国,谁得到了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谁就适合了中国国情,植根于成功的土壤,赢得了胜利的希望。

儿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国农民除了默默地耕做贡献于社会外,还通过无效次的斗争和起义,缓慢地推动社会前进,就连清朝末年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虽然自身没能取得最终胜利,但为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革命党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启迪了前进的道路。

中国的特殊国情把农民问题提到特别重要的地位,成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决革命和建设一系列问题的首要问题,从面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研究利解决农民问题,形成和发展了关于农民问题的完整的科学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

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使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有了哭同的利益,产生了共同的要求。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证明:农民革命要取得彻底胜利,必须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无产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与广大农民结成坚强的同盟。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广大农民的革命要求愈益强烈,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需要 农民同盟军,这两种因素的结合,促使我们党选择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4]

新型职业农民

根据农业部的界定,新型职业农民就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在传统的印象里,农民通常学历不高,穿着朴素,在田里辛苦的工作,但是这些“农民”却不一样,他们不是被动的当农民,而是主动选择农民这个“职业”。他们不仅有传统农民的踏实和勤劳,还有经营能力,同时掌握着先进的农业技术,不少人抽屉里还有硕士学位。成功的新型农民不仅自己能赚钱,还能带动家乡的人一起赚钱。

这些年,国家对新兴职业农民的扶持力度很大,不仅有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程,对那些回乡创业的新农民,也有不少政策优惠。这让农村里的新农民越来越多,2017年已经达到了1500多万。[5]

相关视频

1、农民劳动的结果来年肯定大丰收

2、农民在辛勤的劳动

参考来源

  1. 农民的定义,个人图书馆网,2018-03-20
  2. 农民的定义,个人图书馆网,2018-03-20
  3. 农民,智库百科网
  4. 论农民的地位和作用,道客巴巴网,2017-02-27
  5. 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和以前的农民有啥特别?,土流网,2019年0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