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刘光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光子

刘光子,男,中国共产党党员,1921年出生,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人。63军187师561团1营排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孤胆英雄 。他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人活捉了63个敌人,威名远扬 。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两次荣立战功,多次受奖。荣获朝鲜最高人民委员会授予的“十级战士勋章”和“二级孤胆英雄”称号。被志愿军总部授予“孤胆英雄”荣誉称号,并记一等功。得到过中朝苏等国最高领导人的接见。1958年复员回乡先后担任过乡武装部部长、党委副书记以及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1997年,刘光子去世,享年76岁。

基本信息

中文名:刘光子

外文名:Guangzi Liu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籍   贯:内蒙古杭锦后旗

出生日期:1921年

逝世日期:1997年

职   业:军人,复员后回乡任公务员主要成就在战斗中多次立功出生地内蒙古杭锦后旗召庙乡团结村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介绍

1921年,刘光子出生于内蒙古杭锦后旗召庙乡团结村,幼时曾给地主扛长工,后在家务农。

1946年11月,刘光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63军187师561团1营排长。解放战争期间,刘光子随部队先后参加过甘肃省兰州十里山追击战、沙漠遭遇战和著名的太原攻坚战等战斗。

1951年,刘光子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先后参加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

1951年4月24日,担任志愿军第63军第187师561团2连战斗组组长的刘光子在雪马里战斗中1人俘获英军王牌部队“格洛斯特营”63人。

1952年7月,刘光子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刘光子作为战斗英雄前往苏联参加世界青年联欢。

1958年,刘光子复员回乡,先后担任过乡武装部部长、党委副书记以及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人物荣誉

解放战争时期,刘光子因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先后两次荣立战功,多次受奖。

因在雪马里战斗中立下的战功,刘光子被志愿军总部授予“孤胆英雄”荣誉称号,并记一等功。

1952年6月,刘光子被朝鲜授予“十级战士勋章”和“二级孤胆英雄”称号,并受到金日成的接见。

1952年7月,刘光子先后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周总理还赠送他一支半自动步枪。

1953年,刘光子赴苏联参加活动期间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

1999年,刘光子的英雄事迹被拍成纪录片,选入《抗美援朝精彩战例》。刘光子的事迹还被画成连环画《活捉六十三个鬼子》。当年他在雪马里战斗中用过的那把PPS-43冲锋枪,如今仍被珍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馆中。

孤胆英雄

1951年4月,志愿军第63军第187师561团突破临津江后,在雪马里地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对敌王牌部队“格洛斯特营”的包围,打响了一次特殊战斗。 雪马里,位于临津江南岸4公里处,北有235、314高地为屏障,南有414和675高地为依托,山势北低南高,易守难攻,是江南敌防御前沿的一个强固要点。守敌为“格洛斯特营”配属英炮兵第45团第7连、哈萨斯骑兵第8连、重型坦克连,共有营属和配属火炮42门,纵深还有两个105榴炮营支援其战斗。

24日拂晓,围歼雪马里守敌的战斗打响。担任主攻任务的志愿军第187师560团第2营及3营9连冒着敌飞机和密集炮火的轰击,发起突然攻击,攻占了雪马里东北314高地。与此同时,志愿军560团第1营从雪马里侧后发起攻击,而561团1营猛插沙器幕,突然出现在雪马里之敌的侧后,像一把锋利的尖刀一举切断了雪马里“格洛斯特营”的退路,取得击溃敌人一个营、俘敌130人、毙敌50余人的战果。 [2] 雪马里地区方圆百里,地形复杂。当时任战斗组组长的2连志愿军战士刘光子,带领两名新兵冲到一个小高地上时,忽然发现山梁下面有“格洛斯特营”的一个炮兵连正准备逃走。刘光子让两名缺乏作战经验的战士趴在大石头后面射击掩护,自己则手持PPS-43冲锋枪冲下山去。

他悄悄接近了几个敌人,猛然大声呐喊,一块大石头后面顿时站起来几十个敌人。几支枪同时顶住他的胸膛,还有手枪对准他的额头。刘光子乘敌不备,果断拉响了手雷的保险,眼前的敌人吓傻了,就在手雷即将爆炸的瞬间,刘光子向后一缩身,把手雷扔向敌群,顺势滚下山坡。这种在手榴弹上捆有炸药的“反坦克手雷”威力巨大,一下就炸倒了一堆敌人。借着爆炸产生的浓浓硝烟,他边扫射边大喊:“1营向左,2营向右,给我冲!” 刘光子用战前学的英语大喊“缴枪不杀”时,那些被打蒙的敌军官兵不知所措全部举手投降。1801年,在远征埃及的殖民战争中,该团因为突破包围转败为胜,受到英王赏赐。从此,该团士兵帽的前后都缀有“皇家陆军”帽徽。时隔150年后,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威风扫地。

当俘虏们拥挤着站好队时,才猛地反应过来:原来对方是一个人!接着就有人试图捡起枪反击,说时迟那时快,刘光子一梭子子弹就放倒好几个人,剩下的再也不敢反抗。他单枪匹马,押着这支长长的队伍往山上走去,没想到刚走了一段路,又有一部分人要逃跑,他扔出手雷当时就炸倒了一片。就这样,这些俘虏彻底被他震慑住了。 战前,志愿军187师曾经提出一个口号:“抓一个俘虏立一个功。”刘光子虽然一下子抓了63名俘虏,但他为人老实、腼腆,当时未将此事声张,到部队清点俘虏时才发现了他的壮举。1953年,当刘光子到苏联参加世界青年联欢时,斯大林接见了这位传奇英雄,并兴致勃勃地问刘光子:“你怎么能一次俘虏那么多英军?”刘光子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当时反正是豁出去了!”

宝贵品质

刘光子在枪林弹雨中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在和平环境中,他不计名利地位,生活清贫,廉洁奉公 [1]。50多年来,刘光子从没有因为自己是英雄就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他对子女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他告诉家人,做人要多做少说。他说自己,一蹲在农民的炕头上,屁股蛋是热的,心是热的,话是聊不完的。 多年来,刘光子老人一直保持着普通一兵的本色。在宾馆,他睡不惯弹簧床,总是把铺盖搬到地上睡,在抗美援朝时他用过的一个大瓷碗,仍很好地保留至今。

人物评价

战争中,刘光子不怕牺牲,视死如归;和平时期,刘光子不居功不自傲,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几十年如一日,与群众同甘共苦,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我们作为社会公正的守卫者,要学习刘光子对党忠诚、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严以律己,克己奉公,自觉抵制外界诱惑,筑牢防腐拒变底线,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养浩然正气,树立新时代检察干警的良好形象。(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检察院副检察长张万仁对刘光子的评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