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禕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褘之 (公元631年-687年),唐朝宰相。常州晉陵人,劉禕之出身於臨淮劉氏,少以文藻知名。唐高宗上元中,遷左史、弘文館直學士,參決政事。同撰《列女傳》、《樂書》等共千餘卷,曾一度坐事放逐。豫王李旦即位,參預其謀,擢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賜爵臨淮縣男。武則天臨朝,倍受信任,官至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三品。後以私議天后返政,並受人誣罪賜死,時年五十七。

人物生平

劉禕之少與孟利貞、高智周、郭正一俱以文藻知名,時人號為劉、孟、高、郭。尋與利貞等同直昭文館。上元中,遷左史、弘文館直學士,與著作郎元萬頃,左史范履冰、苗楚客,右史周思茂、韓楚賓等皆召入禁中,共撰《列女傳》、《臣軌》、《百僚新誡》、《樂書》,凡千餘卷。時又密令參決,以分宰相之權,時人謂之「北門學士」。禕之兄懿之,時為給事中,兄弟並居兩省,論者美之。

儀鳳二年,轉朝議大夫、中書侍郎,兼豫王府司馬,尋加中大夫。禕之有姊在宮中為內職,天后令省榮國夫人之疾,禕之潛伺見之,坐是配流巂州。歷數載,天后表請高宗召還,拜中書舍人。轉相王府司馬,復遷檢校中書侍郎。高宗謂曰:「相王,朕之愛子,以卿忠孝之門,藉卿師範,所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耳。」禕之居家孝友,甚為士族所稱,每得俸祿,散於親屬,高宗以此重之。武則天臨朝,甚見親委。及豫王立,禕之參預其謀,擢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賜爵臨淮縣男。時軍國多事,所有詔敕,獨出禕之,構思敏速,皆可立待。及官名改易,禕之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三品。

宰相時有司門員外郎房先敏得罪,左授衛州司馬,詣宰相陳訴。內史騫味道謂曰:「此乃皇太后處分也。」禕之謂先敏曰:「緣坐改官,例從臣下奏請。」則天聞之,以味道善則歸己,過則推君,貶青州刺史。以禕之推善於君,引過在己,加授太中大夫,賜物百段、細馬一匹。因謂侍臣曰:「夫為臣之體,在揚君之德,君德發揚,豈非臣下之美事?且君為元首,臣作股肱,情同休戚,義均一體。未聞以手足之疾移於腹背,而得一體安者。味道不存忠赤,已從屏退。禕之竭忠奉上,情甚可嘉。」納言王德真對曰:「昔戴至德每有善事,必推於君。」太后曰:「先朝每稱至德能有此事,逮其終歿,有制褒崇。為臣之道,豈過斯行,傳名萬代,可不善歟!」

儀鳳中,吐蕃屢為邊患,唐高宗謂侍臣曰:「吐蕃小丑,屢犯邊境,我比務在安輯,未即誅夷。而戎狄豺狼,不識恩造,置之則疆場日駭,圖之則未聞上策,宜論得失,各盡所懷。」時劉景先、郭正一、皇甫文房、楊思征、薛元超各有所奏。禕之時為中書舍人,對曰:「臣觀自古明王聖主,皆患夷狄。吐蕃時擾邊隅,有同禽獸,得其土地,不可攸居,被其憑凌,未足為恥。願戢萬乘之威,且寬百姓之役。」高宗嘉其言。

臨朝後,禕之嘗竊謂鳳閣舍人賈大隱曰:「太后既能廢昏立明,何用臨朝稱制?不如返政,以安天下之心。」大隱密奏其言。則天不悅,謂左右曰:「禕之我所引用,乃有背我之心,豈復顧我恩也!」垂拱三年,或誣告禕之受歸州都督孫萬榮金銀,兼與許敬宗妾有私,則天特令肅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其事。本立宣敕示禕之,禕之曰:「不經鳳閣鸞台,何名為敕?」則天大怒,以為拒捍制使,乃賜死於家,時年五十七。

初,禕之既下獄,唐睿宗為之抗疏申理,禕之親友咸以為必見原宥,竊賀之。禕之曰:「吾必死矣。太后臨朝獨斷,威福任己,皇帝上表,徒使速吾禍也。」禕之在獄時,嘗上疏自陳。及臨終,既洗沐,而神色自若,命其子執筆草謝表,其子將絕,殆不能書。監刑者促之。禕之乃自操數紙,援筆立成,詞理懇至,見者無不傷痛。時麟台郎郭翰、太子文學周思鈞共稱嘆其文,則天聞而惡之,左遷翰為巫州司法,思鈞為播州司倉。睿宗即位,以禕之宮府舊僚,追贈中書令。有集七十卷,傳於時。

個人作品

劉禕之著有文集七十卷、《文貞公故事》六卷、《英國貞武公故事》四卷。 《全唐詩》收錄其詩作五首:《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奉和別越王》、《酬鄭沁州》、《孝敬皇帝輓歌》、《九成宮秋初應詔》。

家族成員

先世 祖父 劉興宗,仕南陳,官至鄱陽王府諮議參軍。 父親 劉子翼,歷仕隋唐兩朝,歷任秘書監、吳王府功曹、著作郎、弘文館直學士等職。 妻子 裴氏,戶部尚書裴矩孫女,臨津令裴恭道之女,封河東郡君。 劉揚名,曾任潤州司法參軍。 劉大名,曾任通事舍人。 劉正名,早卒。 劉審名,曾任右衛兵曹參軍。 劉有名,早卒。 劉異名,早卒。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八十七·列傳第三十七》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七·列傳第四十二》 唐朝宰相 唐高祖 ▪ 裴寂 ▪ 劉文靜 ▪ 蕭瑀 ▪ 竇威 ▪ 竇抗 ▪ 陳叔達 ▪ 楊恭仁 ▪ 封德彝 ▪ 裴矩 ▪ 高士廉 ▪ 李元吉 ▪ 宇文士及 ▪ 長孫無忌 ▪ 杜如晦 ▪ 房玄齡 ▪ 李世民 唐太宗 ▪ 裴寂 ▪ 蕭瑀 ▪ 陳叔達 ▪ 李靖 ▪ 封德彝 ▪ 宇文士及 ▪ 長孫無忌 ▪ 杜如晦 ▪ 房玄齡 ▪ 高士廉 ▪ 溫彥博 ▪ 岑文本 ▪ 魏徵 ▪ 侯君集 ▪ 楊師道 ▪ 戴胄 ▪ 劉洎 ▪ 張亮 ▪ 馬周 ▪ 褚遂良 ▪ 崔仁師 ▪ 楊弘禮 ▪ 王珪 ▪ 杜淹 ▪ 楊恭仁 ▪ 許敬宗 ▪ 高季輔 ▪ 張行成 ▪ 李勣 唐高宗 ▪ 長孫無忌 ▪ 褚遂良 ▪ 于志寧 ▪ 張行成 ▪ 高季輔 ▪ 李勣 ▪ 柳奭 ▪ 宇文節 ▪ 韓瑗 ▪ 來濟 ▪ 崔敦禮 ▪ 李義府 ▪ 許敬宗 ▪ 杜正倫 ▪ 辛茂將 ▪ 任雅相 ▪ 盧承慶 ▪ 許圉師 ▪ 上官儀 ▪ 劉祥道 ▪ 竇德玄 ▪ 樂彥瑋 ▪ 孫處約 ▪ 姜恪 ▪ 陸敦信 ▪ 戴至德 ▪ 劉仁軌 ▪ 楊武 ▪ 李安期 ▪ 張文瓘 ▪ 趙仁本 ▪ 閻立本 ▪ 李敬玄 ▪ 郝處俊 ▪ 來恆 ▪ 薛元超 ▪ 李義琰 ▪ 高智周 ▪ 張大安 ▪ 裴炎 ▪ 崔知溫 ▪ 岑長倩 ▪ 郭正一 ▪ 魏元同 ▪ 王德真 ▪ 郭待舉 ▪ 劉景先 武則天 ▪ 劉仁軌 ▪ 薛元超 ▪ 郭正一 ▪ 姚崇 ▪ 裴炎 ▪ 袁恕己 ▪ 敬暉 ▪ 岑長倩 ▪ 郭待舉 ▪ 魏元同 ▪ 劉景先 ▪ 韋弘敏 ▪ 桓彥范 ▪ 王德真 ▪ 武承嗣 ▪ 崔詧 ▪ 李景諶 ▪ 韋方質 ▪ 裴居道 ▪ 韋思謙 ▪ 蘇良嗣 ▪ 張光輔 ▪ 韋待價 ▪ 范履冰 ▪ 傅遊藝 ▪ 宗秦客 ▪ 歐陽通 ▪ 狄仁傑 ▪ 任知古 ▪ 崔神基 ▪ 崔元綜 ▪ 李昭德 ▪ 婁師德 ▪ 陸元方 ▪ 豆盧欽望 ▪ 王孝傑 ▪ 楊再思 ▪ 周允元 ▪ 王方慶 ▪ 宗楚客 ▪ 武三思 ▪ 吉頊 ▪ 張錫 ▪ 韋安石 ▪ 朱敬則 ▪ 唐休璟 ▪ 張柬之 ▪ 韋承慶 ▪ 騫味道 ▪ 沈君諒 ▪ 王本立 ▪ 邢文偉 ▪ 武攸寧 ▪ 史務滋 ▪ 格輔元 ▪ 樂思誨 ▪ 裴行本 ▪ 楊執柔 ▪ 李游道 ▪ 袁智弘 ▪ 姚璹 ▪ 李元素 ▪ 王璇 ▪ 韋巨源 ▪ 蘇味道 ▪ 韋什方 ▪ 杜景儉 ▪ 孫元亨 ▪ 李道廣 ▪ 王及善 ▪ 魏元忠 ▪ 李嶠 ▪ 李懷遠 ▪ 顧琮 ▪ 李迥秀 ▪ 韋嗣立 ▪ 崔玄暐 ▪ 房融 ▪ 劉褘之 唐中宗 ▪ 袁恕己 ▪ 武三思 ▪ 李懷遠 ▪ 劉景先 ▪ 岑長倩 ▪ 郭待舉 ▪ 韋弘敏 ▪ 崔玄暐 ▪ 楊再思 ▪ 張柬之 ▪ 房融 ▪ 韋承慶 ▪ 桓彥范 ▪ 敬暉 ▪ 祝欽明 ▪ 魏元忠 ▪ 豆盧欽望 ▪ 韋巨源 ▪ 李嶠 ▪ 於惟謙 ▪ 蘇瑰 ▪ 宗楚客 ▪ 紀處訥 ▪ 張仁願 ▪ 韋嗣立 ▪ 崔湜 ▪ 趙彥昭 ▪ 韋溫 ▪ 鄭愔 ▪ 裴談 ▪ 岑羲 ▪ 張嘉福 ▪ 李旦 ▪ 姚崇 ▪ 韋安石 ▪ 唐休璟 ▪ 蕭至忠 ▪ 張錫 唐睿宗 ▪ 李隆基 ▪ 李嶠 ▪ 蕭至忠 ▪ 張仁願 ▪ 韋嗣立 ▪ 趙彥昭 ▪ 韋安石 ▪ 蘇瑰 ▪ 唐休璟 ▪ 裴談 ▪ 張錫 ▪ 岑羲 ▪ 崔湜 ▪ 劉幽求 ▪ 鍾紹京 ▪ 李日知 ▪ 薛稷 ▪ 姚崇 ▪ 崔日用 ▪ 宋璟 ▪ 郭元振 ▪ 張說 ▪ 竇懷貞 ▪ 魏知古 ▪ 陸象先 唐玄宗 ▪ 劉幽求 ▪ 韋安石 ▪ 魏知古 ▪ 崔湜 ▪ 陸象先 ▪ 竇懷貞 ▪ 岑羲 ▪ 蕭至忠 ▪ 郭元振 ▪ 張說 ▪ 姚崇 ▪ 盧懷慎 ▪ 源乾曜 ▪ 宋璟 ▪ 蘇頲 ▪ 張嘉貞 ▪ 王晙 ▪ 李元紘 ▪ 杜暹 ▪ 蕭嵩 ▪ 宇文融 ▪ 裴光庭 ▪ 韓休 ▪ 裴耀卿 ▪ 張九齡 ▪ 李林甫 ▪ 牛仙客 ▪ 李适之 ▪ 陳希烈 ▪ 楊國忠 ▪ 韋見素 ▪ 崔圓 ▪ 崔渙 ▪ 房琯 唐肅宗 ▪ 韋見素 ▪ 崔圓 ▪ 裴冕 ▪ 崔渙 ▪ 李麟 ▪ 苗晉卿 ▪ 張鎬 ▪ 王璵 ▪ 呂諲 ▪ 李峴 ▪ 第五琦 ▪ 李揆 ▪ 蕭華 ▪ 裴遵慶 ▪ 元載 ▪ 房琯 唐代宗 ▪ 李适 ▪ 苗晉卿 ▪ 裴遵慶 ▪ 元載 ▪ 李輔國 ▪ 劉晏 ▪ 李峴 ▪ 王縉 ▪ 杜鴻漸 ▪ 裴冕 ▪ 楊綰 ▪ 常袞 唐德宗 ▪ 崔佑甫 ▪ 常袞 ▪ 李勉 ▪ 楊炎 ▪ 盧杞 ▪ 馬燧 ▪ 關播 ▪ 蕭復 ▪ 喬琳 ▪ 劉從一 ▪ 姜公輔 ▪ 李晟 ▪ 張延賞 ▪ 韓滉 ▪ 崔造 ▪ 柳渾 ▪ 李泌 ▪ 董晉 ▪ 趙憬 ▪ 陸贄 ▪ 賈耽 ▪ 盧邁 ▪ 崔損 ▪ 趙宗儒 ▪ 鄭餘慶 ▪ 齊抗 ▪ 高郢 ▪ 鄭珣瑜 ▪ 張鎰 ▪ 齊映 ▪ 渾瑊 ▪ 竇參 ▪ 盧翰 ▪ 杜佑 ▪ 劉滋 唐順宗 ▪ 賈耽 ▪ 杜佑 ▪ 鄭珣瑜 ▪ 高郢 ▪ 韋執誼 ▪ 杜黃裳 ▪ 袁滋 唐憲宗 ▪ 賈耽 ▪ 韋執誼 ▪ 杜佑 ▪ 杜黃裳 ▪ 袁滋 ▪ 鄭餘慶 ▪ 於頔 ▪ 鄭絪 ▪ 武元衡 ▪ 李吉甫 ▪ 韓宏 ▪ 裴洎 ▪ 李藩 ▪ 權德輿 ▪ 李絳 ▪ 張宏靖 ▪ 韋貫之 ▪ 王涯 ▪ 崔群 ▪ 李墉 ▪ 李夷簡 ▪ 皇甫鎛 ▪ 程異 ▪ 令狐楚 ▪ 蕭俯 ▪ 段文昌 ▪ 崔植 ▪ 李逢吉 ▪ 裴度 唐穆宗 ▪ 韓宏 ▪ 裴度 ▪ 李夷簡 ▪ 令狐楚 ▪ 張弘靖 ▪ 蕭俯 ▪ 段文昌 ▪ 崔植 ▪ 元稹 ▪ 杜元穎 ▪ 王播 ▪ 李逢吉 ▪ 牛僧孺 ▪ 皇甫鎛 唐敬宗 ▪ 李程 ▪ 竇易直 ▪ 杜元穎 ▪ 王播 ▪ 李逢吉 ▪ 牛僧孺 ▪ 裴度 唐文宗 ▪ 裴度 ▪ 韋處厚 ▪ 楊嗣復 ▪ 李珏 ▪ 李宗閔 ▪ 段文昌 ▪ 宋申錫 ▪ 李德裕 ▪ 李固言 ▪ 鄭覃 ▪ 王涯 ▪ 李訓 ▪ 賈餗 ▪ 舒元輿 ▪ 李石 ▪ 陳夷行 ▪ 崔珙 ▪ 崔鄲 ▪ 路隨 ▪ 李逢吉 ▪ 杜元穎 ▪ 王播 ▪ 牛僧孺 ▪ 竇易直 唐武宗 ▪ 李固言 ▪ 李石 ▪ 楊嗣復 ▪ 崔鄲 ▪ 牛僧孺 ▪ 崔珙 ▪ 李德裕 ▪ 陳夷行 ▪ 李紳 ▪ 李讓夷 ▪ 崔鉉 ▪ 杜悰 ▪ 李回 ▪ 鄭肅 ▪ 李珏 唐宣宗 ▪ 李讓夷 ▪ 李紳 ▪ 鄭肅 ▪ 李回 ▪ 白敏中 ▪ 韋琮 ▪ 崔元式 ▪ 李德裕 ▪ 盧商 ▪ 馬植 ▪ 周墀 ▪ 崔龜從 ▪ 任銘 ▪ 魏扶 ▪ 裴休 ▪ 魏謨 ▪ 崔慎由 ▪ 鄭朗 ▪ 蕭鄴 ▪ 劉瑑 ▪ 夏侯孜 ▪ 蔣伸 ▪ 令狐綯 唐懿宗 ▪ 令狐綯 ▪ 白敏中 ▪ 蕭鄴 ▪ 夏侯孜 ▪ 蔣伸 ▪ 杜審權 ▪ 杜悰 ▪ 畢諴 ▪ 楊收 ▪ 曹確 ▪ 高璩 ▪ 蕭置 ▪ 徐商 ▪ 路岩 ▪ 於琮 ▪ 韋保衡 ▪ 王鐸 ▪ 劉鄴 ▪ 趙隱 ▪ 蕭仿 ▪ 崔彥昭 唐僖宗 ▪ 鄭畋 ▪ 盧攜 ▪ 王鐸 ▪ 李蔚 ▪ 鄭從讜 ▪ 崔沆 ▪ 豆盧瑑 ▪ 王徽 ▪ 裴澈 ▪ 蕭遘 ▪ 韋昭度 ▪ 鄭昌圖 ▪ 杜讓能 ▪ 孔緯 ▪ 張浚 ▪ 韋保衡 ▪ 趙隱 ▪ 劉鄴 ▪ 裴坦 ▪ 劉瞻 ▪ 劉崇望 ▪ 蕭仿 ▪ 崔彥昭 唐昭宗 ▪ 韋昭度 ▪ 孔緯 ▪ 杜讓能 ▪ 張濬 ▪ 劉崇望 ▪ 崔昭緯 ▪ 徐彥若 ▪ 鄭延昌 ▪ 王摶 ▪ 崔胤 ▪ 李磎 ▪ 陸扆 ▪ 孫偓 ▪ 鄭綮 ▪ 朱朴 ▪ 崔遠 ▪ 裴贄 ▪ 裴樞 ▪ 王溥 ▪ 獨孤損 ▪ 柳璨 ▪ 陸希聲 ▪ 蘇檢 ▪ 盧光啟 ▪ 韋貽範 唐哀帝 ▪ 裴樞 ▪ 獨孤損 ▪ 崔遠 ▪ 柳璨 ▪ 張文蔚 ▪ 楊涉

參考資料

學術論文

毛陽光.   洛陽新出土唐《劉禕之墓誌》及其史料價值. 《 史學史研究 》 , 2012   任士英.  = 王言與王法——從劉禕之之死談"不經鳳閣鸞台,何名為敕?". 《 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