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粹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刘粹刚
刘粹刚(1913―1937年10月25日) ,原籍安徽宿县(今宿州), 生于辽宁省昌图县。中央航校第二期毕业,任空军第五航空大队第二十四队上尉队长。刘粹刚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位叱咤风云、名震中外的“飞将军”。 [1] 其技术高超,作战非常英勇,在对日空战中,刘粹刚常以寡敌众。从8月16日首开纪录,到10月中旬,共击落日机11架。与高志航、乐以琴、李桂丹一并被誉为中国空军的“四大金刚”。 抗战期间,刘粹刚身为中国空军飞行员,英勇杀敌,壮烈殉国,国民政府为表彰其英勇杀敌,不畏牺牲的精神,特追赠其为空军少校。
中文名 | 刘粹刚 | 国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日期 | 1913年2月 | 出生地 | 辽宁昌图 | 逝世日期 | 1937年10月25日 |
职业 | 中国空军飞行员 | 毕业院校 | 黄埔军校,笕桥中央航空学校 | 军 衔 | 少校 |
别 名 | 飞将军,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之一 | 军 职 | 中国空军第五大队第24中队中队长 |
简介
- 刘粹刚辽宁省昌图县人,原籍安徽宿县(今宿州市),1913年2月生,他自幼聪慧刚毅,好学不倦,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辽宁省立第一工科学校。
- 1931年,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刘粹刚痛恨日本侵略者到处横行霸道,便下定决心,弃文从武,投笔从戎,他成功考入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九期。毕业之后,又成功考入了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第二期。
- 在航空学校受训期间,刘粹刚努力学习,刻苦训练,飞行技术高超,成为我国早期空军中的著名战将。他尤其擅长射击技术,有百发百中之本领,颇受同行战友的称赞,和上级的看重。
- 从航空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中国新建空军中服役,从队员逐步擢升为分队长。1936年,升任中国空军第5大队第24中队的中队长。
- 8月16日,刘粹刚驾驶第2401号战机击落了敌军水上侦察机一架。
- 8月17日上午,刘粹刚率领三架霍克飞机轰炸敌虹口兵营后,与10架敌机遭遇。刘粹刚没有丝毫畏惧,他沉着应战,驾机奋勇冲向敌机,击落敌机一架。
- 8月20日,刘粹刚又击落敌驱逐机和水上侦察机各一架。
- 8月23日,刘粹刚率队掩护我轰炸机轰炸吴淞口登陆之敌,与敌驱逐机5架展开了激战,当场将一架敌机打得起火爆炸。
- 9月8日,刘粹刚奉命单机赴沪侦察,在杨树浦上空,遭遇2架敌机的拦截。刘粹刚立即投入战斗,大显身手,与敌机巧妙周旋,成功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 9月12日,他率队攻击长江口内的敌军舰队,击中了巡洋舰一艘。
- 9月20日,敌机40架空袭南京,刘粹刚奉命率队起飞截击敌机。他奋不顾身,身先士卒,指挥部队击落了数架敌机,成功打退了敌机的进攻,保卫了南京的安全。
单机迎战
1937年10月12日午后,日本海军第2航空队18架飞机飞临南京投弹扫射后,由于未见中国空军迎击,在南京上空穿梭飞行玩起了特技,以炫耀武力。这时第5大队第24中队中队长刘粹刚怒不可遏,揭掉飞机伪装,跳进自己带伤的飞机开车起飞,单机勇闯敌阵。 正在得意扬扬的日本飞行员见刘粹刚单机升空,一齐向刘粹刚的飞机扑来。为了取得必要的高度,刘机先向西爬高,再折回到南京城上空。日机自认为速度快、性能好,想咬住刘机的尾部。刘粹刚心中有数,反而减速航行,来个顺水推舟。说时迟,那时快,刘机猛然作一个直8字急转弯。日机冲向前去。刘机已从被动地位变成优势,狠命咬住日机尾部,在两三秒钟的时间内,4挺机关枪同时开火,击中日机要害。日机万万没有料到刘机这招“回马枪”,拖着一条浓烟当场跌在南京市东郊粉身碎骨。这场干净、利索、漂亮的空战前后只用了几分钟。[3]
碧空丹心
1937年10月25日,刘粹刚奉命率3架霍克飞机,从江苏溧水出发,飞往山西,支援忻口战役。这时,北方已经寒冷,且日落较早。刘粹刚对航线不熟悉,太原机场又进行灯火管制,无法降落,飞过了太原,只好返回洛阳。当飞临晋东南上空时,刘粹刚座机的燃料也已耗尽。他本来可以跳伞,但他不愿牺牲这架心爱的战机,因为中国的飞机太少了,保全一架飞机,就能击落敌人更多的飞机,他要保护它,把它开回去。他放弃了跳伞的念头,开始寻找一个安全的降落地点。此时飞机汽油已经无法支持飞行,僚机(跟随长机执行任务的飞机)先告油罄,打出了“被迫降落”的灯号,但僚机没带照明弹。刘粹刚毅然放下唯一的一颗照明弹,协助僚机迫降。2架僚机各自迫降,飞行员获救。刘粹刚的座机只能摸黑盘旋,飞机滑行到到山西高平县时,为保住飞机,他没有跳伞逃生,而是选择了迫降,但因天黑,在迫降过程中飞机不慎撞上了高平县城东南城垣上20多米高的魁星楼,不幸牺牲,时年24岁。[4][5]
英雄家书
得知刘粹刚牺牲的消息后,妻子许希麟痛不欲生,一度想自杀殉情,幸好家人都防着她寻短,与她寸步不离。杭州的小阿姨得知后赶到南京,给她带来了刘粹刚从扬州寄往杭州的三封家书。 在最后一封信里,刘粹刚这样写道:“希麟:前奉两函,想已收见矣:现不知您仍留南昌或是回了杭州,殊念!我的工作非常忙迫,从早上四点钟到晚上八点钟都在飞机场里,身体虽稍受些痛苦,但是我们精神上却很愉快!……我因为工作关系,恐怕不能常常写信给您,人生本如朝露,事事如梦一切都难预料的,设我不幸,那这就是最后的一封信给您!……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投身成仁的话,那是尽了我的天职!因为我生在现代的中国,是不容我们偷生片刻的……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旅途中永远记着,遇着了我这么一个人;我的麟,我是永远爱您的!“[6]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