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鎮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劉鎮湘(1906--1986)又名濃奮,字涵偉。廣東防城光坡鎮(今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光坡鎮)客家人。祖籍廣東省興寧市崗背鎮榕樹村。中央軍校武漢分校第5期步兵科畢業。國民革命軍第64軍軍長。
劉鎮湘 | |
---|---|
原圖鏈接 來自360網 | |
出生 |
1906年 廣東防城光坡鎮 |
逝世 | 1986年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又名濃奮,字涵偉 |
職業 | 軍人 |
人物簡介
劉鎮湘(1906--1986)又名濃奮,字涵偉。廣東防城光坡鎮(今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光坡鎮)客家人。祖籍廣東省興寧市崗背鎮榕樹村。中央軍校武漢分校第5期步兵科畢業。1935年9月任國民革命軍第1集團軍第3軍9師26團團長,1936年9月任國民革命軍第4路軍總部參謀,1938年任珞珈山軍官訓練團教材科科長,1939年1月任國民革命軍第9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處參謀,5月兼任第9戰區第2志願兵團團長,9月任國民革命軍第73軍15師步兵指揮官,1940年2月任國民政府軍政部第3補訓處附員,1941年1月任國民革命軍第64軍156師468團團長,1943年9月任國民革命軍第64軍156師副師長,194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64軍156師少將師長,1946年任國民革命軍整編第64師副師長兼156旅旅長,1947年9月升任國民革命軍整編第64師師長,1948年6月任國民革命軍第64軍中將軍長,12月22日在淮海戰役中被俘,1975年3月19日獲特赦,後任廣西自治區政協秘書處專員。
人物生平
軍旅生涯
劉鎮湘十八歲就考上黃埔軍校第五期。他走出邊陲小鎮那年,妹妹劉素貞七歲,小弟劉鎮夏才三歲。
劉鎮湘入學的第二年,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籌建葉挺獨立團,從黃埔畢業生中抽調一批學生骨幹北伐。
1926年5月,這支先鋒敢死隊北出廣東韶關、向北攻湖南,連克陳炯明、吳佩孚、孫傳芳,一路血戰後,劉鎮湘被葉挺提拔成手下特務連連長。
1929年的一天,離家數年的劉鎮湘突然滿身狼狽回來家中。
他對劉家人說,北伐結束後,葉挺帶團參加共產黨發起的南昌起義,部隊被打散了,一批人跑往海陸豐,自己負傷掉隊,一直朝西北走,到四川後筋疲力盡,被一個阿婆收留,讓他換上自己兒子的衣服,躲過了沿途國民黨的搜查。
這時的劉鎮湘還不是國民黨員。回家靜養一段時間後,同為防城老鄉的粵系軍閥陳濟棠動員他為粵軍效力,劉鎮湘才答應加入國民黨。任獨四師(第九師)第二十六團團長。
後來因陳濟棠反蔣下野,他又以黃埔學生身份,帶着畢業時頒發的中正劍,去拜見昔日的校長蔣介石,一番師生談話後,"從此他對國民黨死心塌地。"而劉鎮湘的弟弟妹妹,卻在防城的老家逐漸接觸了共產主義思想。[1]
浴血抗日
1937年,日軍逼近湖南,蔣介石對自己這個得意門生笑說,你的名字叫鎮湘,那你就去湖南抗戰吧。
於是,他先出任湖南省政府辦公室主任,又調任湖南軍某師第二團團長,轉戰湖南、廣東、廣西等正面戰場抗日。
1942年5月,劉鎮湘的部隊從廣東四邑移防清遠。剛抵達沒幾天,防禦工事還在修築,這天,日本軍隊突然從清遠的蘆苞鎮發起強攻。
劉鎮湘處變不驚,一邊下令修工事,一邊指揮作戰,激戰之後,挫敗日軍。這一段在他家鄉防城是婦孺皆知的"劉鎮湘蘆苞矮仔團打勝廣東抗日第一戰"故事。在廣西南寧,劉鎮湘與156師各團追敵,接仗5次,重創日軍。
家庭內戰
1946年2月,國民黨廣東當局派遣整編第一五六旅(原師)少將旅長劉鎮湘,率該旅一個團和兩廣保安部隊共2500人,對我十萬大山游擊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清剿"。防城縣地下黨和人民武裝在進行正面反擊的同時,還通過各種關係和渠道,介紹、推薦一批共產黨員打入劉鎮湘部隊,其中就包括其六弟劉鎮夏。劉鎮夏利用親情關係做掩護,獲取了許多重要情報,使其三哥的軍事行動屢屢受挫。劉鎮湘在光坡家中藏匿有4挺機槍及子彈、手榴彈一批,劉鎮夏發現後,便用計將這些東西取出,然後交給我方部隊。
老四劉鎮原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表面上是三哥劉鎮湘的軍需官,可實際上是用劉鎮湘的錢款為共產黨籌集經費。
劉鎮湘的兒子劉培賢因受他的兩個叔叔的影響,從小同情共產黨,支持共產黨。在廣州上學期間,為支持六叔發動"三光企"起義,劉培賢多次以繳學費等名義,向其父要錢,為起義發起人員籌集路費、為起義部隊購買藥品等。
妹妹劉素貞則已奔向延安。
最富有戲劇性的一幕,發生在1947年11月的某天。這天是劉家老太太65歲生日,小兒子劉鎮夏及一幫戰友在光坡家中為老人家祝壽。酒酣耳熱、醉意朦朧之際,有人與老太太開玩笑,問她:你希望老三所在的國民黨勝呢,還是希望老六所在的共產黨勝?
作為一個母親,這個問題應該無解,如果非要回答,定會讓她很糾結。可老太太的回答語驚四座:兩頭勝。[2]
淮海被俘
1948年11月的初冬,淮海戰場上深陷解放軍包圍的黃伯韜兵團,回天乏力。劉鎮湘的64軍是整個兵團堅持最久的一支,他拒絕突圍。後來的他回憶當時心態,"要打就打,快些決戰,到處黃土可埋白骨"。
1948年11月22日這個血色黃昏,黃伯韜對劉鎮湘說:"我年老了,而且多病,做俘虜我走不動,而且難為情,我死之後,使別人還知道有忠心耿耿的國民黨人,或可使那些醉生夢死的人醒悟過來,國民黨或者還有希望。你年齡還輕,尚有可為,希望你能突圍出去,再為黨國做點事。"
64軍軍長劉鎮湘做了讓下屬震驚的舉動,他打開皮箱,穿上國民黨將軍大禮服,佩戴勳章,換上新帽新靴,整了整衣冠,準備死戰。
改造軼事
淮海戰役被俘後,劉鎮湘和杜聿明、黃維等國民黨高官,被囚禁在北京功德林戰犯所。同時關押的還有幾名日本戰犯,享受特殊待遇,可以看報紙、打網球。劉鎮湘扶着扁擔走到煤堆旁,日本人的網球飛到腳下,他丟開扁擔,把球攥在手裡。
"日本人跑過去,直勾勾地伸出手,說:拿來!他瞟了一眼,甩手把球往煤堆扔,跟日本人打起來。最後中日戰犯全部混戰一場。'帶頭惹事者,國民黨64軍軍長劉鎮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