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包拉温都蒙古族乡,属于吉林省白城市 面积15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61人(2017年)。乡政府驻糜子荒。辖4个村。 由原行政村驻地包拉温都而得名。包拉温都系蒙古语,意为紫色的高原。清代属蒙王地。光绪末年开始耕耘,归醴泉县所辖。民国四年,属瞻榆管辖。

中文名称 包拉温都蒙古族乡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 白城市

地理位置 吉林省通榆县的西南部

面 积 156.7平方公里

人 口 4461人(2017年)

自然资源

通榆县城西南约100公里的地方,有个包拉温都蒙古族乡,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有个半拉格森村。“包拉温都”和“半拉格森”都是蒙古语,前者的意思是“紫色的山岗”,后者的意思是“杏密”。你别说,这“名”和“实”还挺相符,在包拉温都乡半拉格森村一带,还真有绵延数十里的山岗,岗上还真长满密密的杏树林。这就是通榆县境内的山杏林带自然景观。通榆县野生木本植物共有30多种,在这里除山杨、蒙古柳、家榆、蒙古黄榆外,还有山杏(野杏、蒙古杏)、榆、欧李等。每年的三四月份,杏树开花时节,落英缤纷,如彩虹铺地。据专家说,这是国内仅有的自然景观,很有开发价值。

特色产业

[1] 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地处科尔沁草原深处,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很多农民习惯的种植“老三样”:玉米、谷子、高粱,结果是“鼓了粮袋子、空了钱袋子”,结果是增产不增收。全乡青年农民通过学习十七大精神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效益型农业为发展目标,纷纷转变了种植观念,决定种植红干椒,全乡很快兴起了种红干椒热。乡政府领导很重视这项工作,通过多方联系,请来了洮南的高级农艺师现场传授科学种植红干椒技术,来学习的青年农民有上百名。之后洮南市金塔集团还提供了红干椒产品的销售信息。青年农民满怀信心和希望,纷纷整地、积肥,全力投入到种植红干椒的前期备耕中。科技促发展,效益转变了观念,因地制宜改变种植结构,很快全乡青年农民安排50多公顷种植红干椒地,是2007年全乡种植5公顷的10倍。相信新一代农村人的生活会向红辣椒一样红红火火。

传说

传说在明朝大小兴安岭的北部居住着一些少数民族,他们每年都把当地的一些名贵土特产做为贡品交纳到朝廷,什么海东青、黑狐皮、貂鼠、鲸须等,年年进贡。那时,包拉温都在奴尔干都司的一个“卫”通往京城的驿道上。有一年秋天,一队人带着北疆土特产品去京城进贡,路过这里时正赶上天黑了,他们只好就地安营扎寨。午夜,突然狂风大作,漫天飞沙,押运贡品的官兵在睡梦中被惊醒,一个个趴在地上谁也不敢抬头,谁也不敢睁眼。那个带队的头儿,不知不觉地连人带帐篷被狂风刮到了空中,他只觉得耳畔呜呜风响,心中突突乱跳。风不知刮了多长时间,带队的头也不知被刮到了哪里,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惊呆了。这里繁花似锦,鲜果飘香。正在疑惑间,只见一位童颜鹤发、长须似雪的老者站在面前:“将军一路辛苦了,老夫今天请你来,有一事相托,请勿推却。”这个头领见老者和颜悦色,绝无恶意,就一口应承下来。老者随即从身后取出一个袋子,递给他说:“这是一袋杏核请将军拿着一直向西北走,去找你的部下,路上若遇有风,就撒一把杏核,切记切记!”说来也怪,他刚刚答应一声,就听耳旁风响,又连人带帐篷腾空而起。他记着老者嘱咐的话,把随身带来的杏核,一把一把地撒向下面。说来也巧,口袋中的杏核撒光了,风也停了,他又落回地面,睁眼一看,他已回到了原来的地方,见部下们像刚睡醒似的,一个个从地上爬起来。他清点了人数和贡品,一人不缺,一物不少,就又带着这些人上路了。这个将军征战又来到这里,使他大为惊讶的是,地方还是这个地方,怎么漫山遍野长满了杏树?林间微风轻拂,枝条婆娑起舞,杏花争芳斗艳,简直就是一座大花园。他猛然醒悟,这不是那位老者的功劳吗?于是他访遍周围百里,就是找不到那位老人,将军怏怏不快,这时他看到株株杏树在向他点头致意,心中感到欣慰。战马一声长鸣,他们一队人马又踏上了征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