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中野戰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中野戰軍

中文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中野戰軍

簡 稱: 華中野戰軍

軍 種: 陸軍

司令員: 粟裕

政治委員: 譚震林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中野戰軍,是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由抗日戰爭時期華中新四軍大部發展而來。司令員粟裕,政治委員譚震林[1]


建制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中野戰軍是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關於組編野戰軍的指示,由留在華中解放區的新四軍組成的。1945年11月10日,華中野戰軍正式組成,下轄四個縱隊,包括由原蘇浙軍區第一縱隊擴編的第六縱隊,由蘇中部隊組建的第七縱隊,由原蘇浙軍區第三縱隊擴編的第八縱隊,由新四軍第二師、第四師各一部組建的第九縱隊。1947年1月下旬,奉中革軍委電令,華東地區的人民解放軍 統一整編,撤銷華中、山東軍區及華中、山東野戰軍番號,組成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


1945年10月,華中野戰軍(轄6、7、8、9四個縱隊)4.7萬人,軍區部隊13.5萬人。此時,6縱1.1萬人,8縱1.2萬人。全面內戰爆發前的1946年5月31日,張鼎丞、粟裕、鄧子恢、譚震林、曾山在致中央和山野的電報中,提到了華中我兵力情況,裡面說:"以現有之6、7、8三 個縱隊之力量,只能打一個戰役,要連續打下去,必須增加新的力量,因此建議4、5旅調回華中,作為第二梯隊,否則只能打一仗,只有向後撤退,而蘇中變為游擊區。目前華中主力6、7、8、9、10共五個縱隊,約6萬人,地方團約2萬 餘人(6分區在外),縣、區隊約4萬餘人"。後來的蘇中戰役,6縱改編為6師,兵力從1945年11月的1.1萬人上升到蘇中戰役前的1.4萬人;8縱改編為1師。


1945年11月的1.2萬人上到蘇中戰役前的1.6萬 人。根據上面的數字比較來看,華中野戰軍兵力未減,從45年10月到46年5月,野戰軍 所轄部隊增加了一個兵力三千餘人的10縱,兵力卻從4.7萬增加到6萬。但軍區部隊,不知為何,兵力確實比1945年減少了些。7縱兼蘇中軍區,共5個團,並轄第l、第2、第9軍分區,一萬多人。其中,參加蘇 中戰役的機動部隊,是3個團,三千多人。因此,說蘇中戰役爆發初,軍機動兵力為1師1.6萬+6師1.4萬+7縱0.3萬=3.3萬,這是比較準確的。至於蘇中戰役後期,10縱(3個團,3000多人)、5旅、華中軍區特務團紛紛參戰, 實現了粟裕一直盼望的「華中兵力的集中」,此時蘇中我軍的兵力顯然不是"3萬 余「了,而是」4萬餘"。此時,華中機動部隊中,未參加蘇中戰役者,只有軍區部隊、皮旅、張震9縱等少數部隊了。


1946年7月27日,陳毅致電中央:"兵力計算,我膠濟線3萬餘,淮北5萬,蘇中3萬餘,每處均難進行連續戰鬥。以蘇中戰役為例,該部一戰可解決兩個師或三個師,過此似難繼續勝任。我淮北部隊數是較多,也只能尋求打敵兩個師或三個師的仗,過此不宜輕試。因此,我認為淮南五旅不改東調,仍留淮南。粟部亦宜逐步向西轉移。葉賴部南調問題,亦請最後決定。「 前面已經統計得,蘇中戰役初期,我軍機動兵力是」3.3萬「,因此,陳毅在這裡 說」蘇中3萬餘「,還是比較準確的。至於」淮北5萬",有點疑問:此時,淮北我軍有8師1萬、7師2萬、2縱2萬、9縱不詳。電報里所說的"淮北5萬",很可能沒把張震的9縱算入機動作戰部隊中。


主要戰績

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華中野戰軍在蘇中進行自衛反擊戰,七戰七捷,殲敵六個旅和五個交通警察大隊,共五萬三千餘人,占當面進攻之敵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一。


從1946 年6月以後,華東野戰軍取得了蘇中、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戰役的勝利;1947 年8月,主力挺進魯西南,進軍豫皖蘇,與晉冀魯豫野戰軍密切協同,縱橫馳騁長江淮河黃河漢水之間的廣大地區,殲滅大量國民黨軍;內線作戰部隊在此期間,也取得了膠東、濰縣、兗州等戰役的勝利;1948 年9月,主力部隊先後取得了濟南戰役和淮海戰役的巨大勝利, 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華東和中原地區淮海戰役中共投入解放軍66萬,地方武裝40萬。1949 年4月,與第二野戰軍並肩發起渡江戰役,突破了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國民黨長江防線,解放了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接着,進軍福建。至1949年10月,全部解放華東大陸及其沿海大部島嶼。解放戰爭時期,第三野戰軍共殲滅國民黨軍245萬餘人 ,在戰鬥中,第三野戰軍官兵犧牲11萬多人,其中團以上幹部195人。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