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書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南書房設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一月,後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撤銷,是清代皇帝文學侍從、應召侍讀之處。[1]
歷史
康熙帝為了與翰林研討學問,下旨在乾清宮西南角特闢房舍,因座落於紫禁城內月華門之南,故名為南書房。初命侍講學士張英和內閣學士銜高士奇入值,此為選翰林文人入值南書房之始。翰林官員“擇詞臣才品兼優者”入值,稱之“南書房行走”。康熙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选调一些翰林等官到南书房值班,人数不固定,他们陪皇帝作诗写字以外,也秉承皇帝的意旨拟写谕旨、发布命令,成为以皇帝为中心的真正的决策机构。康熙帝对轮直南书房的官员非常重视,不但亲自出题目考试,还当面询问家世、籍贯和科甲等情况,以及讨论学术问题,增加對他們的直观印象。轮直官员的待遇和入直南书房行走基本一样,要求每日辰入酉出,并且在南书房赐饭二次,偶尔还能得赐御书墨迹或御书石刻。南书房行走的身份特殊,故此成为窥视皇储宝座的皇子拉拢的重要对象。
雍正朝起設“軍機處”,立軍機大臣等專職,南書房雖仍為翰林入值之所,但已不參預政務。清代士人則以入值南書房為榮。清初不少著名文人學者入值過南書房,如:熊賜履、葉方靄、張玉書、孫在豐、徐乾學、陳廷敬、王士禎、查慎行、朱彝尊、方苞、沈荃、何焯、戴梓、黄钺等。1923年,王國維(1877年—1927年)曾應召為“末代皇帝”溥儀的南書房行走。
主要作用=
核心秘书
清代初期直接为皇帝办文宣谕的秘书机构有通政使司、奏事处、中书科等处,而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设立的南书房则是最为重要的中枢机要秘书机构。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在论及康熙南书房的机要秘书性质时曾言:“凡撰述谕旨,多属南书房诸臣”。这样,博学善书的翰林侍讲学士张英、中书高士奇被选入值南书房,“在内供奉”,“以备顾问”。在政军要务繁忙的这一阶段,侍讲学士张英得到康熙的极大信任,《清史稿》对张英参与的国策议定活动作了客观的记载:“一时制造多出其手。”
而同时被严格挑选入值南书房的高士奇,也同样参与了康熙国策议定中的许多重要活动。高士奇在康熙军政决策的重要时刻,常被召至“内殿草制。或月上乃归”。 高士奇因其出色的机要秘书工作而受到康熙的嘉奖。康熙曾手敕其书:“尔在内办事有年,凡密谕及朕所览讲章、诗文等件,纂辑书写甚多,实为可嘉。特赐表里十匹、银百两,以旌尔之劳,特谕。”不仅如此,康熙为了便于“不时宣召”,能够快速处理政军要务,还在皇城内赐第与张英和高士奇,在满族统治势力强大的清初,汉官赐第皇城之内这还是第一遭。 由此,南书房在国策议定中之重要作用也可窥得一斑。
讲学交流
南书房建立的目的之一是便于康熙帝学习而后发扬中原汉族传统文化,密切与汉族士大夫的联系。作为康熙的政治文化核心和清宫内廷机要秘书机构的南书房,其所起用的翰林都是清一色的汉族士大夫,而且以南人为多。这充分表明了康熙帝对强势的汉族文化传统渴望了解和迫切把握的政治心态。康熙宣召翰林张英、高士奇入值南书房的第一天,就急切表达了此种深入探究中华政治文化精粹的愿望。康熙言:“朕于书经、四书,讲读已久,常于宫中复诵,大义皆能晓畅。 但圣贤义理无穷,今更欲细加讨论”。
康熙在南书房与翰林侍讲学习中原传统政治文化之时,经常进行内容广泛的政治治理方面的交谈。凡国计民生、用人行政、弭盗治河、诸子百家,无不论及。在交谈过程中,南书房侍讲翰林往往运用他们的政治文化知识积累对当时的社会弊政进行针砭, 并以曲折委婉的方式提出建议和设想。南书房翰林客观上成为沟通康熙皇帝与汉族士人的桥梁,成为汉族士人、 地主阶级谋求政治利益、 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的媒介。而在双方的政治博弈中,满汉民族之间强烈的政治仇视心理得到了化解,康熙帝也在这一学习汉族政治文化的过程中笼络了汉族士人,缓解了清朝异族统治造成的满汉民族间的冲突和对立。
人才智库
南书房是康熙的“储才之要地”,这主要表现在许多清初著名的文人学者都被搜罗在南书房。如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查慎行、朱彝尊,桐城派创始人方苞,清代著名书法家沈荃,被誉为康熙书法四家之一的何焯,自然科学家戴梓等,都曾入值过南书房。他们被称为“南书房翰林”,或被称为“南书房行走”。所谓翰林即是文学之士,系进士内选拔者,一般教习三年,然后再行考试,其中的优秀者留于衙门。他们的培养目标就是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因此其职责就是“侍从禁廷,进值讲筵,记起居注,撰拟册诰等文,纂修书史等事”。
而南书房翰林更由于南书房在康熙皇帝办公宣谕的秘书机构中所处的中枢机要地位,而有着出类拔萃的特点。这些南书房翰林都曾经过严格的考试,被选者都是经史文学、书法、绘画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一代领军人物。为选拔这些汉族士人文化精英,康熙大多亲自考察。如初设南书房时选择的侍讲翰林张英,就是经过了层层严格、苛刻的考试与审察。而被誉为诗坛一代宗匠的王士祯之入选南书房,则经过多重方式。康熙皇帝以“今世 博学善诗文者孰最”询问于大学士李霨以及张英等,都以王士祯为最博学善诗文者应之,从而促使康熙选择王士祯为南书房翰林。
而清代火器奇才戴梓,既是一位天文算学家,同时也能诗文,精诗词书画。康熙时的南书房集聚着清初的众多优秀人才,他们或在国策议政中起到核心作用,或在汉族文化的传播中充当桥梁作用,或在军事活动中创新发明,对康熙皇朝的政治稳定、文化发展有所促进。
參考文獻
- ↑ 揭秘康熙設立南書房動因:加強皇權,抑制旗權,人民網,2012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