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卤 |
卤,汉语一级字 ,读作lǔ,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为制盐时剩下的黑色汁液,味苦有毒,亦称"盐卤"、"苦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卤
拼音; lǔ
部首; 卜
五笔; HLQI
仓颉; YWK
郑码; IDJO
字级; 一级
平水韵; 上声七麌
注音; ㄌㄨˇ
总笔画; 7
部外笔画; 5
四角码; 21600
统一码; 5364
笔顺编号; 2125341
字源演变
象形字。像盛盐到容器之中。甲骨文中因盐为细小颗粒嫌与他物相混因此画出盛它的容器。金文与甲骨文同。《简化字总表》把"卤"简化成"卤"省略了原字中的四个点。
金文字形外边像"西"形"西"的本义为竹木编制的篓子中加四点表示盐巴。古代制盐以竹篓作器具过滤出盐卤的汁液经过熬制而成盐。篆文在金文的基础上整齐化汉字经过隶变后楷书写作"卤"。"卤"里边的四点表示盐;"乂"有割治的意思这里意会为加工、处理;外边那部分看作器具、容器这和金文所表示的用盐卤制盐是一致的。
"卤"本义为盐卤又指制盐时剩下的苦味汁液。盐卤是氯化镁和氯化钠的混合物黑色有毒可使豆浆凝结成豆腐。后又泛指咸味的或不咸的浓汁。由本义引申为不生长谷物的盐碱地。又指盐地所生的盐粒。"通"鲁"笨愚钝。还可通"橹"大盾牌。通"掳"掠夺。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十二】【卤部】
西方咸地也。从西省象盐形。安定有卤县。东方谓之㡿西方谓之卤。凡卤之属皆从卤。郎古切
说文解字注 西方咸地也。从㢴省省字衍。此承上文㢴部从㢴之籒文也。谓卤也。
囗象盐形。
大徐本无囗。小徐讹作。凡既从某而又象其形谓之合体之象形。多不成字。其成字者则会意也。转写者以其不成字而删之致文理不可读皆当依此补之。合体象形有半成字不成字者如卤从卤而又以囗象之是也。有㒳不成字者如以弓象鸟以象巢是也。卤郎古切。五部。
安定有卤县。
地理志:安定郡卤县。
东方谓之㡿西方谓之卤。
禹贡:青州海滨广厈。谓东方也。安定有卤县谓西方也。大史公曰: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然对文则分析ࢽ文则不拘。咸地仅产盐。引申之春秋经大原亦曰大卤。释名:地不生物曰卤。
康熙字典 【亥集下】【卤字部】卤
《唐韵》《正韵》郞古切《集韵》《韵会》笼五切ࠀ音鲁。
《说文》:西方咸地也。东方谓之㡿西方谓之卤。《广韵》:盐泽也。天生曰卤人造曰盐。《书》洪范疏:水性本甘久浸其地变而为卤。《易·说卦》:兑为刚卤。
又淳卤。《左传·襄二十五年》:楚子木使表淳卤。注:淳卤埆薄之地表异轻其赋税。
又地名。《春秋·昭元年》: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注:大卤太原晋阳县。
又《前汉·地理志》:安定郡卤县。
又代郡卤成县。
又卤簿。《汉官仪》:天子车驾次第谓之卤簿。兵卫以甲盾居外为前导皆著之簿故曰卤簿。
又卤莽轻脱苟且也。《庄子·则阳篇》: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
又香草名。《尔雅·释草》:杜土卤。注:杜衡也。似葵而香。疏:杜一名土卤。
又《广雅》:卤薰也。
又通橹大盾也。《前汉·项籍传》:流血漂卤。注:卤盾也。《左思·吴都赋》:干卤殳铤。
又通掳。ࢯ获也。《扬子·方言》:卤夺也。《前汉·高帝纪》:毋得掠卤。
又《卫青传》:车輺畜产毕收为卤。
又姓。《史记·游侠传》:太原卤公孺。
又《字汇》:龙都切音炉。同炉。《道枢》:玄和子曰:鼎卤天地之象也。注:卤炉也。《释名》:地不生物曰卤。卤炉也。如炉火处也。
【子集下】【卜字部】 卤(简)
《唐韵》籀文西字即ࠧ字省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