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臥牛(Gasteria armstrongii Schönland)是阿福花科鯊魚掌屬的多肉植物,也是鯊魚掌屬中最具代表性的類群之一。原產地位於南非開普省。葉片厚且質硬,排列緊密,葉面具有許多小疣突,葉色暗綠,生長緩慢,長年擺放形態變化不大。其園藝品種如達摩臥牛、綠星臥牛、臥象等被現已引入我國。幼年時葉片兩列疊生,舌狀肉質葉片先端有尖,葉片具小疣。成年以後,葉片排列成蓮座狀,葉片綠色或墨綠色,稍有光澤,葉尖背面有明顯的龍骨突,部分葉表面小疣脫落。
形態特徵
幼年時葉片兩列疊生,舌狀肉質葉片先端有尖,葉片具小疣。成年以後,葉片排列成蓮座狀,葉片綠色或墨綠色,稍有光澤,葉尖背面有明顯的龍骨突,部分葉表面小疣脫落。花小筒狀下垂,上綠下紅。根粗,紡錘狀,肉質,直徑達12毫米,分支少
幼株葉兩列疊生,肉質厚,長3~5厘米、寬3厘米。葉舌狀,先端有尖,表皮有白色小疣,葉緣和葉尖都有小疣。成年株葉排列成蓮座狀,直徑6~10厘米,單葉長5~6厘米、寬3~4厘米、厚1厘米,葉尖背面有明顯的龍骨突,部分葉表面小疣脫落。
總狀花序,無分枝,高20~30厘米,有時達50厘米。花小,長約20毫米,筒狀,胃狀,鼓起部分約占花被總長的一半,基部粉紅色,花被尖端綠色,下垂。種莢長圓形,長約25毫米,寬約8毫米。 [1]
=圖片
生長環境
習性強健,冬季維持5℃以上12℃以下,夏季要適當遮蔭。栽植用土不過分板結即可。
生活習性
生長適溫13~21℃,冬季溫度保持5℃以上,12℃以下。喜光照,盛夏高溫期移至半陰位置。較喜肥,生長期每月施肥一次。
耐乾旱,春季和秋季每月澆一次水,夏季控制澆水,選用噴霧器進行補水。充足溫暖的光照使臥牛葉片深綠且肥厚,但要注意的是在盛夏高溫期注意避免陽光直曬。如果葉片呈現淡茶色,說明光照過強,可選擇透氣的遮擋物對盆栽進行適當避光,以免影響觀賞價值。[2]
分布範圍
原產地為南非東開普省(Humansdorp及附近海岸地區),現世界多地可栽培。
栽培技術
繁殖方式
以分株為主,多年生老株會從葉片側面生出新的側芽,掰下來插入土中即可,不太容易繁殖。也可用用基部萌生的櫱芽扦插。
管理方式
臥牛喜歡排水良好、溫暖乾燥、光線充足的地方,充足的光線會讓葉片飽滿肥厚,葉色更加深綠,耐熱也耐寒,冬季低溫只要避免霜害即可,夏季需減少澆水適當遮蓋,避免因強光直射,讓葉片呈現淡茶色,降低其觀賞價值。放在通風涼爽處,避免因潮濕而引起植株腐爛,使根系受傷,讓葉片出現黑點,影響觀賞價值,待氣候涼爽時,可施用植物液,或搭配植物專用配方來當追肥。臥牛放置的場所,氣候需穩定,如環境有劇烈變化時,會使葉片萎縮。
可作組合盆栽,因其生長速度極慢單獨栽培比組合栽培效果差很多。
選盆用土:選擇比植株稍大的淺盆,對材質要求不大,排水性好即可,每隔2年應換盆。生長期按照「干透澆透」的原則,防止盆內積水,休眠期要停止澆水。澆水施肥:臥牛適合種於沙壤土中,可用腐殖質土、國土、粗沙混合配製。每月施一次以磷鉀為主的稀薄液肥。[3]
圖片
四季養護
春:春秋季節是臥牛生長的旺盛期,應給予充足的光照,若光線不足,會導致植株徒長,葉色暗淡無光澤,葉片變薄,影響觀賞。
夏:夏季高溫,植株停止生長,盆栽可放在通風良好的半陰處,以免因強光暴曬,致使葉色泛紅,甚至灼傷葉片,留下難看的斑痕。並要節制澆水,停止施肥。
秋:秋季應該經常放在室外接受充足的光照,每隔一周澆水一次,晚秋時期要注意天氣的變化,停止施肥,放人室內養護。
冬:冬季盆栽放在室內陽光充足處,最好有一定的晝夜溫差 .[4]
臥牛品種較多,搜羅起來有十數種,如:白雪、白雲臥牛、達摩臥牛、碧琉璃臥牛、大疣臥牛、恐龍臥牛、臥牛龍錦、臥牛錦、銀毫臥牛、比蘭西臥牛、頂點臥牛、廣葉臥牛、綠星臥牛、翠紋臥牛、依達臥牛、軍配臥牛、八方牛、麻牛、特白肌臥牛錦等等。品種不同,個體間「身價」差異頗大,根據珍稀程度,價格可從平民化的幾十元到「奢侈品」級成千上萬元都有,黃斑品種較稀有,白班堪稱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