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反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反思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反思 是近代西方哲學中廣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譯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為哲學概念是借用反射間接性意義,指不同於直接認識間接認識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反思 [1]

外文名 reflection

概念範疇 哲學範疇

反義詞 痴迷

近義詞 反省、反映、深思

詞語釋義

在17、18世紀的西方哲學中,這個概念只指有較高價值的內省認識活動,例如J.洛克把離開感覺形成內部經驗的心靈活動稱為反思:B.斯賓諾莎認為反思是認識真理的比較高級的方式。顯然,這時尚未對於反思概念本身作出具體規定。I.康德提出了正確規定反思概念的問題,並認為反思構成表象或概念在聯結中歸屬何種認識能力的主觀條件,特別是把審美與合目的性的認識能力明確規定為「反思的判斷」,作為聯結知性與理性的橋樑。但是,反思概念在康德那裡尚未達到辯證的理解。G.W.F.黑格爾在客觀唯心主義形式下,把反思變成一個把握髮展的辯證概念[1],完成了規定反思概念從而使之含義更加深刻的工作。他認為反思具有不同的層次。對於本質的認識,「設定的反思」尚停留在抽象的自身同一階段:「外在的反思」 則進展到把握區別與對立;只有 「規定的反思」才能從聯繫上把握對立面的統一。這樣,黑格爾在反思的認識上達到了一個飛躍,即反思本身也有一個過程。但是,反思只是作為一種從把握外在本質到把握內在本質的過渡。

意義

哲學上的反思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和方法。 通過反思,人們能夠探究事物的本質,理解自身和世界,並從中獲得智慧與認識。 反思不僅僅是一種學術思考的方式,它也能夠應用於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解決和社會進步。 因此,我們應當重視哲學上的反思,培養自己的思辨能力,不斷推動個人和社會的發展。

反思基本環節

根據反思性學習的模型,其基本環節可以概括為以下七個階段。

反省階段

學生通過回顧學習過程、檢查學習策略、檢驗學習結果等反省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這一環節是反思的開端,其發生的前提是學生有反思的意識,能夠自覺進入反思。

評判階段

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作出判斷,如方法是否恰當,答案是否正確,思路是否清晰等。如果認為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是完善的,就進入總結提高階段;如果認為是不完善的,就進入察覺問題階段。

察覺問題階段

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內心產生懷疑、困惑、焦慮等不適感受,並試圖改變這種狀況。這一階段的任務是能夠使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明確問題的情境。

界定問題階段

此階段學生廣泛搜集並分析有關的經驗,特別是關於自己活動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觀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為、信念、價值觀、目的、態度和情感等。在獲得一定的信息之後,對它們進行認真地分析,找出問題的根源,並提出假設。

確定對策階段

通過分析,認識了問題的成因之後,學生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未解決面臨的問題,通過接收大量新的信息,不斷挖掘新信息的內涵和外延,產生更有效的概念和 策略方法。由於這時學生尋找知識的活動是有方向、有針對性的,是聚焦式的,是自我定向的,因而,對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際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實踐驗證階段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通過實踐檢驗以上階段所形成的概念和策略方法。這時,如果能夠解釋或解決當前的疑惑,說明檢驗成功,問題解決了,於是 進入總結提高階段;如果不能,或者在檢驗過程中遇到新的具體問題,從而,又進入反思的第一環節,開始新的循環。

總結提高階段

學生通過總結經驗、提煉方法、優化探索、深化延拓等方法優化自己的思維過程,調整自己的認知結構。

在以上七個階段中,察覺問題階段是一個關鍵的環節,反思集中體現在界定問題階段,但它只有和其它環節結合起來,才會更好地發揮作用。在實際的反思活動中,以上七個階段往往前後交錯,界限不甚分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