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台湾民谣是流传在台湾的众多民歌谣,集结许多传统文化与乡土气息的歌谣,是由台湾社会文化、生活内涵、与民族习俗所合成的歌谣。多数的民谣都是经由民间集体创作而成,并经由口语代代相传,因此内容与台湾社会传统有着相当大的关联。由于多数歌谣都是经由口传,所以许多民谣都无从考据作者[1]。
分类
种族与语言
- 原住民族-使用台湾原住民族语
- 客家民谣-主要使用台湾客家语
- 河洛民谣-主要使用台湾河洛语
山地民谣为由台湾原住民族所流传的民谣,虽然原住民族人口只约占总人口的2%[1],但是原住民族的音乐量占有不小的比例。其中以分布于花莲与台东的阿美族为首。阿美族的民谣最为丰富,音乐旋律与节奏性格明显,较多数人为接受,因此平时最常听到的原住民族民谣便以阿美族民谣为主。
客家民谣亦称为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依照其曲调性质可以分为老山歌、山歌仔、平板调等三类:老山歌与山歌仔是较为粗野的朴拙古调;平板调则为前两者改良之后较为美化的歌调。近年则有客语流行音乐丰富了客家民谣的内涵。
河洛民谣是在台湾最为风行的民谣,这是因为台湾人口中河洛人占最大比例,因此以河洛话唱的民谣具有最高的可见度,亦被最多人了解传唱。
传统与创作民谣
台湾歌曲可粗分为传统民谣与创作歌谣。
传统民谣为作者、创作年代、产生缘由都难以加以考据的歌曲,通常带有浓厚的民族或乡土性,这些即是台湾民谣的一部分。创作歌谣则是创作来源资料可考的歌曲,而其下又可以细分为流行歌曲与艺术歌曲:流行歌曲是随着时代的潮流转变,以迎合大众口味的歌曲为主;艺术歌曲则是词曲皆非常讲究艺术上的意境,格局较为严肃的歌曲,不过台湾歌曲的这一部分尚未有系统性的建立。
流行歌曲与艺术歌曲之中更可分为本土风格与非本土风格,而本土风格的歌曲由于纳入了传统民谣的精神,因此亦带有乡土风格,而称之为“创作乡土歌谣”,所以与传统民谣一起称为台湾民俗歌谣,即台湾民谣。有很多老歌,例如《望春风》、《烧肉粽》、《补破网》、《月夜愁》、《秋风夜雨》、《港都夜雨》、《黄昏的故乡》等在二战前后,民众喜欢听而开始流行的歌曲,虽非传统民谣,但是因为歌曲内涵诉说人们当时的心情环境,因此到今天仍受到大众的欢迎,这些流行老歌亦被大众视为台湾民谣的一部分[2]。
视频
台湾民谣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有一种情怀叫台湾民谣 ,搜狐,2017-10-09
- ↑ 民谣很穷,只有一把吉他;民谣很富,四海为家丨那些年的台湾民谣 ,搜狐,2017-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