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合欢越岭

合欢越岭,自南投埔里起,经雾社、三角峰、樱峰、合欢鞍部,翻越中央山脉,进入立雾溪流域关原、托博阔、卡拉宝、古白杨,到达东岸之塔比多(天祥)、巴达冈等部落。古道在战争结束后,成了人气明星的越岭道,国内外人士争相前往健行。包含 1928 年著名的日本人类学学者移川子之藏首次经由这条路线访查太鲁阁族,他不仅震撼于立雾溪峡谷之雄伟壮阔,在访查过程,更深刻感受到太鲁阁族对于家族史惊人的记忆力,因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纪录。第二次大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开始中部横贯公路的开辟,目前大家熟知的中横路线及台 14 甲省道部分路段则是依据合欢越岭道的路段开辟。

目录

合欢山

介于南投县花莲县的交界处,串连七座山脉(合欢主峰、合欢东峰、北合欢山、西合欢山、石门山、合欢尖山、石门北峰)组成合欢山群峰,其中前五座更名列台湾百岳之中。据说日据时期,日军在此群聚庆祝“太鲁阁征战役”胜利,便称此为“合欢”;或说是五条溪流的源头(立雾溪、浊水溪、北港溪、合欢溪、毕禄溪),原叫“五港泉”而台语发音恰似日语的“合欢”就此得名。[1]

合欢山太鲁阁国家公园西侧的高山,海拔超过三千多公尺,中横台14甲线公路贯穿其间。属南湖山系,由于几乎没有大山阻挡视线,又处于中央山脉的中段位置,天气晴朗时,南可远眺玉山山脉,北可远观雪山山脉,东则有中央山脉其他群山排成一列长阵,十分壮观。

合欢山原为泰雅族山胞之猎场,荒凉闭塞,当时在南投山区的赛德克亚族,因人口增加,生存竞争日益剧烈,因此在浊水溪上游的一支部落,便翻越奇莱群峰,向东进入当时未开发的花莲,沿立雾溪流域聚居了一、二百年之久,直到20世纪初,才因日军的攻伐而向山下迁徙。

民国四十五年中横公路雾社至大禹岭支线辟建,由于地形地势独特,加上交通可及性高,成为全台最著名之赏雪地点,除雪季外,合欢山高山景致及其冷温带气候,亦为赏景、避暑的胜地,再加上本身合欢群峰及奇莱群峰门户,更是登山活动的最佳地区。

合欢山早于民国五十二年由林务局创办森林游乐区。 不论在地理位置、地形上均得天独厚的合欢山,除了丰富的动植物生态以外,也是全台冬季最容易下雪的地方,东方海面来的水气,与北方来的冷锋在合欢山区交集盘旋,降下丰沛的雪量是全台之最。除了每年冬天(12月)延伸到隔年初(3、4月)都是可能下雪的季节外,当太平洋的洋流沿著立雾溪上溯时第一个遇见南湖及雪山山块然后转梨山而合欢山群若气温够低水气凝结成雪降落在高山每个角落,银白合欢山引人趋之若骛,小风口、松雪楼、武岭都是最佳赏雪处。

高山沙参、白香青、山艾兀自估立,台湾山芥菜、玉山悬钩子仍挂著残叶。冷杉、刺柏、阿里山忍冬却嫩芽儿长成新叶,小薜、红毛杜鹃历冬的花芽待放,铁角蕨、反卷叶石松已经长孢囊了,新旧之间,春意渐浓。5~6月的高山满天繁花盛开,森氏杜鹃接著红毛杜鹃的棒子起跑,玉山杜鹃、台湾百合紧紧跟随,玉山石竹、龙胆、虎杖、一枝黄花同时开花,含蜡一般的冷杉毯果隐隐发亮,灿烂的星空尽可洗涤一切盛夏烦燥。

经霜的树和经霜的叶迤逦在公路两旁,有时山岚迷漫林间,有时秋阳高照,正是登山健行的季节。秋高气爽,红叶纷飞。

盛夏6~9月的银河星空观赏季节、10~11月秋天云海夕阳季节,也都让合欢山成为了一年四季都想去的热门景点。

视频

“合欢越岭”影片以中横公路为主轴,带领观众从海拔2千多公尺的雾林带谈起,一路进入到合欢山,探索合欢山的季节、景观和生态的变化。影片中除了云瀑、花海、冰雪之外,也在人群活动频繁的中海拔雾林带与合欢山区拍摄到台湾水鹿、黄喉貂等哺乳动物,以及帝雉、蓝腹鹇深山莺栗背林鸲等高山类难得一见的生态画面。

“合欢越岭”由知名的生态摄影家廖东坤导演拍摄制作,整部影片都以4K的摄影设备拍摄,不仅呈现高画质的影像,音乐也和画面有绝佳的搭配。合欢山是引领大家认识台湾高山的窗口,而“合欢越岭”影片,更让我们看见合欢山变化多端又珍贵的经典影像。

云中岳-合欢山国家森林游乐区

太鲁阁国家公园合欢越岭—合欢山生态之旅精选版8分钟

合欢山群峰空拍来自youtube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