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周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周迪(?~565年),临川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南朝军事将领。

  • 出身贫寒,有臂力,能挽强弩,弋猎为生。
  •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发动叛乱。梁武帝下诏讨伐,各地纷纷响应。
  • 大宝元年(550年),迪宗人周续以讨贼为名起兵。周迪召募乡众响应,跟随周续作战,勇冠三军。
  • 承圣元年(552年),参与平定侯景之乱,拜壮武将军、高州刺史,封临汝县侯,食邑五百户。
  • 太平元年(556),拜使持节、散骑常侍、信威将军、衡州刺史,领临川内史。
  • 先后从平广州萧勃、新吴余孝顷和豫章熊昙朗,拜安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 天嘉六年(566),因长期游击转战,给养不足,为临川太守骆牙所杀。

基本信息

姓名    周迪  
民族    汉      
官职    安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出生地   临川南城(今江西南城县)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565年 
所处时代   南北朝   
主要成就   平息侯景之乱    

外部链接

人物生平

周迪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所率部队,纪律严明,体恤民情。而周续部下的许多将领是郡中豪族,平常骄逸扰民,周续稍加约束即大为不满,彼此争权夺利,终将周续杀掉推举周迪为主。周迪顾忌自己出身低微,怕难以驾驭,转而依附同族中有名望的周敷。凭借周敷的信任和支持,周迪部队不断发展壮大。周敷驻临川故郡(新郡治在南城),周迪据临川工塘(今金溪石门乡公塘),并在疏山设有屯兵所和训练场。承圣元年(552),侯景之乱平息。梁元帝授周迪壮武将军、高州(今广东阳江县西)刺史,封临汝(今临川市)县侯,食邑五百户。太平元年(556),周迪被授予使持节、散骑常侍、信威将军、衡州刺史(今广东浛光),领临川内史。他为人质朴,与士卒同甘共苦。冬天短身布袍,夏天赤足,轻财好施,常周济士卒和穷苦百姓,深得临川郡百姓拥护。

尚书令陈霸先把持朝政,广州刺史萧勃深为不满,于太平二年(557)二月起兵,出南康进逼豫章。陈霸先令周文育率部讨伐,危难之际周迪助以粮饷,被封为振远将军,迁江州(今九江)刺史。陈永定二年(558),湘州(今湖北大悟县东北)刺史王琳起兵反陈,并向东扩展。周迪亦想自据南川(赣江流域一带),召集所属南康(赣州)、宜春、安成(安福)、庐陵(吉安)、临川、巴山(乐安公溪)、豫章、豫宁(武宁)八郡郡守结盟,扬言加入王琳部。陈霸先恐其有变,对周迪特别加以厚待。王琳兵至湓城(今九江),派李孝钦、樊猛等率兵征集粮饷。五月,樊猛等与新吴(今奉新)洞主余孝顷会合,领兵二万进逼工塘,并以洛城(今金溪浒湾洛城)为中心的八个乡镇用树木筑起栅栏围逼周迪。七月,高州刺史黄法氍,吴兴太守沈恪率部助周迪,周迪以周敷据临川,截断水路,大败余孝顷部,以功加封平南将军。

次年五月,豫章内史熊昙朗周文育反陈,响应王琳,周迪与周敷、黄法氍等率兵围歼熊昙朗,熊败逃巴山郡,被村民斩首。陈文帝封周迪为镇南将军。

周迪为陈朝的基业出力出粮,建立了不少功劳。但他顾恋家乡根据地,没有入朝晋见文帝。当文帝调他出镇湓城,并要其子入朝待命时,周迪心中甚为不满,暗中同素与王琳有勾结的缙州(今浙江金华)刺史留异、闽州(福建福州)刺史陈宝应联络。天嘉三年(562),陈文帝令江州刺史吴明彻都督众军与高州刺史黄法氍、豫章太守周敷共讨周迪,不克。又令陈顼(后来的陈宣帝)为诸军总督,再次攻打周迪。周迪寡不敌众,于次年正月被击溃,其妻儿被擒拿,只身投奔晋安刺史陈宝应。陈宝应给予兵马粮草资助,留异派其次子忠臣跟随周迪。九月,南城、东兴、永城(后二县今属黎川)三县民众重新响应周迪。十一月,文帝又命郢州(今湖北武汉)刺史章昭达为都督领兵征讨。周迪为避其锋芒,率部转战于山谷之中。临川郡百姓感激周迪在侯景之乱期间保境安民之德,虽遭章部诛戮,始终没有人肯提供周迪活动的消息。章昭达无计可施,转而攻打陈宝应、留异。

天嘉五年(564),周迪聚合部下,攻打东兴,收降镇守东兴的宣城太守钱肃,打败吴州刺史陈洋,杀虔化侯陈沙、陈留(今安徽广德)太守张遂,兵威大振。陈文帝再派都督程灵洗率兵镇压,周迪不敌,与十余人重新进入山谷。天嘉六年(566)七月,因长期转战于山谷之中,生活异常艰苦,派人下山到集市交易。因脚痛歇息在老乡家中,遭人告发,临川太守骆牙将其抓获,逼其带领官军潜入山中,诱使周迪外出打猎,趁机将其杀死。 周迪死后,南城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将军,在当地建“周王庙”进行祭祀,“临川人皆德之,后至建庙。”(清同治《金溪县志》“轶事卷”

史籍记载

  • 《陈书·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九周迪传》 [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