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哀兵必胜

 哀兵必胜

近义词师直为壮

反义词骄兵必败

出 处 :《老子

体 裁成语

属 于 :褒义词

哀兵必胜,是一个中国汉语成语。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也有将“哀”当做慈悲、不忍之意,意为两军交战慈悲的一方可以获胜。出自《老子》。[1]

目录

原文

《老子》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老子》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故事

故事一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不久,勾践击败吴王阖闾,阖闾在悲愤中死去。两年后,继位的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令越国王族为奴。勾践为奴三年,被放回越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使越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可是吴王对此却毫不警惕。428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称霸中原,带领精锐部队倾巢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之兵留守国家。越王勾践趁机大败吴国军队,攻克姑苏城,夫差回军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求降不得而自杀,吴国灭亡。面对失败和耻辱,越王勾践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东山再起。洋洋得意容易使人骄傲自满,从而走向失败的深渊。

故事二

周襄王二十四年,秦国带着军队攻打郑国。军队经过了周天子所管辖的京畿北门。当时,王孙满恰好看到秦国军队路过北门。他就对周襄王说,秦国的军队会打败仗,受到上天的罪罚。周天子听了很惊讶,问王孙满为何看到秦国的军队路过,就能下这样的断言。

王孙满说:“因为经过周天子之处应当行礼,这是尊重天子。可是秦国军队经过的时候,只是摘头盔了,却没有脱甲,走了几步之后马上又跳上了车。可见这些士兵只是敷衍应付,并不是诚心行礼,对周天子并不是真正恭敬,轻狂傲慢。而且这样做的人很多,占军队大部分,足有三百辆战车。”

王孙满接着分析:“秦国军队非常轻狂又骄傲。轻狂就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难以做到深谋远虑,做好万全的准备。而且轻狂则会轻率,傲慢则会无礼。人一旦无礼,做什么事都会随便散漫。整个军队就是这样轻率而不慎重,态度散漫随便。军队以这样的态度去打仗应战,面对危险,那必败无疑。”

果然,秦国不仅打郑国没有打成,还在回来时在晋国边境被晋国打得落花流水,三名大将都被俘获。

寓意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心态对战争的影响实在太大,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时刻注意自己的不足,保持跌入低谷也不放弃的斗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精彩的人生。这就是哀兵必胜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的。

《老子》中记载:“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讲过,我不能主动进攻他人,但要迎击敌人的进攻,不能入侵他国一寸土地,但也不能让出自己国土一尺,这就是所谓的柔可克刚之理。但祸患莫大于轻敌,轻敌就将葬身,所以说对敌两军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因受侵害而愤慨的一方必定能战胜另一方。”两句总合而言,意指恃强轻敌的军队必打败仗,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能取胜。

视频

成语:哀兵必胜

参考资料

  1. 哀兵必胜,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