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科夫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哈爾科夫 |
本名 哈爾科夫 外文名 Kharkov 地理位置 烏克蘭東北部 面 積 31400 km²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性氣候 人口數量 145.01 萬(2018年) |
哈爾科夫:烏克蘭第二大城市,是烏克蘭東部的教育與重工業中心城市。其城市人口在烏克蘭位居第二位。 [1]
簡介
哈爾科夫的主要民族成分為:烏克蘭族48.5%,俄羅斯族29.7%,猶太族15.6%。雖然烏克蘭的官方語言為烏克蘭語,但哈爾科夫地區全民使用俄語。
當地大部是平原,北有中俄羅斯丘陵,南為頓涅茨山。礦藏有天然氣、煤、泥炭和磷灰石。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約500毫米。北頓涅茨河縱貫全境。屬森林草原和草原帶,大部土地已開墾。1932年設州。工業以拖拉機、機床、動力機械製造為主,還有化工、食品加工、天然氣開採。有輸氣管道通莫斯科、基輔等地。盛產小麥、玉米、蔬菜和畜產品。
歷史沿革
1655年建為要塞以保護俄羅斯南部邊境地區;存有部分舊城堡的城牆遺蹟。地處沃土地區中部,18世紀中葉迅速移民,發展為俄羅斯南部重要的手工業和貿易中心。
1732年為州首府。19世紀後半葉隨附近頓涅茨克煤田開發和鐵路修築,1869年從哈爾科夫率先建成鐵路通煤田,使該城樞紐地位提升。工業,尤其是機械製造業迅速發展。
1917年俄國革命後,建立了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哈爾科夫成為烏克蘭首府。
1934年讓位於基輔。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蘇德之間進行了反覆的拉鋸,進行了四次哈爾科夫戰役,幾經易手,城市遭嚴重破壞,戰後重建。
1991年的蘇聯解體前夕,哈爾科夫為蘇聯第五大城市。
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宣布獨立,哈爾科夫脫離蘇聯併入烏克蘭。
經濟狀況
哈爾科夫工業架構以機械製造為主,繁多的機械產品包括內燃機車、機床、礦山機械、農耕機和其他農業機械、單車、發電機組、蒸汽渦輪機以及各種電器製品。食品工業和金屬加工業亦很發達,此三者產值占全市工業產值的4/5以上。動力供應依靠火電站,工業用能源和城市供熱由舍別林卡氣田輸入天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