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商业中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商业中心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商业中心

外文名称: Commercial Center

类型: 城市商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商业中心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组织商品流通的枢纽地带。 广义上讲商业中心是指主要行使商业职能的城市;狭义上讲:商业中心是指一个城市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1]

简介

担负一定区域的商业活动中心职能的城市,或一个城市内部商业活动集中的地区。城市和乡村的商业服务业网点分布,一般符合中心地学说阐述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而形成区域的商业中心城市和城市的商业中心区。

担负区域商业中心职能的城市,按其规模有全国性商业中心和地方性商业中心的等级差别,它们一般都是由中、小城镇逐渐成长起来的,其共同特点是具有易于成为商品集散中心的优良的地理位置。例如:有的位于几条河流的汇合处,如天津、汉口;有的位于河流下游入海的海口,如上海伦敦;有的是若干条铁路的交点,如郑州芝加哥;有的则属于海陆运输的中转港口,如大连、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等等。国际上的自由港,也往往因交通位置及自由贸易条件而成为超越国家范围的商业中心,如香港新加坡。商业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生产和交通的发展,一地的经济地理位置发生变化,可以导致商业中心位置的变化。海运的发展使有些河港城市失去原有的商业地位,如中国扬州的商业地位让位于上海,埃及开罗大部分对外贸易转移到了亚历山大港

城市内部的商业活动集中地区,在世界许多国家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往往是以寺庙、教堂、市政厅、广场或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自发形成的。随着城市的发展,这里集中了各种零售商业、批发商业、金融业和各种服务性行业,构成市内的商业中心,称为中心商务区(CBD)(见市中心)。在大中城市,由于市区面积大,为适应距全市性商业中心较远的居住区的需要,往往形成若干次一级的商业区。而在特大城市,随着郊区化的发展,市区人口纷纷迁往郊区,郊区购买力提高,从而吸引了规模较大的商业服务活动,形成了城市外围的中心商业区。这些城市外围的商业中心都有超级市场和现代化的大型商场,并有酒吧间、廉价零售店、出售冷饮的营业厅、餐厅、汽车游客旅馆、停车场、游乐中心和公园等。城市内的各级商业中心,都设在城市交通便利的地段。

类型

从城市商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角度出发,城市商业中心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辐射范围、服务对象、规模体量以及功能定位等因素的不同,大致可以将城市的商业中心等级体系分为都市级、地区级、社区级和特色级四个等级。

都市级

都市级商业中心是指商业高度集聚、经营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辐射范围超广域型的商业中心或商业集聚功能区,是最高等级的城市商业"中心地"。都市级商业中心辐射能力强,业态丰富多样,并在城市中占据中心重要地位,具有城市最为繁华的商业和最具活力的市场,服务范围和影响面一般涵盖整个城市、周边地区甚至国内外更大的范围,一般在都市级中心,其购买力有50%以上来自该商业区以外的地区。

⒈区位特征:位于城市中心区、主要交通枢纽、历史形成的商业集聚区。

⒉功能特征:行业齐全,功能完备,形成购物、餐饮、旅游、休闲、娱乐、金融、商务的有机集聚。

⒊商业特征:商业网点相当密集,市场最具活力,商业最为繁华,辐射力极强。大城市的商业营业面积一般为30万平方米左右;小城市商业面积更大,包括辐射周边的郊县、乡镇等。

⒋客流特征:交通方便,客流量大,面向整个城市的消费人群;与旅游商务等结合的商圈市外、海外来消费人口占50%以上,如王府井大街。

⒌业态特征:业态齐全,资源配置合理,市场细分度深,选择余地大。

区域级

区域级商业中心介于市级和社区级商业中心之间的商圈,是指商业中度集聚、经营服务功能比较完善、服务范围为广域型的地区商业中心和集聚区。该等级商圈布局一般选择分布在各区通达性较好的地方,主要提供中间档次但购物频率较高的消费品,服务人口一般设定在20万左右,确保满足区域内居民的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和商务活动需要。 随着商圈的不断发展和整个城市功能的高速,某些区位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区域级商业中心将充分发展演变成为副市级商圈,甚至市级商业中心地。

⒈区位特征:位于居民集聚区、交通枢纽、商务集聚区。

⒉功能特征:功能比较齐全,区域辐射优势比较明显。

⒊商业特征:网点比较密集,结构合理,业态多样,商业营业面积为10万平方米左右,能基本满足区域内居民的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和商业活动需要。

⒋客流特征:服务人口为20万人左右。

社区级

社区级商业中心是指商业一定程度集聚,主要配置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商业行业和生活服务业的商业集聚区,满足本社区居民"开门七件事",是最基本的商圈和城市服务体系。该级商圈是比区域级低一个等级的商业中心地,以大中型超市为主,有各类餐饮、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邮局、银行、美容美发、沐浴、修配等各种服务设施。社区级商业中心的影响面主要为社区居民,一般在社区级商业中心的外来购买力不到10%。

通常认为,城市商业规划发展距市级、区域商业中心1-2公里以外的居住区,服务人口5万人左右,应有一个相应规模的社区级商业中心,这在控制性规划指标中都给出了相应的配套商业指标,商业营业面积为1-2.5万平方米之间,同其他级别的商圈实现联动、错位发展。

特色街

特色商业中心是城市商业发展的重点和趋势,主要利用好城市浓厚文化氛围、历史古迹、民族民俗风情发展具有独特风味的特色商业中心或特色商业街,其吸引目的性消费者。 特色商业大多位于历史文化景观区、旅游景点,是休闲娱乐业态集中、文化内涵丰富特色景观,同历史、旅游、文化等进行嫁接。如北京的三里屯什刹海南锣鼓巷海淀图书城红桥市场秀水街等这些都是最典型的代表,特色商业最能代表一座城市历史、文化、旅游与商业价值融合程度。

基本作用

(1)促进各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商业中心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商业中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各商业中心不仅负责组织经济区域范围内的商品流通,而且通过组织该地区或跨地区的商品交换、市场活动,直接促进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2)促进生产,引导生产,调整区域经济结构。

通过商业中心组织区域内或区域间的商业经济活动,能充分发挥各区域的经济优势,改善区域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区域内的经济迅速发展。

(3)促进商品交换,强化商品流通,推动经济联合。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