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嘴翼龙亚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喙嘴翼龙亚目(Rhamphorhynchoidea),又名喙嘴龙亚目,是翼龙目两个亚目之一,代表翼龙目的原始阶段。
喙嘴翼龙亚目是并系群,翼手龙亚目从喙嘴翼龙类演化而来,而非更直系的共同祖先。因为喙嘴翼龙亚目并非完全自然的生物群,大多数科学文献并不使用此名词并,但还是被某些翼龙专家用在大众作品里,例如大卫·安文(David Unwin)在2006年的《The Pterosaurs: From Deep Time》一书[1][2]。喙嘴翼龙类是第一批出现的翼龙类,出现于三叠纪的卡尼阶末期。
大多数喙嘴翼龙类有牙齿与长尾巴,大多数物种缺乏冠饰,这些特点不像它们的的翼手龙类后代,但几个喙嘴翼龙类有由软组织如角质所形成的冠饰。喙嘴翼龙类通常较小,它们的手指仍然用来攀抓。
在侏㑩纪末期,喙嘴翼龙类几乎消失。蛙嘴龙科的树翼龙,仍生存于白垩纪早期。发现于中国东北道虎沟化石层的悟空翼龙科,同时保有早期喙嘴翼龙类、晚期翼手龙类的特征;关于道虎沟化石层的地质年代,多数研究认为是侏㑩纪晚期,少数研究认为是白垩纪早期。由于道虎沟化石层是跨越多时期的地层,横跨时期可能从侏㑩纪中期到白垩纪晚期。
目录
参考文献
- ↑ Unwin, David M. The Pterosaurs: From Deep Time. New York: Pi Press. 2006: 246. ISBN 0-13-146308-X.
- ↑ Lü, Junchang; and Qiang Ji. 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pterosaurs from western Liaoning and surrounding area (PDF). Journal of the Paleontological Society of Korea. 2006, 22 (1): 239–261 [2007-03-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6-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