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回浦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回浦县西汉元鼎五年(前112)开始设立。详见《三国志》虞翻传中"元鼎五年,除东越,因以其地为治(冶),并属于此,而立东部都尉,后徙章安。"之记载。《汉书》中,治、回浦列于会稽郡26县之末尾。设立回浦县治的具体地点,后汉、三国和晋代史书未见明确记载,南北朝《宋书》地理志才作了如下记载: "临海太守,本会稽东部都尉。前汉都尉治鄞,后汉分会稽为吴郡,疑是都尉徙治章安也。孙亮太平二年立。"[1]

基本简介

汉王朝为了加强对瓯越的统治,设立回浦县,属会稽郡,县治在章安(今椒江区章安街道)。会稽东部都尉亦曾一度徙此。这是汉王朝真正实行对瓯越的统治。回浦县的辖境大致包括今台州温州、丽水及福建东北沿海的一部分地区。

东汉初改名章安县。详在"章安县"条中。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章安令,《续汉志》'故治(冶)闽中地,光武更名。'《晋太康记》'本鄞县南之回浦乡,汉章帝章和中立。'未详孰是。"

"宁海令,何志汉旧县。按《两汉志》,康地志》无。"

这三处记载中,关于汉设都尉和回浦县之具体驻地,都作了记述,又均未作肯定,似有留待当地后人考证之意。以上有三点指明了轮廓:一是前汉都尉治鄞,后汉徙章安。二是章安令即回浦令,本在鄞县南之回浦乡。三是宁海是汉旧县,但两汉和晋代史志中无宁海县名,实际己指明回浦汉时设于宋时宁海。

台州最早的地方志--宋《嘉定赤城志》也未澄清。结果是宁海旧县志也只讲宁海建于晋太康,不及回浦县何时始设于何处。但在辨误门中作了记载:"又宁海令高述作《县学颂》云:"频海之西,台阜之东,有汉古县,屡迁儒宫。"宁海为县既方创于晋武,而高以为始于汉,又大误矣。"高述是北宋绍圣三年(1096)县令,已经认定宁海县学孔庙始设于汉代,显然指汉代回浦县,而赤城志的编者认定高氏为大误,表明编者回避了回浦县治元鼎五年始设于回浦的史实。

回浦县治,西汉元鼎五年设于今宁海冠庄,还有两个佐证:汉代鄞县回浦乡地区,《汉书》地理志中,载明了有镇亭、鲒琦亭、天门水、越天门山四大古迹;西汉地图集中,会稽郡与闽中郡的分界线,标在今宁海县境南部,即今白溪流域属会稽郡,清溪流域属闽中郡。又经考察民间语言与习俗,白溪与清溪两岸居民语言称谓都有很大区别,清溪居民居属今台州习俗。元鼎五年,设立会稽郡东部都尉治和回浦县治于鄞县南部,已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今宁海县城北10里的冠庄,留有都总古庙,是纪念东部都尉设治于此的历史见证。民众一致认定都总爷是县城隍爷的上级,遇较大的祭祀仪式,要先祭都总,后祭城隍。高述说的有汉古县,屡迁儒宫,实指从冠庄回浦县治的学宫始,经屡次迁徙后,才有始建代宁海广度里县城的孔庙。

经查阅临海县史志,并到章安(今属椒江)实地考察后,回浦县治的设立、迁徙、更名巳完全清楚,事实是:

西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回浦县治随同东部都尉设治鄞县南部回浦乡--今宁海冠庄,即今宁海火车站附近。白峤岭、露星岭、堤树岭古道都汇此。

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回浦县又随都尉迁至今椒江北岸的章安,但仍称回浦,今章安古城桥头纪念碑上明确昭示。

东汉章和元年(87),改回浦县名为章安,意为至章和年间,会稽郡东部回浦县地区安定和谐了。此后回浦成为临海和章安之纪念性名称。

称为回浦县的历史,从公元前112年至公元87年,共199年,其中设于今宁海县城北10里的冠庄都总庙一带27年;迁往今椒江北岸章安镇172年。其中设于宁海的27年中,曾短期迁往汉鄞县县治--今奉化白杜,句章县治--今宁波慈城。但回浦县治始设地在宁海冠庄。宁海是汉县,建县史前推了392年。[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