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固河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固河鎮位於高唐縣城東部,鎮政府駐地距縣城17.5公里,地理坐標為 東經166°24′,北緯36°54′。東與禹城市相鄰,北與平原縣交界,西、南與本縣人和街道辦事處、尹集鎮楊屯鎮相毗連,總面積93.85平方千米。G308國道、S316省道、青銀高速(設有出入口)穿境而過。[1]

城鎮簡介

固河鎮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類型以沙壤粘土為主,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該鎮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棉花,大棚西紅柿、菠菜、油菜等。近年來,林果業、畜牧業、蔬菜種植業發展迅速,已成為農民創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鎮政府駐地固河村,四周為漢墓群,其中出土的文物在北京市博物館珍藏。著名的齊盼子墓位於 該村西南角,墓穴保存完好。三國著名人物華歆死後歸葬於出生地大華村。岳堂村的水月庵 石塔是著名的人文景觀。

自然資源

固河鎮東與禹城市相鄰,北與平原縣交界,西、南與本縣張莊、尹集、 固河鎮楊屯三鄉鎮毗連。1996年10月,撤鄉設鎮,定名為固河鎮。全鎮轄7個管理區,65個村委會,總人口30146人,98%為漢族。1998年人口自然增長為2.52‰。固河鎮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類型以沙壤粘土為主,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該鎮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棉花,大棚西紅柿、菠菜、油菜等。林果業、畜牧業、蔬菜種植業發展迅速,已成為農民創收致富的支柱產業。鎮政府駐地固河村,四周為漢墓群,其中出土的文物在北京市博物館珍藏。著名的齊盼子墓位於該村西南角,墓穴保存完好。三國著名人物華歆死後歸葬於出生地大華村。岳堂村的水月庵石塔是著名的人文景觀。

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2008年該鎮主要抓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 水稻綠色無公害生產,鞏固以張桃村為中心的科技示範基地建設,鞏固發展已形成的南閆莊、後吳、大陳三個菌菜生產專業村,擴大瓜棉、瓜菜間作模式,推廣蘆筍種植1200畝、圓蔥種植4000畝,實現全鎮蔬菜種植面積2萬畝,糧經比例更加協調。抓住機遇,大力發展肉鴨養殖業,爭取肉鴨存欄達到50萬隻以上;發展蛋雞、肉豬養殖,以北劉、固河等村的養殖場為龍頭,搞好示範帶動,爭取建成蛋雞存欄10萬隻以上的養雞場5個,存欄千頭以上的養豬場4個。同時,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協會,建章立制,加強引導,切實發揮其在保護農民利益、溝通市場信息、組織產品營銷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形成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鏈。

計生工作

固河鎮計生辦立足當地實際,積極探索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新思路、新機制,紮實開展工作,使全鎮計生工作呈現"兩新"工作局面:一是管理措施"新"。制定出台了《計劃生育工作人員管理辦法》,內容涉及工作職責、獎罰措施等方面,對計生辦人員工作職責都做了詳細的規 定。二是服務內容"新"。全體計生幹部按照"態度好一點、微笑多一點、工作細一點、入戶勤一點"的要求,以紮實的工作作風,敬業愛崗,恪盡職守,深入到農戶家中來啦家常、送服務、講政策,真正當育齡婦女的貼心人,從而深受群眾的歡迎。

固河鎮計生辦從群眾的身邊事做起,積極落實計劃生育跟蹤服務制度,保持了計劃生育工作的經常性、連續性,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該鎮要求村級計生幹部在跟蹤服務中,對村中的已婚育齡婦女實行"三見面三宣傳":一是對持《計劃生育服務手冊》和《生育證》的育齡婦女,自發放證件之日起,堅持一個月至少訪視一次,目的是了解孕情,宣傳優生優育;二是對一孩戶、年內絕育戶和"雙女戶"對象,堅持一個季度訪視一次,主要了解節育措施是否到位,宣傳避孕節育知識,引導落實長效節育措施,防止違法生育;三是對其他所有已婚育齡婦女,堅持每半年訪視一次,宣傳生殖保健知識,提高生殖健康水平。[2]

城鎮特色

耕地"入托"

固河鎮部分農民外出務工,自家農田沒有時間耕種。同時,一些種田能 手、農機大戶卻常常因為土地少而"吃不飽"。針對這種情況,鎮政府引導農機大戶和種田能手與外出務工農民簽訂土地託管合同,為外出務工農民提供農資購買、土地耕種、田間管理、糧食收穫等一條龍服務,從而解除了外出務工農民的後顧之憂,也增加了農機大戶和種田能手的收入。

村村有"美容師"

固河鎮南閆村8名共產黨員,手拿鐵杴、掃帚來到大街上。掃地、除垃圾,經過近兩個小時的勞動,大街上被打掃得乾乾淨淨。2007年8月份,南閆村通上了柏油路,整修了排水道,修建了過溝橋48個,並在柏油路兩側栽上了400棵槐樹。但是,村里農活多,里拉外運,時間一長路上灑落了一些垃圾,路旁堆放了一些秸稈柴草,髒亂差的現象仍然沒有改變。老黨員焦維志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其中一條就是村容整潔,咱連這點事就做不好,不丟共產黨員的臉嗎?"他帶領8名共產黨員,自發成立了村衛生"保潔隊",每天義務打掃村內大街。目前,全鎮65個村村村成立起一支由黨員組成的義務"保潔隊",390名黨員保潔隊員上崗"值勤",當起了村莊的"美容師"。

農業發展

鞏固老大棚,發展新大棚首先,鎮政府組織人員對全鎮5000多個大棚的使用和種植情況進行了統一排查摸底,並對存在的問題,逐一進行研究解決,對因雨災倒塌的,損壞的,責成各村委會組織人員力量立即進行修復;蔬菜大棚承包合同到期的,重新承包到戶,確保全鎮不出現一個空棚和閒置棚,鞏固全鎮幾年來的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結果。第二,在鞏固老大棚的基礎上,重點加強了張桃村和太和村兩個蔬菜種植示範基地建設,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和面積。同時,在兩個蔬菜種植示範基地打機井十幾眼,開挖排水溝1千餘米,達到旱能澆,澇能排,降低生產風險,提高經濟效益。

發展中小拱棚,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在總結去冬今春中小拱棚生產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和發展中小拱棚蔬菜生產,實現"三種三收",提高土地使用率,計劃把崔官屯村、大胡集村、李集村、沙王村做為發展拱棚蔬菜的重點,種植菠菜、油菜等蔬菜,力爭實現中小拱棚蔬菜種植面積5000畝,形成冬暖式大棚、中小拱棚蔬菜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蔬菜鎮政府通過認真考察,多方聯繫,與莒縣外貿有限責任公司達成協議,並簽訂合同,在全鎮發展種植荷蘭豆2000畝,由合作方提供種苗和技術,我方負責組織生產,蔬菜收穫後由合作方按每公斤1.80元的保護價全部收購,預計每畝效益可達2000元左右。為該鎮的蔬菜生產增添了一大特色,也為全鎮農民群眾增加了一條致富途徑。[3]

文化古蹟

高唐縣固河鎮沙王莊發現了一處中型漢代墓葬。省文化廳、市文化局、高唐縣 文化局進行了聯合發掘,出土了一批有珍貴价值的文物。

墓葬位於沙王村南窪地中,墓頂距地表1.5米,在墓葬南側水坑中出土了釉陶豬、釉陶耳杯和部分釉陶樓、釉陶壺殘片,以及銅盆、鐵錛、水晶等一批文物。高唐縣文物部門聞訊後,立即趕赴現場進行保護,並配合固河鎮派出所收繳了流失的出土文物。同時上報縣政府和市文物局。高唐縣政府對此十分重視,專門下撥了保護經費,邀請省文化廳考古所、市文化局和市文物局對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經科學發掘,發現該墓葬為一中型漢代磚室墓。墓葬呈南北走向,墓室部分保存較為完好。墓葬全長14米,寬7.8米,由甬道、前墓室、後墓室及左右各兩個耳室組成。經仔細發掘,墓葬內出土了庖廚傭、釉陶鴨、釉陶狗、釉陶雞等較為完整的陪葬釉陶器和一批釉陶樓、釉陶案、釉陶燈等陶器殘片。

經文物專家分析,高唐固河沙王莊漢墓從形制和出土器物上看,該墓葬應該是東漢晚期或三國時期的墓葬,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對研究高唐乃至聊城在漢魏時期的中原地帶的重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固河鎮擁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齊盼子墓和華歆墓、胡集大窪萬畝生態濕地園區和谷莊百畝梨園等,這些都是開發旅遊業的良好資源。固河鎮把發展旅遊業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堅持超前規劃、多元投資、循序漸進、穩步發展的原則,突出"歷史人文"與"生態自然"特色,合理規劃旅遊線路。走在盛花滿樹的百畝梨園內,胡集大窪工程建有大型蓄水湖,湖裡種植蓮藕,開發荷花觀賞資源。同時,在百畝梨園周圍開通水道,打通梨園與蓄水湖,可供遊人划船春賞梨花、夏賞荷花,秋采甜梨,努力打造我縣最具觀賞價值和人文價值的文化旅遊度假區。[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