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国家标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

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提出、组织起草、征求意见和技术审查,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立项、编号和对外通报。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授权发布。

对于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和评估机制,根据反馈和评估情况对国家标准进行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经过复审,对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术进步要求的标准应当及时修订或者废止。下面是关于国家标准的介绍。

2018年10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23项新的国家标准。

基本参数

我们国家标准代号分为 GB和GB/T。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发布年份)构成。GB代号国家标准含有强制性条文及推荐性条文,当全文强制时不含有推荐性条文,GB/T代号国家标准为全文推荐性。强制性条文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推荐性国标是指生产、检验、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但推荐性国标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中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四级。截至2003年底,中国共有国家标准20906项(不包括工程建设标准)

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理事会审查,ISO理事会接纳国际标准并由中央秘书处颁布;

国家标准在中国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法律对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护环境,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及标准的协调配套等。

中国标准按内容划分有基础标准(一般包括名词术语、符号、代号、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等)、产品标准、辅助产品标准(工具、模具、量具、夹具等)、原材料标准、方法标准(包括工艺要求、过程、要素、工艺说明等);按成熟程度划分有法定标准、推荐标准、试行标准、标准草案。

截至2003年底,中国共有国家标准20906项(不包括工程建设标准)。中国的国家标准主要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的发布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组成

一份国标通常有封面、前言、正文三部分组成。[1]

标准号:标准号至少由标准的代号、编号、发布年代三部分组成。[2]

标准状态:自标准实施之日起,至标准复审重新确认、修订或废止的时间,称为标准的有效期;又称标龄。

归口单位:实际上就是指按国家赋予该部门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各司其责,按特定的管理渠道对标准实施管理。

替代情况:替代情况在标准文献里就是新的标准替代原来的旧标准。即在新标准发布即日起,原替代的旧标准作废。另外有种情况是某项标准废止了,而没有新的标准替代的。

实施日期:标准实施日期是有关行政部门对标准批准发布后生效的时间。

提出单位:指提出建议实行某条标准的部门。

起草单位:负责编写某项标准的部门。

管理机构

名称

中文名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英文名称: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缩写:SAC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

主要职责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参与起草、修订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的工作;拟定和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拟定全国标准化管理规章,制定相关制度;组织实施标准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负责制定国家标准化事业发展规划;负责组织、协调和编制国家标准(含国家标准样品)的制定、修订计划。

(三)负责组织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负责国家标准的统一审查、批准、编号和发布。

(四)统一管理制定、修订国家标准的经费和标准研究、标准化专项经费。

(五)管理和指导标准化科技工作及有关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六)负责协调和管理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有关工作。

(七)协调和指导行业、地方标准化工作;负责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备案工作。

(八)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和其他国际或区域性标准化组织,负责组织ISO、IEC中国国家委员会的工作;负责管理国内各部门、各地区参与国际或区域性标准化组织活动的工作;负责签定并执行标准化国际合作协议,审批和组织实施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负责参与与标准化业务相关的国际活动的审核工作。

(九)管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工作。

(十)负责国家标准的宣传、贯彻和推广工作;监督国家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十一)管理全国标准化信息工作。

(十二)在质检总局统一安排和协调下,做好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WTO/TBT协议)执行中有关标准的通报和咨询工作。

(十三)承担质检总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结构分类

按对象分类

按照标准化对象,通常把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

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

管理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工作标准--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

按级别分类

中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代号

国家标准 GB(含有强制性条文及推荐性条文,当全文强制时不含有推荐性条文)

国家标准 GB/T(全文推荐性,"T"是推荐的意思)

国家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 GBJ (现为GB 50XXX 系列标准)

国家职业卫生技术标准 GBZ

国军标代号:GJB

例如:GJB/Z 9001-2001 (国防科工委发布)

GJB 9001-2001 (总装备部发布)

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类及代号

标准的制定和类型按使用范围划分有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企业标准.

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理事会审查,ISO理事会接纳国际标准并由中央秘书处颁布;国家标准在中国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可以确定的是,国家标准是中国企业和地方制定标准的基础和参考。

按行业分类

国家标准:GB及GB/T国家标准,GBJ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GBZ 国家职业卫生技术标准,GBn 国家内部标准,GHZB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GJB 国家军用标准,GWKB 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GWPB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JJF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G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行业标准:

AQ 安全行标;

BB 包装行业标准;

CB 船舶行业标准,CECS 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CH测绘行业标准,CJ 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J 城镇建设行业工程建设规程,CY 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DA 档案行业标准,DB 地震行业标准,DL 电力行业标准,DZ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EJ 核工业行业标准;

FZ 纺织行业标准;

GA 公安行业标准,GH 供销合作行业标准,GY 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

HB 航空行业标准,HG 化工行业标准,HGJ 化工行业工程建设规程,HJ 环保行业标准,HS 海关行业标准,HY 海洋行业标准;

JB 机械行业标准,JC 建材行业标准,JG 建筑行业标准,JGJ 建筑行业工程建设规程,JR 金融行业标准,JT 交通行业标准,JY 教育行业标准;

LB 旅游行业标准,LD 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LS 粮食行业标准,LY 林业行业标准;

MH 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T 煤炭行业标准,MZ 民政行业标准;

NB 能源行业标准,NY 农业行业标准;

QB 轻工业行业标准,QC 汽车行业标准,QJ 航天行业标准,QX 气象行业标准;

SB 商业行业标准,SC 水产行业标准,SH 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J 电子行业标准,SL 水利行业标准,SN 商品检验行业标准,SY 石油行业标准;

TB 铁道行业标准,TD 土地行业标准,TY 体育行业标准;

WB 物资管理行业标准,WH 文化行业标准,WJ 兵工民品行业标准,WM 外贸行业标准,WS 卫生行业标准,WW-文物保护行业标准;

XB 稀土行业标准;

YB 黑色冶金行业标准,YC 烟草行业标准,YD 通信行业标准,YS 有色冶金行业标准,YY 医药行业标准,YZ 邮政行业标准;

ZY 中医药行业标准,ZC 知识产权标准。

用途应用

工作方针

发展纲要

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整体提升中国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标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紧迫性重要性

长期以来,标准作为国际交往的技术语言和国际贸易的技术依据,在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信任度、促进商品流通、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标准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标准竞争成为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因此,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标准化工作,纷纷将标准化工作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于推动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促进国际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标准化对中国科技的贡献率为2.98%,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16%,对中国综合国力的贡献率为1.5%。但是,目前,中国标准总体水平低,制定速度慢,高技术标准缺乏,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资源节约标准滞后等,已经无法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

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加快中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标准化体制创新,全面提高标准的市场适应性,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努力提升中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地位,实现中国标准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中的重大作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技术支撑。

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为主原则,提高标准的适用性。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贴近经济,紧跟市场,服务企业,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使企业成为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的主力军。

坚持国际化原则,提升中国的综合竞争力。遵循WTO的规则,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大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力度,努力实现从"国际标准本地化"到"国家标准国际化"的转变,全面提升中国的综合竞争力。

坚持重点保障原则,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发展。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重点加强社会急需的农业、食品、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资源节约、高新技术、服务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坚持自主创新原则,提高中国的标准水平。加强标准化工作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紧密结合,促进中国自主创新技术通过标准快速形成生产力,提高标准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完善以标准为基础的技术制度,提高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目标任务

发展目标

通过体制创新,建立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科学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以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为主体,其他标准相互配套,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国家标准体系;形成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紧密结合的标准化实施机制; 2010年中国标准化总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再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中国标准化的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领域技术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重点项目

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是:

(1)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全面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目标,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水平。

重点项目: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动植物防疫标准

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标准

农业投入品安全控制标准

农产品生产加工良好操作规范

深加工、高附加值农产品质量标准

推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2)加快食品、消费品安全标准制定,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和消费品安全标准前瞻性研究,建立食品安全和消费品安全预警机制。

重点项目:

农兽药残留、有害重金属、真菌毒素限量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准

转基因标准

食品包装标准

餐饮具、洗涤用品、化妆品、纺织品、儿童用品安全卫生标准

家用电器安全标准

室内装饰材料安全标准

(3)大力推进公共安全等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标准化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加大高危领域安全生产的标准制修订以及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国内外的突发事件,建立制定标准的绿色通道,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重点项目: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

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

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安全标准

劳动防护用品标准

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

交通安全标准

(4)提高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标准,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完善资源节约标准体系,增强标准的适用性、有效性、前瞻性。加强环保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重点项目:

节能标准

节水标准

节地标准

节材标准

资源综合利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危险废物处理标准

(5)加快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标准制定速度,实现自主创新和跨越式发展

加强具有前沿研究特征、自主知识产权、可形成产业的高技术领域标准的研制,提高高技术标准化能力。尽快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抢占高技术国际标准的制高点,逐步改变中国高技术标准落后和受制于人的局面。

重点项目:

新一代高速宽带信息网络标准

深亚微米集成电路标准

软件标准

高性能计算机标准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标准

新一代数字移动通信标准

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

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等系统标准

纳米技术标准

生物技术标准

新材料标准

新能源标准

航空航天技术标准

现代中药关键技术标准

(6)重视服务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加速制定面向市场、面向产业、面向社会的服务标准体系,促进服务业的优化提高和快速发展。

重点项目:

金融服务标准

保险服务标准

物流服务标准

信息服务标准

法律服务标准

文化服务标准

旅游服务标准

社区服务标准

(7)加快传统产业标准的更新和提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标准的更新和提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技术改造,引导产业升级换代。

重点项目:

重大技术装备标准

汽车产品标准

农业装备标准

基础机械装备标准

机械安全标准

电动汽车标准

制造业信息化标准

钢铁标准

有色金属标准

(8)积极开展检验检测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加快先进的检验检测技术的开发并快速形成标准,增加标准技术含量,提高标准水平,更好地保护国家利益和促进中国产品出口。

重点项目:

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标准

动植物源重要酶制剂标准

在线检测技术标准

精密检测技术标准

(9)全面实施标准化科技发展战略,推动标准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全面实施标准化科技发展战略,以科研带动标准水平的提升,实现标准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重点项目:

国际先进标准跟踪研究:开展国际标准关联度研究,重点跟踪研究新一代高速宽带信息网络标准、深亚微米集成电路、软件、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生物技术产业化、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精准检测等关键国际先进标准。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重点创新研究:重点开展纳米技术、航空航天、现代中药、中文信息处理、地理标志、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等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检测标准研究:重点开展动植物检验检疫方法、先进的在线检测技术、精密检测技术、快速统计抽样检验方法等标准研究。

公共安全技术标准研究:重点开展国土安全、矿山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消费品安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及其安全材料、化学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标准研究。

基础公益标准研究:重点开展公共服务、现代信用、社会责任等基础公益类标准以及金融、保险、物流、信息、教育、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医疗和法律等现代服务业等标准研究。

注意事项

一、标准质量的评价要素

标准质量的评价,主要依据以下三个要素:一是标准的适用性。 目前我国很多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适应性差,标准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国家从去年开始进行标准清理,很多正在制定过程中的国家标准都停顿下来了,而原有的标准和所有的计划又都逐个进行清理,以解决标准适应性差的问题。标准适应性差由多种原因造成,其中有立项方面的问题,有制定过程方面的问题,有对标准的认识问题,也有技术上的不可克服的问题。二是标准的先进性和合理性。有些标准在性能、方法上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要求的滞后影响了标准的适应性,也影响了产品质量和国际贸易。三是标准编写的规范性。标准编写不规范会使人无所适从。

二、标准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1、对标准的消化、验证、试验工作做得不够当前我国有些标准的技术内容存在问题影响了标准的质量,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采用国际标准或国际上有关文件时,并没有分析这些内容是否适用我国现状;

二是没有认真考证采用的国际上文件是否在该领域中居先进或领先地位;

三是将一些个别试验室做的试验未经过普遍验证就归纳为全国使用的试验方法;

四是将一些尚不成熟的科研成果或没有进行充分验证的试验结果运用到标准中;

五是在一定范围内行之有效的经验没有经过充分验证就要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在标准制定中有时忽略了对技术内容确立依据的审查等等。

2、标准制定程序不够规范标准制定程序是保证标准质量的最基本要求,标准制定程序包括应该做什么工作,在什么阶段有什么文件。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与WTO、ISO/IEC的阶段划分相对应,见如下表。

立项阶段包括拟定标准新工作项目、标准新工作项目的前期工作和提出新工作项目建议。国家标准GB/T 1.2有关于立项、标准的可行性、标准的适时性、标准协调性的问题,建议标准起草人和技术委员会要认真了解。征求意见阶段包括发往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和处理意见,提出标准送审稿。有些标准涉及很多部门,征求意见时应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有的标准涉及到法律问题,要咨询相关的专家。

现在标准的问题越来越复杂,GB/T 1.2标准就涉及到专利。我们国家入世以后应遵循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涉及到专利、涉及到版权问题,首先要征求专利所有人的意见,获得本人同意。一定要慎重处理专利的问题,要征求有关单位的意见,这不是仅仅只是一个形式,它有实质的内容。在征求意见阶段要有专利方面的意识,把工作做好。

审查阶段一般有会审和函审两种形式。强制性标准、重大标准、分歧比较大的标准一定要会审。会审有一个思想交锋的过程,在会审上可以充分表述不同的意见,会审可以处理一些疑难问题。对于一些重大的标准,影响到国计民生的标准一定要会审。

不管是做什么标准,一定要提前把资料寄到审查人员手里。如果在审查会上才把资料交到审查人员手里,那时审查人员很难表态。我们有那么多的技术委员会,真正在技术委员会上否定的标准极少,甚至有一些很不像样的标准原则通过会后再改,这样的话很难控制标准将改成什么样。在会前把资料早一点给审查人员,他们就能有时间对资料内容仔细地看一遍,特别是对引用的标准多看几遍。引用的标准是否和你的标准相符,标准的内容是不是科学合理先进,标准的编排、标准的协调性是否合理,这些都需要给审查人员足够的时间做审查。

标准报批阶段最主要的是要把资料准备齐,要把审查会上的意见不折不扣地反映,以便修改所起草的标准。起草人应该无条件地服从审查会的意见。一定要按照审查结论的要求修改报批稿。

3、标准承担人员对标准化工作内容不够熟悉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和起草人有关系。起草人不熟悉、没有认真征求意见、消化吸收反馈的信息,甚至将反馈的信息隐藏起来,这是极端的现象,但是决不少见。在标准征求意见阶段,要很好地把反馈来的意见进行总结分析、吸收消化。

对于反对意见,起草人是否同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有些反对意见确实不是非常合理,但是有些反对意见就不能不慎重考虑,有些个别的意见甚至推翻大多数的意见,这在标准中都出现过,那么把反对意见隐藏起来不让它出现,对标准起草人和对标准是最不利的。

征求意见的过程是充分征求意见提高标准水平的过程,如果不能从各方面征求意见,将来该标准执行以后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提出反对意见正是说明大家对这个标准做了充分的考虑。

征求意见也好,审查会也好,提的不同意见,是就标准起草的内容提的修改意见使标准的内容更加完善。标准不可能各方面都说好,肯定有各式各样的看法,在一定基础上达成一致是最好的结果。

4、接到征求意见稿的专家并不认真阅读、审核标准的内容相当一些专家对标准未仔细分析就表态同意,并将意见返回起草组;参加审查会的专家并不认真审查标准;标准审查人员很随便地签字同意标准上报,并不考虑标准发布后的效果;审查会召集机构,将提反对意见的机构和个人排斥在会议之外,这也是标准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如何编制一项合格的标准

1、对标准立项要进行充分论证标准的问题不是出现在审查的时候,而是出现在立项的时候。现在许多标准的许多问题都是在立项时没有充分考虑,在审查时考虑为时已晚。

在标准立项前,要充分论证这项标准是否该立项。要充分考虑以下问题:

该项标准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客观条件是否成熟;

有哪些标准与这些问题有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制定多少项标准,是一个系列标准,还是一个标准分若干个部分;

国际上有没有可参考的材料;我国有无相应的经验;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和物力;

除了起草单位,还有哪些部门将应用它;这个标准制定出来有哪些部门关注,和这些部门有怎样的利益关系。

这些都是要分析考虑的问题。我们的标准制定越透明,越公开信息越好。

2、对标准起草要搭配合适人员。标准起草小组不论由几位人员组成,这些人员组合后应具备以下条件:

对技术内容熟悉,标准起草人应该对技术熟悉而且有一定的标准化知识,对标准方面的运行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要有一定的文献检索能力,不仅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还有各行业所确立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情况不一样,这就需要标准起草人有相应的检索能力。

编写文件要有较强的逻辑性,要具备编写标准的能力;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标准不纯粹是写在书本上的东西。

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地和各方人士协调,和自己不同意见的人协调,还要不断地和相关部门协调;要能够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责任心要强,不能把一些国际标准或别国的标准找翻译公司翻译一下,直接拿翻译的文本去作为标准。

3、要充分检索有关文献 在动手写标准前,要全面检索相关的文献,找到与本标准有关的文献后认真分析并找出本标准可直接引用的内容。

具体应检索以下方面的文献:有关技术方面的,法律方面的文献,相关标准和可以直接引用的标准,标准化方面的书籍等。涉及到标准化方面的书籍和标准要考虑以下方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或国外有关行业、协会等发布的文献(标准)。

4、做好标准起草前的准备工作

(1)在标准起草前,要将有关的技术内容进行充分研究并决定取舍:要充分考虑标准的适用范围,围绕该标准选择有关的技术内容;要保证所选择的技术内容有充分的依据;要对需验证或试验的数据作好相应的工作安排;要对引用的标准和相关标准有充分的了解。

(2)制定标准的基本要求:了解标准化方面最基本的要求,如不能违背法律法规、了解标准的属性特点、了解标准的制定程序等;掌握标准的编排格式及编写的基本要求;掌握与相关标准的协调方式;了解与应用该标准有关方面的信息等。

5、做好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的编制说明,在有关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内容应先进、可行,标准文本应符合标准编写要求,标准编排逻辑性要强,语言简练;随征求意见稿要同时准备好编制说明,编制说明中的内容要符合"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中所列的项目。

无论采取邮寄或网上征求意见,应将征求意见稿和针对该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说明同时送交被征求意见的对象;对于回复的意见要认真分析,做好意见汇总,并修改征求意见稿,在修改征求意见稿时同时要修改编制说明,使其与征求意见稿相配套;要对所提的意见作相应的试验验证工作;意见基本统一,并不太可能产生颠覆性意见时准备送审稿及相应的材料。

6、开好审查会首先保证审查人员要有代表性,要有各有关方面的单位代表;应按规定提前将送审稿、意见汇总处理表、编制说明送到审查人员手中;会议人数要符合规定;主持会议的人要了解标准审查会的基本要求;要允许审查人员对标准内容持保留或反对意见,如有保留或反对意见应将这种情况如实写入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参会代表名单、主持人、会议时间、地点、对标准的评价、标准水平、要求修改的意见等应明确表述,尤其是对该标准审查后的结论性意见,一定要写明确。对于标准的不同看法,也应在纪要中表示清楚供审批部门考虑;起草人员应认真听取审查会的意见并按会议纪要要求修改送审稿;函审时应如实总结函审意见,技术委员会应并做好函审结论。应将修改后的送审稿形成报批稿,及时上报。

公开事宜

2017年1月1日前已批准发布的所有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非采标)均已公开。2017年1月1日后新发布的国家标准,将在《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发布后20个工作日内公开标准文本,其中涉及采标的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公开,将在遵守国际版权政策前提下进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