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播文物馆
国家广播文物馆 |
---|
|
国家广播文物馆,前身为1940年兴建的台北放送局民雄放送所,战后作为中央广播电台民雄分台,因其电波涵盖范围广大,后来改隶属于国防部,国防部迁出后做为展示广播相关文物的博物馆,以数座巨大天线为明显地标。[1]
目录
历史
日治时期
1937年,日本政府决定兴建一座大功率广播电台对抗中央广播电台的强大功率,选择于民雄地区兴建台北放送局民雄放送所,由台湾总督府营缮课课长铃置良一设计,于1938年动工,1940年完工。当时使用的广播塔为两座206公尺高的T型天线铁塔,装备日本电气(NEC)制造的MB-15-A型100瓩中波发射机,于该年9月28日正式开播,电波涵盖范围远及东南亚和中国江苏省及南京市等地区。
民国时期
1945年,民雄放送所由原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组的中国广播公司接收管理,改为“台湾广播电台民雄播送机室”,使用中央广播电台呼号。嗣后并增添微波传送系统,1954年新建四塔定向天线系统,同年5月20日改名为“中央广播电台民雄机室”并开始对华中地区播音。1980年,因中央广播电台改隶国防部,改名为“中央广播电台第一发射基地”。1998年,中央广播电台脱离国防部,并与中国广播公司海外广播部合并。因本身历史悠久,故于改制前即规划为“国家广播文物馆”,于1999年元月正式开馆。2001年,国家广播文物馆被嘉义县政府登录为嘉义县历史建筑,并被文建会列入台湾历史建筑百景。2005年,国家广播文物馆加入文建会“地方文化馆”的行列,并于11月13日正式挂牌。
目前民雄分台拥有四部发射机(三部短波、一部中波,中波发射功率有50千瓦和100千瓦,短波发射功率有50、250千瓦),接收台北总台制播的节目,并使用1206千赫(100千瓦)、1422千赫(50千瓦)、7130千赫(50千瓦)对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及海外播音。原747千赫(250千瓦)已经被注销执照,但频率仍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