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圣约翰大学医学院美国圣公会主办。1880年,文恒理在上海同仁医院创办医学班,招收的学生主要来自圣约翰书院。1896年,圣约翰书院改组,设医学部,文恒理任主任,将同仁医院生员并入,学制4年,校址在极司非而路(今万航渡路)1575号。1905年,圣约翰书院改名圣约翰大学,在美注册;医科学制改为7年,其中医预科2年、医科5年(包括一年实习),4年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7年毕业后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是当时中国两所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学校之一

191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主办的广州宾夕法尼亚医学院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部合并,成立圣约翰大学宾夕法尼亚医学院,先后由莫约西(广州宾夕法尼亚医学院创办人)、刁信德任院长。圣约翰大学医学课程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相同,且全部用英语教学,医院实习查房、写病史亦都用英语,因而在学业、语言方面与美国医学院完全衔接,很多毕业生赴美国接受住院医师培训和进一步深造。圣约翰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为同仁医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共有床位400张。1945年下半年起,仁济医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宏仁医院(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亦接受圣约翰大学医学生临床实习。1947年更名为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倪葆春出任院长。1949年,医学院有教师59人,在校学生298人,应届毕业生25人。

1952年院系调整,圣约翰大学撤销,其医学院参与组建上海第二医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72年中共毕业学生466人。

参加抗战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当天,日军轰炸了位于同仁医院(为圣约翰大学医学院的附属教学医院)西北的火车站。为此,同仁医院经多次搬迁,于12月初迁入九江路英国男童公学,成为同仁第一医院;经莫约西(原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院长)、倪葆春(一级教授,原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院长,上海第二医学院副院长、顾问)等人的交涉,另向政府租下了比邻圣约翰大学的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对面的前“国立中央研究院”房屋,将其改建为“同仁第二医院”(即“美国难民医院”),收治难民和伤员;圣约翰大学医学院亦迁至此处。

在美国圣公会总部、美国红十字会、上海国际红十字会、纽约国家儿童福利机构的资助下,同仁第二医院于1937年12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医院共有3栋建筑物,分别为门诊部、住院部和肺结核门诊部,在开业初期就能提供115张床位。医疗服务方面,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多数来自同仁第一医院,并优先收留来自难民营的难民。在费用方面,门诊挂号费为1分钱(即使拿不出1分钱“也不打紧”),其他方面对穷人都是免费的,包括诊疗、输血、药品以及住院等项目。截至1941年7月,在累计18157例住院病例中,16990例获得免费治疗;336347例门诊病例中,284412例也完全免费。

1938年冬,倪葆春的好友刘吉生从香港来信说,因地处云南山区的滇缅公路瘴气盛行,急需良好的医疗服务,以确保运输人员的健康,因此希望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能够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获此信息后,倪葆春积极响应,请当时医科校友会主席王以敬召集执行委员会共同讨论,并代表校方到香港与刘吉生具体磋商。返沪后,倪葆春经与卜舫济(原圣约翰大学校长)商谈,决定成立一个由校方、院方和医科校友会组成的委员会开展工作。由于当时上海市郊已经沦陷,为此招募医护的工作只能秘密进行。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师生对于这一爱国行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一年半时间里,倪葆春先后招募了七批医护人员(包括21名圣约翰大学医科校友和120名护士),并两次奔赴前线。在云南,这些医疗队不仅热情地为战斗在公路运输线上的广大官兵服务,还为沿线居民进行医疗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紧急治疗,并对滇缅公路西段傣族同胞居住地区发生较多的恶性疟疾进行了有效的防治工作。有的病员临时需要输血,医生、护士就在自己身上抽血给病人……医疗队的努力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圣公会

圣公会也称为安立甘会或英国国家宗教,是基督新教的一个教派--圣公宗。与信义宗[1]、归正宗同属基督新教三大主流教派。由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创始并作为当时英国的国教,由英国国王担任教会最高首脑。圣公会与天主教一样相信使徒遗传,特别在按立神职人员的续承上。圣公会实行三阶级的圣职,主教(会督)Bishop,牧师(会长)Priest和会吏Deacon。

圣公会是和天主教差别最少的一种新教,除了和其它新教教派一样不崇拜偶像、不陈列耶稣受难像以外,使用的《圣经》(不适用于大中华地区)、教职人员服装、宗教仪式等都和天主教一样,圣公会教会并不自认为属于新教(Protestant),认为自己也是大公教会(即天主教),称教宗为“罗马主教”,不过教宗认为只要不承认教宗至高无上地位的西方教派,都属于新教[2]

参考文献

  1. 信义宗,新浪博客,2008-04-01
  2. 新教六大派别,个人图书馆,201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