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在希望的田野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是20世纪80年代初流行的歌曲,作词陈晓光,作曲施光南,原唱杨淑清。这首歌曾经作为共青团中央推广的歌曲之一,并作为1984年国庆”建国35周年大庆”活动的集体舞歌曲,在八十年代的青年当中影响很大。它也是歌唱家彭丽媛的经典曲目,1981年由杨淑清领唱。同年,改编为独唱曲目正式发行于彭丽媛的专辑《在希望的田野上》[1]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由歌手彭丽媛演唱,于1995年1月发行,所属专辑《名人名歌-彭丽媛》1980年,陈晓光作为《歌曲》月刊编辑,在四川温江农村深入生活,亲身感受到了农民发自心底的喜悦和农村的巨变,心情非常激动。”他回忆说:“当年我就住在温江,还记得那时田野中点缀着一个个竹林盘,林盘中有不少农户盖起了新房,傍晚时分炊烟袅袅,那景象真美”,于是他写下了“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这首《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词,作曲家施光南拿到歌词后也非常激动,同样只用了一天就顺利完成了谱曲。[2]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在希望的田野上                 填词         陈晓光
                外文名称         on the hopeful                 谱曲         施光南
                所属专辑         名人名歌-彭丽媛                 歌曲原唱         彭丽媛
                发行时间         1995年01月                 歌曲时长         3分8秒


创作背景

1978年,当年的安徽小岗村穷得一塌糊涂,缺吃少穿,村干部、民兵时常要到火车站、汽车站、重要交叉路口围追堵截蓬头垢面、拖儿带女出门乞讨的村民,目的是不让这些村民给社会主义抹黑。安徽是粮食大省,可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到村民家访贫问苦时,看到的情景却让他震惊。“我们必须改弦更张。”万里在后来召开的会议上坚定地说,“我们要用新的政策、新的办法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此后,在万里的大力支持下,改革的春风开始在安徽农村吹拂,改革的雨露开始滋润安徽农村大地,小岗村也随之变了模样,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才有了陈晓光等人的安徽之行[3]


《在希望的田野上》就是写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安徽的。”陈晓光曾明确交代过这首歌的写作背景。1981年深秋,中央电视台导演邓在军邀请陈晓光为一部农村题材的专题片写首歌。陈晓光刚好从中国音协和安徽分会联合组织词、曲作家到安徽农村深入生活回来不久,他深为安徽农村举起改革大旗、农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大变化所震撼,心里萌生了一种要说话的欲望。当他看完这部专题片后,仅用了3小时,就写出了歌词。[4]


随后,陈晓光将这首歌的歌词交给了作曲家施光南。这位来自重庆的作曲家,同样饱含着对农村的热爱和对新时代的向往,他同样也只花了半天时间就完成了谱曲。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首歌的创作时间只有一天。


1981年元旦前夕,为了让这首歌能够在电视上播出,陈晓光把这首歌送到了中央电视台。第一位领唱这首歌的是空政文工团的女高音歌唱家杨淑清,她和合唱队员的配合获得了各方的好评。1982年,这首歌交给了当时还不满20岁的青年女歌手彭丽媛,她充满青春活力的深情演绎,让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极富感染力的歌词很快流传开来。


1981年中央电视台录制了这首歌。大家都说这首歌词好,旋律也好。施光南谦逊地说:“是晓光的歌词写得好,是唱得好。我作曲么……算是歪打正着吧!”


歌词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土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

                那个一片高粱啊

                十里荷塘

                十里果乡

                哎嘿呦 哎嘿咦嘿呀

                嘿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

                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童的笛声中成长

                西村纺花

                那个东港撒网啊

                北疆牛播种

                南郭打场

                哎嘿呦 荷呀喝咦嘿呀

                我们的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我们的未来

                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老人们举杯

                那个孩子们欢笑

                小伙儿弹琴

                姑娘歌唱

                哎嘿呦 哎嘿咦嘿呀

                嘿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

                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作者简介

词作者

陈晓光,1948年8月生,河北景县人,1964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1968年毕业于空军第六航空学校航空专业。历任文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文化行政管理工作和诗歌创作。2013年9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陈晓光的中学时代是在北京海淀区八一中学度过的,他当年是校园里的小诗人,由他作词的校歌激励了一届又一届的学子。中学毕业,他被保送到航校。沸腾的军营生活,使得他的诗作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但天有不测风云,“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家庭历史问题,陈晓光从飞行员一下“落”到了地上,再没有重返蓝天的机会,只好到中学当了一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他因为说了一句“哪儿有那么多坏人”,就被送到“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在冬天寒风刺骨的清晨,陈晓光裹着老羊皮袄,举着鞭,缩着脖子,赶着吱吱呀呀的送粪车,每天往返在京郊立水桥。此时的陈晓光心里的抑郁有多深,我们无从探知,但陈晓光的身影却不时出现在著名诗人贺敬之、柯岩夫妇的小屋里。尽管小屋的主人是个“反动学术权威”,但源于对诗歌执著的共性,他们就有了共同的话题。


1978年,陈晓光来到了《歌曲》编辑部工作,他的创作春天也随之来临了。发表诗歌近千首,其中《在希望的田野上》、《那就是我》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音乐教材。结集出版了《黄河上的太阳——晓光词作歌曲选集》、《晓光歌诗选集》、诗词集《心归何处》,文论集《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河——晓光文艺谠言录》等。


曲作者

施光南 来自东南网

施光南(1940年8月22日—1990年05月02日),被称为“时代歌手”,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祖籍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叶村。曾任中国音协第四届副主席,全国青联副主席。[5]


施光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1940年8月22日在重庆市南岸出生,父亲施复亮是共青团早期领导人,母亲是重庆江津人。施光南1948年回源东叶村老家上小学,1949年在金华城内小学毕业。解放后随父母移居北京,自幼喜爱音乐。在父亲影响下开始学习作曲,学生时代就模仿各地民歌风格开始歌曲写作,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1957年中学毕业后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959年转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先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补习两年,再转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


1964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后入天津歌舞剧院,曾在中央乐团工作。

1990年在北京病逝。去世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人民音乐家”,重庆南山公园内建有施光南广场以示纪念。


施光南的歌曲不仅旋律生动优美,而且与人民的生活、时代的步伐紧密相连,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歌曲一入耳就能让人过耳不忘,传唱率极高,在今天中国的作曲家中能做到这点的的确很少。施光南英年早逝,他留下的作品,像种子一样撒播到人们的心田里。那一首首发自作曲家内心的、无可挑剔的完美旋律,和歌曲中蕴涵的作曲家对国家、对人民的爱,将伴随着时代永远回旋于中华大地上。施光南无愧于“时代歌手”、“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人民没有忘记他,他的音乐也如陈年的美酒般散发着醇香。正如施光南的妻子洪如丁女士所说:“过多的悲伤和沉重已经没有必要,唯有音乐和歌声能够告慰他的灵魂,使他在另一个世界露出微笑。”


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施光南改革先锋称号,并颁发改革先锋奖章,获评“谱写改革开放赞歌的音乐家”。


主要作品:

电影音乐:《海上生明月》、《神奇的绿宝石》、《幽灵》等。

歌曲:《五好红花寄回家》、《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多情的土地》、《祝酒歌》、《周总理你在哪里》、《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台湾当归谣》、《第十一届亚运会会歌》等流传甚广。


其他:著有歌剧音乐《伤逝》、芭蕾舞剧音乐《白蛇传》、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弦乐四重奏《青春》;小提琴曲《瑞丽江边》;京剧《红云岗》唱腔及音乐,河北梆子《红灯记》唱腔及音乐,另外,他还参加了《仿唐乐舞》、《中国革命之歌》的创作,出版有《施光南歌曲选》及多种唱片、磁带。


歌曲鉴赏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歌唱祖国繁荣富强的歌。乡土气息歌词朴实、曲调优美流畅上口,通过对家乡充满希望的田野的赞美,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颂了新生活,歌颂了新时代。歌词把希望和未来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歌颂了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变化、新面貌,又憧憬着富裕、兴旺而幸福的未来。[6]


这首歌的演唱者选择了一位不满20岁的女孩子,她就是后来成为歌唱家的彭丽媛。在1981年的一次歌唱比赛上,彭丽媛首唱了这首歌。她甜美脆亮、质朴醇厚的嗓音,将这首歌唱家乡繁荣富强的歌曲演绎得端庄大气。


歌手介绍

彭丽媛(1962年11月20日-),出生于山东菏泽市郓城县,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当代民族声乐代表人,中国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年轻的文职将军,也是深受军内外观众喜爱的著名军旅歌唱家。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青联联合会副主席,总政歌舞团第一批“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第一批“政府津贴”,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歌剧研究会副主席、全国妇联执委,担任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授,总政歌舞团艺术指导。[7]


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连续当选了第八届、九届、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2012年,升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

1987年9月1日,彭丽媛习近平结为夫妇。2005年,当选中华全国青联联合会副主席。2009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团长。

2008年,彭丽媛应奥地利联邦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邀请主演歌剧《木兰诗篇》,奥地利联邦剧院委员会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联合向其授予“艺术杰出贡献奖”。


2017年1月18日,彭丽媛应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邀请,在瑞士日内瓦出席为她举行的亲善大使任期续延暨颁奖仪式。彭丽媛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荣誉勋章以及艾滋病防治“杰出成就奖”。


音乐作品专辑:《珠穆朗玛》、《媛人媛唱》、《[[非同凡响]》]、《我的士兵兄弟》、《源媛流长》、《报答》、《中国歌剧经典唱段 Vol.1》、《二泉映月》、《彭丽媛(女高音) 独唱歌曲选

歌剧作品:新《白毛女》、《木兰诗篇》、 《美人》 《白毛女》 《党的女儿》 《香江明月夜

代表作品 《沂蒙山小调》、《谁不说俺家乡好》、《在希望的田野上》、《红梅赞》等



歌曲欣赏


                《在希望的田野上》演唱:殷秀梅,人美歌甜![8]

                 《在希望的田野上》演唱:雷佳、阎维文、佟铁鑫[9]

                张也《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才是艺术家演唱[10]

                部队女兵英姿飒爽,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别样军味,这歌又要火了![11]

                80年代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还是那个熟悉的旋律,太好听[12]

                国家一级演员梦鸽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13]

                雷佳《在希望的田野上》[14]



视频

彭丽媛 在希望的田野上 婉转 大气[1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