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恒之门
《在永恒之门》(Op de drempel van de eeuwigheid),或称《悲痛的老人》是一幅梵高1890年5月初在圣雷米精神病院完成的油画[1],此画基于其1882年在海牙绘成的铅笔草稿完成,画中人物是一名名叫“Adrianus Jacobus Zuyderland”老兵。而原画的灵感来源则是休伯特·冯·赫科默绘制的画作《切尔西医院的星期日》。
画中的老兵坐在炉火旁,双手掩面。这可能也表现出了画家创作时的悲痛心情及画家对神与永恒的信仰,而这些事物的难以感知实际也是其悲痛的来源,这一点在其早年的书信中就可以看出。
目录
创作过程
1882年11月24日梵高在给弟弟的信中说:
这俩天我画了两幅老人像,画上的老人两只胳膊拄著膝盖,脸埋在手里...我想下次画得更好一些。我可能还会印一张出来。这幅画很好地描绘了一个穿着打了补丁的邦巴津大衣的秃顶老人。
几天后梵高就把行动付诸实施:
我觉得画家应该通过作品表达他的观点。我试图通过印刷品来达到这一目的——但是好像不太成功。它没有现实那般美丽而惊人,相比而言这只是一个模糊的镜像,而现实,就好像米勒所相信的那样,昭示著冥冥之中有神灵或永恒的存在。那老人安静地坐在火炉旁的角落里,甚至都不一定知道这一切...这不是什么神学——就算是最穷的樵夫或矿工也总有那么一刹那感觉到永恒之门的存在。
《永恒之门》
2018年9月8日,在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上,演员威廉·达福(William Dafoe)凭借其在艺术家、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Julian Schnabel)的新作《永恒之门》(At Eternity’s Gate)上饰演梵高[2]的精彩表现获得了最佳男演员的称号。这部绝大多数用手持录影机、第一人称自述和对主角夸张的远近景镜头穿插交错的影片将电影的焦点放在了艺术家梵高晚年的生活上。
影片中,达福饰演的梵高说:“最好的艺术需要一点点的疯狂。”众所周知,这位如今最为人所熟知的荷兰艺术家在其有生之年过得并不顺遂,他一直饱受间歇性精神失常的折磨,并且在与高更友情破裂后于愤怒中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尽管没有人不知道梵高的这段过往,但似乎鲜有人研究过患病时的他的心理状态。影片名称《永恒之门》实际上取自梵高的一副画作名,画作中的男士坐在椅子上,痛苦地俯身用双手紧捂着自己的脸。
视频
在永恒之门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在永恒之门,梵高在圣雷米疗养院最后的日子 ,搜狐,2018-9-15
- ↑ 《永恒之门》威廉·达福 精准还原凡高,新华网,201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