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柏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地柏枝

中文学名: 地柏枝
界: 植物界
门:蕨类植物门
纲:石松纲
目:卷柏目
科:卷柏科
属:卷柏属
种: 江南卷柏
采收时间:7月(大暑前后)
贮 藏置通风干燥处

地柏枝[1],中药名。为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 Hieron.的全草。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及陕西、甘肃。具有止血,清热,利湿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痔疮出血,外伤出血,发热,小儿惊风,湿热黄疸,淋病,水肿,水火烫伤。

别名

地柏、岩柏草、石柏、山扁柏、细叶狼鸡、红鸡草、并草、垟柏、发治草、孔雀毛、高脚红萝卜、夹韦草、土黄连、石金花、帅石草、石掌柏、岩柏枝、四叶菜、岩花、石松柏、千步还阳、百叶草、百叶卷柏、伤寒草、曲兰草、软鸡草、拨云草、黄疸卷柏、烂皮蛇、金花草。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微甘,性

归经

肝、胆、胃经。

功能主治

止血,清热,利湿。用于肺热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痔疮出血,外伤出血,发热,小儿惊风,湿热黄疸,淋病,水肿,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药理作用

提取物(可能为醛类成分)在体外及整体动物均有加速血凝及止血作用,可延迟纤维蛋白的溶解,能增加兔末梢血液中血小板总数,白细胞敷亦有升高。毒性很低,对小鼠静脉注射人用量的125倍,观察3天,活动无异常[2]

相关配伍

1、治肺热咳血:地柏枝、猪鬃草各30g。水煎调白糖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2、治肺痨咳血及浮肿:岩柏枝、地柏枝、侧柏各9g。折耳根30g。煨水服。(《贵州草药》)

3、治脏毒下血:地柏枝与黄芪等分,末之。米饮服二钱。(《本草图经》)

4、治跌扑重伤:岩柏枝、凤尾草根、猪鬃草根、肾蕨各15g,抱石莲3g。煨水服,用酒为引。(《贵州草药》)

5、治哮喘:石柏45g,铁角蕨根30g,猪肝、蜜糖各60g。水煎炖,服汤食肝。(《江西草药》)

6、治头晕目眩:每500g茶叶中放(岩柏叶)30g,泡茶常服[3]。(《陕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及各类出血

江南卷柏制成注射液应用。供肌肉注射用的每2毫升含生药8克,每次2~4毫升,每日2~3次;供静脉注射用的每2毫升含氯仿提取物20毫克,用时加50%葡萄糖20~40毫升缓慢推注或滴注,每日1次。均10~15天为一疗程。对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用1~2个疗程;对慢性、继发性患者须用药3个月至半年以上。观察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共60例,结果治愈13例,显效17例,进步24例,无效6例。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咯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鼻衄、术后出血等各类出血性疾病共76例,其中显效60例,进步13例,无效3例。有的用药2~4天出血即止。副作用少。

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岩柏2两(小儿1两),水煎服,每日1剂。若黄疸深者加茵陈1两,栀子3钱;胃纳差者加平地木、葎草各5钱;肝痛明显者加丹参1两;谷丙转氨酶很高者加半枝莲1两,或六月雪1两,败酱草1两,蒲公英1两(任选一种或二、三种)。治疗122例,治愈102例(83.6%),显效18例(14.8%),无效2例(1.6%)。平均胃纳恢复正常时间为8.07天,退黄时间为12.33天,住院平均29.95天[4]

药材性状

根茎灰棕色,屈曲,根自其左右发出,纤细,具根毛。茎禾秆色或基部稍带红色,高10-40cm,径1.5-2mm,下部不分枝,疏生钻状三角形叶,贴伏于上,上部分枝羽状,全形呈卵状三角形。叶多扭曲皱缩,上表面淡绿色,背面灰绿色,二型,枝上两侧的叶为卵状披针形,大小近于茎上叶,贴生小枝中央的叶形较小,卵圆形,先端尖。孢子囊穗少见。茎质柔韧,不易折断;叶质脆,易碎。气微,味淡。以体整、色绿,无泥杂者为佳[5]

形态特征

土生或石生,直立,高20-55厘米,具一横走的地下根状茎和游走茎,其上生鳞片状淡绿色的叶。根托只生于茎的基部,长0.5-2厘米,直径0.4-1毫米,根多分叉,密被毛。主茎中上部羽状分枝,不呈“之”字形,无关节,禾秆色或红色,不分枝的主茎高(5-)10-25厘米,主茎下部直径1-3毫米,茎圆柱状,不具纵沟,光滑无毛,内具维管束1条;侧枝5-8对,2-3回羽状分枝,小枝较密排列规则,主茎上相邻分枝相距2-6厘米,分枝无毛,背腹压扁,末回分枝连叶宽2.5-4毫米。叶(除不分枝主茎上的外)交互排列,二形,草质或纸质,表面光滑,边缘不为全缘,具白边,不分枝主茎上的叶排列较疏,不大于分枝上的,一形,绿色,黄色或红色,三角形,鞘状或紧贴,边缘有细齿。主茎上的腋叶不明显大于分枝上的,卵形或阔卵形,平截,分枝上的腋叶对称,卵形,1.0-2.2毫米×0.4-1.0毫米,边缘有细齿。中叶不对称,小枝上的叶卵圆形,0.6-1.8毫米×0.3-0.8毫米,覆瓦状排列,背部不呈龙骨状或略呈龙骨状,先端与轴平行或顶端交叉,并具芒,基部斜,近心形,边缘有细齿。侧叶不对称,主茎上的较侧枝上的大,2-3毫米×1.2-1.8毫米,分枝上的侧叶卵状三角形,略向上,排列紧密,1.0-2.4毫米×0.5-1.8毫米,先端急尖,边缘有细齿,上侧边缘基部扩大,变宽,但不覆盖小枝,边缘有细齿,下侧边缘基部略膨大,近全缘(基部有细齿)。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5.0-15毫米×1.4-2.8毫米;孢子叶一形,卵状三角形,边缘有细齿,具白边,先端渐尖,龙骨状;大孢子叶分布于孢子叶穗中部的下侧。大孢子浅黄色;小孢子橘黄色[6]

分布区域 =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及陕西、甘肃。

生长环境

生于潮湿山坡、林下、溪边或石缝中。

视频

冒着雨,小猪和艺兴在江边种下了柏枝,也是种下希望和美好的祝愿

参考资料

  1. 地柏枝,中医馆
  2. 地柏枝药理作用,中医世家
  3. 地柏枝相关配伍,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4. 地柏枝临床应用,中药大全
  5. 地柏枝药材性状,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6. 地柏枝形态特征,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