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地柏,别名铺地柏,爬地柏。柏科,圆柏属。常绿小灌木。原产于日本和我国。地柏一般无直立主干,葡伏生长,枝叶茂密,层次分明,叶小翠绿,四季常青,姿态雅致,寿命较长,易于造型。地柏适应性强,喜阳光也能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在中性、微酸、微碱性土壤巾均能生长。
目录
形态特征
树皮赤褐色,呈鳞片状剥落。枝茂密、柔软,匍地而生。叶交叉轮生,叶面有两条气孔线,叶背蓝绿色,叶基下延生长。球果球形,带蓝色,内含种子2-3粒。花期4-5月,种子成熟期9-10月。
生长习性
喜阳光充足,但亦耐荫。有很强的耐寒、耐旱能力,忌低湿。适应性强,耐瘠薄,对土壤不甚选择。地柏枝叶紧密,卧地而生,是点缀山石和装饰庭园的良好材料,也可片植于林缘或草坡一角。
分布范围
原产地:中国、日本。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主要价值
地柏由于枝条柔软,最宜扎成悬崖式盆景。姿态蜿蜒匍匐,色彩苍翠葱笼,可配植在草坪、悬崖、假山石、斜坡、草坪角隅,群植,片植。是布置岩石、盆景及地被的好材料。
地柏还分珍珠地柏(属地柏的同艺变种)宜作小型、微型盆景。
繁育技术
以扦插繁殖为主,也可嫁接、压条或播种繁殖。
扦插繁殖
春季,选壮年母树上1-2年生粗壮枝条,插穗长15-20厘米,剪去下部叶,插入沙壤苗床内,入土深5-6厘米,插后浇透水,用塑料小拱棚覆盖,适当遮荫,3个月后即可生根,翌春分栽。嫩枝扦插在8-9月进行,方法同上,一般第二年春季生根,如果用萘乙酸100毫克/千克或400-500毫克/千克吲哚丁酸处理,大约一个月左右可生根。
嫁接繁殖
选2年生3-4厘米粗生长健壮的侧柏或桧柏作砧木,在春季进行劈接,接后埋至接穗部,当年不剪砧,第二年剪砧,成活率很高。若培养悬崖式树姿作盆景用,应采用高接法。
生长3-4年以上的爬地柏,在4-8月间要进行修剪,对少数向上伸出的强枝摘心,以增强其匍匐性。
栽培要点
无土栽培
基质
- 沸石3份,珍珠岩7份,基质卜盆前可先在营养液中浸泡1星期。
- 泥炭2份,珍珠岩2份,沙1份。
- 泥炭1份,沙1份。栽培前拌入肥料,平时可少施或不施肥。
营养液
可选用格里克、斯泰纳营养液配方。
管理
- 繁殖:繁殖一般采用扦插,春、秋两季均可,以春季为好,也可进行压条繁殖。
- 上盆:上盆宜在早春进行。
- 肥水管理:每隔8-10天浇灌1次营养液或施8-10粒无土栽培用复合肥。
有土栽培
地柏一般无直立主干,枝叶茂密,层次分明,叶小翠绿,四季常青,姿态雅致,寿命较长,易于造型。地柏适应性强,在南、北方都能良好生长,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
树形制作
地柏枝条细而长,并且柔软,适宜作悬崖式、曲干式、卧干式以及各种鸟、兽等动物形态。地柏造型时应多蟠扎、少修剪,蟠扎材料可用金属丝,也可用棕丝,大体轮廓蟠扎完成后,根据造型的需要,应对小枝进行剪短或从基部剪除。夏季和早秋是地柏生长的旺盛季节,修剪后树液易外溢,对生长不利,所以造型修剪宜在冬末早春进行。地柏一般蟠扎2年左右才能定型,过早折除蟠扎物,枝条常恢复原状。定型后应及时折除金属丝,因蟠扎时间过长,金属丝勒入枝条内过深,不但对植物生长不利,而且所留痕迹也不美观,需要两年左右时间痕迹才能消除。地柏盆景的枝叶,多加工成云朵状或自然式。
栽种与用盆
地柏喜阳光也能耐阴,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中性、微酸、微碱性土壤中均能生长,但最好是肥沃、湿润、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培养土可用2/3腐殖土和1/3的沙面土配制而成。栽种以3-4月份为好。要根据不同造型选用不同盆钵,悬崖式宜用紫砂签筒盆,并把主根适当留长些,以承担大部枝叶因伸出盆外下垂的拉力;曲干式可用椭圆形紫砂盆或釉陶盆;斜干式、卧干式用长方形紫砂浅盆为好,以显示树干优美的风姿。后两种造型的树根应剪得短些,多留侧根和须根,根部剪口处,为防止细菌侵入,要涂一层红霉素眼药膏。[1]
养护管理
- 场地。地柏上细盆后,盆内盛土较少,有的树根紧贴盆壁,经阳光曝晒,易损伤树根,对植物生长不利。因此上细盆的地柏盆景,在炎热的夏季,应放在可见到一定光照的荫棚下,保持一定湿度,气候干燥时应向地面洒水,增加小气候的湿度,并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春、秋季可放置露天养护。在北方盆栽,秋末或初冬应及时移入室内越冬。
- 浇水。地柏喜湿润的环境,但怕水涝。夏季要经常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天气炎热时,早、晚要各向叶片喷水一次。冬季应少浇水。
- 施肥。上细盆的地柏盆景,要施腐熟稀薄的液肥。在其生长季节,每20天左右施一次液肥即可。施肥不可过多过勤,否则会使枝条陡长,影响树形。
- 整形。地柏在养护过程中,有时会长出过长的枝条,破坏了树形,应及时剪去。为使枝叶短而密,要适当摘心,以利侧枝的生长。
- 防病虫害。地柏盆景病害、虫害均较少,主要应防治锈病和红蜘蛛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