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夏布织造技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夏布织造技艺

夏布织造技艺,江西省万载县地方传统织造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万载夏布完全由手工织造,其生产过程主要有苎麻处理绩纱织布三个部分,需要多道工序才能织就。

2008年6月7日,夏布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102。

基本内容

中文名:夏布织造技艺

非遗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江西省万载县、重庆市荣昌县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遗产编号:Ⅷ-102

遗产类别:传统技艺

历史渊源

夏布生产历史悠久,万载夏布生产追踪溯源可到东晋后期,已有1600多年历史。据传,南北朝时期,万载乡农蔺思源,发现富有韧性的草本植物苎麻,并将它的表皮剥下,用以编制帷帐,效果很好。

此后,万载人民逐渐改进绩麻之法,采用纯洁的苎麻纤维织造夏布。万载夏布有本色、漂白、染色、印花等多种,其纱质细软、边缩平整,编织均匀,色泽清秀,不皱折、不变形,易洗涤,凉爽清汗,唐时被列为贡品。在明代,全县农户从事兼营夏布生产,万载县城经营夏布的商号上百家。清代时,万载县有多家作坊从事夏布生产。到了20世纪30年代,万载夏布多次参加江西省及省际特产联合展览会,均受到好评。其以“柔软润滑,平如水镜,轻如罗绡”而誉满全国,远销海外,并被称为江西三大特产之一。

当代,为了适应现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以及中国国内外夏布使用途径和出口要求,万载人民在生产的时候将夏布再进行漂白与染色或变整形,并由手工作坊发展引进韩国现代纺织技术机械化生产,集漂白、烘干、整形于一体,可印染成多种颜色夏布,做成各种瑰丽多姿女套裙等服装以及抽纱做成飞机、游艇、小车上各种精美垫子布和窗帘、茶具、沙发的装饰布十分畅销,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减小了现代工艺生产对夏布的冲击。

工艺特征

由于新织麻纱呈圆形,万载夏布又称“圆纱夏布”。它与外地的扁纱夏布相比,质地更好、,麻更精细、更耐用。这种夏布品质精细,边缩平整,织造均匀,色泽清秀,透气性强,凉爽清汗,不起皱,不变形,易洗涤,越洗越白,是一种纯手工、纯环保的产品,对人体和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工艺流程

万载夏布生产在过去全部由手工制作,其生产过程主要有苎麻处理、绩纱织布三个部分,共有近百道工序,这一典型的传统文化延续了数千年。

苎麻处理

苎麻处理程序主要是对苎麻进行漂白,主要有清水漂白、日光漂白、露漂法、石灰漂白法、炭熏法和牛粪浸渍法等六种方法。

清水漂白法:分为编排、铺晒、洒水、接露等程序。编排一般是在凌展进行,日出之前将苎麻按区上下成列,用绳绕柱,使它铺晒时能够翻转,成片不紊乱;日出后,将编排好的麻排摊晒在青草地上,早晨八点半后进行洒水,待晒干后进行翻转并再次洒水,如此重复4~5次不等。洒水要注意适宜,切忌过多(以免遇到阴雨天,堆放过久而腐烂),大约午后二点半时将麻捆起,连续几天按这种方法进行,大约5~6天后,即成洁白苎麻。

日光漂洗法:是指将干燥苎麻浸人泉水中1~2小时,然后取出曝晒于日光中,千后又再浸入泉水中,复又曝晒,这样反复经过数次,即得细白纤维。

露漂法:是指在晴朗夜间将苎麻平铺在青草上,使它受露水的浸润,反复数次麻纤维即为白色。

石灰水漂法:是指将苎麻浸置在石灰水中,取出后用泉水漂洗,然后曝晒在日光下晒干,色即洁白。

炭熏法:是指将苎麻放人地窖或竹笼中,用炭火烘烤下,然后再在日光中晒到半干后,用泉水冲洗,再晒干继续用泉水浸洗晒干,反复2~3次,麻纤维即显白色。

牛粪浸渍法:是指将牛粪和温水盛于大缸中,充分搅拌后将苎麻入水中1~2小时,取出后用清水冲洗,暴晒于日光中,又复浸于牛粪水中,这样连续3~4次,麻纤维即成洁白。

经过上述各种方法漂洗调至成的苎麻,按其质量及长度可分为标庄、头庄、二庄、三庄、白索、晒青等级别。标庄,是指苎麻细白、富有光泽,长度在4尺5寸以上,主要用来做1200扣上等夏布;头庄,是指较标庄稍差,长度在3尺8寸,主要用来做800~1000扣中上夏布;二庄、三庄,是指次于头庄,长度在3尺,主要用来做600~800扣中等夏布;白索、晒青,是指漂洗较差,色泽欠佳,长度在3尺以下,用来织造400~500扣下等夏布。

绩纱

绩纱主要分为原麻漂白、撕片卷缕捻纱绕纱五道工序进行,都是女工操作。绩纱时将经上述自然漂白后的苎麻,撕开成片,卷成一缕缕,放入清水盆中,然后用手指梳成一根根苎麻细丝,放在大腿股上,用手捻接成细小麻纱线,再卷成如茧状纱锭一样小团缕。

织布

织布分为刷布、上机、上浆、织造四道工序,其中以刷布、织造为难。刷布多为男工,刷布时将卷缕成纱锭的纱分开,拉直拉长,将一头挂在经纱架上,另一头卷成一大结,用一根木棍(5~6尺长)套挽住用一大石块压在上面,蘸好预先煮好的米粉浆(米粉浆糊用大米和植物油做原料,每匹夏布需用大米1千克、植物油0.1千克)均匀地来回刷,要刷得均匀。待浆纱晾千后,装上布机开始织布。织布气温过冷过热均不适宜,纱线容易折裂,形成断头颗粒,影响夏布的质量,织布多为女人(故夏布又称为娘子布),一般2天可织成一匹夏布。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夏布因凉爽宜人常用于夏季穿着而得名,是以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的麻布。夏布有着上千年的织造历史,重庆荣昌夏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地被誉为“中国夏布之乡”,在此织造的夏布早在清代就出口到朝鲜、日本及南洋一带。

挽麻团、挽麻芋子、牵线、穿扣、刷浆、加工胚布及加工成品,夏布的织造技艺经过数代传承,在荣昌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传承现状

随着机械生产的化纤布日益增多,加之传统夏布的原料苎麻日益减少,夏布生产的利润越来越低,许多人不愿从事此项繁复的手工技艺,同时夏布的印染技艺也后继乏人。在此情况下,夏布织造技艺濒临消亡的危境,有待抢救保护。

2018年12月,教育部认定西南大学荣昌夏布织造技艺传承基地为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传承人物

颜坤吉,男,1930年1月出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项目:夏布织造技艺。

李俭康,男,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项目:夏布织造技艺。

保护措施

2018年6月20日,万载夏布织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2018年9月16日,由北京服装学院和重庆荣昌夏布工作站共同举办的夏布织造技艺研修班开班典礼在北京服装学院举行。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万载县双志夏布厂、重庆市荣昌区文化馆获得夏布织造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中,万载夏布织造技艺在其中得到展示。

2017年6月28日,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主会场上,万载夏布织造技艺在其中得到展示。

荣誉表彰

2017年,在浙江杭州举办的第九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万载夏布织造技艺获得“最佳展陈奖”。[1]

参考文献

  1. 非遗百科|夏布织造技艺搜狐网,201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