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衛假冷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衛假冷蕨學名:Pseudocystopteris davidii (Franch.) Z. R. Wang)是蹄蓋蕨科假冷蕨屬植物,根狀莖細長橫走,帶有殘留的葉柄基部,栗黑色,幾無鱗片,稍帶光澤,直徑1-2毫米,先端連同葉柄基部疏被紅褐色、卵狀披針形鱗片;葉近生或遠生。

形態特徵

能育葉長20-35厘米;葉柄長2.5-12厘米,直徑1-2毫米,下部深褐色,向上連同葉軸禾稈色,略帶淡紫紅色,被有零星鱗片;葉片倒披針形或狹倒披針形,長14-25厘米,寬3.5-8厘米,基部變狹,通常只有1-2 (-3) 厘米寬,中上部最寬,先端漸尖,一回羽狀;羽片13-24對,無柄或幾無柄,下部羽片多對逐漸縮短,平伸或略向下斜,近對生,基部一對羽片幾呈耳形,長一般只有0.3-1.3厘米,中、上部羽片稍斜向上,互生,羽軸間相距0.5-3厘米,中部羽片最大,長1.5-4厘米,寬5-14厘米,披針形或闊披針形,短漸尖頭,基部近平截,兩側近對稱或上側裂片僅稍顯大,深羽裂至全裂;羽片不超過10對,卵形至卵狀三角形,長2-8毫米,寬2-5毫米,鈍尖頭,基部以狹翅相連或略不對稱,邊緣有尖而張開的粗鋸齒或淺裂,小裂片有2-3個短尖齒。葉脈在葉片下面非常明顯,色重,側脈單一或2-3叉,伸達齒端。葉干後上面色暗褐綠色,下面淡綠色,草質或近紙質。葉軸和羽軸下面有零星細長的鱗片狀毛,葉上、下面的羽軸和葉脈上有稀疏的長節狀毛,羽軸下面多少有短腺毛。 孢子囊群橢圓形或腎圓形,每裂片1-7枚,生於分叉葉脈之上側小脈的基部或單脈之中部;囊群蓋小,薄膜質,圓腎形或長卵形,邊緣撕裂,往往被成熟的孢子囊群擠開壓在側下面,不易見。孢子兩面型,具周壁,表面有褶皺。

染色體數目n=40。

生長環境

生高寒地帶山坡草地中、灌叢下或岩隙,海拔3000-4300米。

分布範圍

分布於四川西部(蘆山、瀘定、都江堰)、雲南西北部(貢山、福貢、德欽)和西藏東南部(波密、墨脫南迦巴瓦)。緬甸北部、尼泊爾、錫金、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地區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寶興)。

本屬介紹

本種原隸屬於蹄蓋蕨屬,但其黑褐色、幾無鱗片、細長橫走的根狀莖,不變尖削的葉柄基部,冷蕨型的孢子囊群等主要形態特徵,以及高海拔的「四川一喜馬拉雅」分布區,都完全符合假冷蕨屬的特徵,除其下部羽片逐漸縮短以外,其他特徵幾乎和長根假冷蕨P. repens Ching完全一致,在假冷蕨屬中也不無基部1-2對羽片稍有縮短的種(如:睫毛蓋假冷蕨和長根假冷蕨),特別是它們的葉軸、羽軸及葉脈上面共同所特有的長節狀毛,並且同域生長,說明它們具有極為親近的親緣關係,不應該被分置於兩個屬。而在蹄蓋蕨屬則很難找到和它親近的種。因此,把它放入假冷蕨屬比較合適。[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