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玉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妇科玉尺 |
书 名:妇科玉尺 妇产科著作:妇科六卷 |
《'''妇科玉尺'''》,妇产科著作,6卷。清代沈金鳌(芊绿)撰。成书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系《沈氏尊生书》之一种。作者认为取玉尺所刻分寸“坚久不磨”,可以作为衡量、诊断妇女疾病之标准,故以“玉尺”为书名。卷1论求嗣、月经病;卷2论胎前;卷3论临产及小产诸疾;卷4系产后调治;卷5专述崩漏、带下;卷6为妇女杂病证治。每论先述病机,后立治法。强调以脉象变化来辅助诊断妇女诸疾,谓“所言诸病,必按脉切证”。提出妇女“多先为气病,后及血病”的临证见解。[1]
流传版本
现存《沈氏尊生书》本、乾隆三十九年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作者简介
沈金鳌(1717~1776)清代医学家。字芊绿,号汲门,晚号尊生老人。无锡人。少举孝廉,从华希闵、秦蕙田、顾楝高等学,博通经史,著有《尚书随笔》等。中年后潜心医学,遍读仲景以下诸名家医著。或论伤寒,或言杂病,或明脉法,或详药性,分门别户,各有师承。因就平日所读方书,研审其理,参互考订,辑为《脉象统类》一卷、《诸病主脉诗》一卷、《杂病源流犀烛》三十卷、《伤寒论纲目》十八卷、《妇科玉尺》六卷、《幼科释谜》六卷、《要药分剂》十卷,共七种计七十二卷,总名《沈氏尊生书》(1773年)。此书包括药物、脉象、伤寒、杂病、妇儿科等内容,广辑前贤名论,采集各家之长,间附己意。内容赅博,论述精辟,为学者所宗,流传较广。
书评、序言
自序
尺者,划分寸,量短长,取其准也。尺而以玉为之,分寸所划,坚久不磨,尤准之准也。余窃思短长之数,必取准于尺,于物然,于病亦然,于妇女之病更无不然。何则?妇女深居闺房,则情不畅;妇女见地拘局,则识不开;妇女以身事人,则性多躁;妇女以色悦人,则心偏妒。稍有不遂,即为忧思;忧思之至,激为怨怒。不知忧则气结,思则气郁,怨则气沮,怒则气上。血随气行,故气逆而血亦逆,血气乖争,百疾于是乎作。及其疾作,又苦不自知。即或知之,而幽私隐曲,又不肯自达,且多掩蔽。于是其家一委之医,医一凭之脉。而此翕翕跳动之脉,欲借以测妇女幽私,达妇女隐曲,毫厘千里,贻祸不小。岂非妄意揣度,而未知用玉尺以量之,且用玉尺以求得其准乎。昔者仓公诊女子,知其欲男子不得,脉出鱼际一寸,是以玉尺量准者也。古来如仓公之医者不乏,亦皆量以玉尺而能准者。举古人为法,求得其准焉。夫何幽私隐曲之不可达哉?虽然,言医之书甚繁,其不能读者无论已,有能读者,苟非识精见卓,确有把持,将此纷纷聚讼者,何自援以为准。余故不惮参稽,着为妇科六卷,所言诸病,必按脉切症,要于的当,不失幽私隐曲之所在。摘录前人之语及方,悉皆至精至粹,百用百效者。以是而当,尽之分寸,庶几如玉所划,坚久不磨。取以量妇女病,应无不得其准之准者欤。
乾隆甲午清明前二日无锡沈金鳌自书
章节目录
卷一;月经
卷二;胎前、治胎前病方、秦氏世传逐月养胎方
卷三;小产、治小产病方、临产、治临产病方、
附前人治临产效方
卷四;产后、治产后病方
卷五;带下、治带下病方崩漏
治崩漏病方、附录前人治临产效方
卷六;妇女杂病、治妇女杂病方、
附录前人效方
内容简介
卷一为求嗣、月经;卷二为胎前;卷三为小产、临产;卷四为产后;卷五为带下、崩漏;卷六为妇女杂病,共分列病证九篇。每篇先列总论,次述脉法,再次逐一分论治证,最后载录方剂,以备临证采用。本书对脉诊甚为重视,每篇皆立脉法一项,集《内经》、《难经》、《脉经》及各名家脉论,着重阐述妇人诸疾的脉象,选录的方剂均属前人有效之良方,正如沈氏所说:“所言至精而粹,百用百效者,以是而当一尺之分寸,庶几如玉所画,坚久不磨,取以量妇女病,应无不得其准之准者欤?”书中对孕育之法及带下的病因病机、证治等有独到的见解。如求嗣篇提出,养精之法有五:一须寡欲,二须节劳,三须息怒,四须戒酒,五须慎味。养血之法,莫先于调经,盖经不调,则血气乘争,不能成孕。而孕育之时机,妇人“一月止有一日,一日止有一时”,这种见解,颇合实际。又如带下篇,先论带下之因,一因之虚,二因胃中湿热及痰,三因伤于五脏,四因风寒入于胞门,或中经脉流传脏腑而下;然后根据不同证情,予以施治。以“因伤五脏”为例:有郁伤肝而成带证者、因脾肾虚而成带证者、因脾虚而成带证者、因心脾受损而成带证者、肺热血不归经而患带证者诸辨,以及脾虚用六君子汤、肾虚用内金鹿茸丸、心脾两虚用归脾汤等治法,论理透彻,施治得宜。
影响评价
本书问世后屡经翻刻,流传较广,对临床治疗妇科疾病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