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叔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孫叔敖 | |
---|---|
民族 | 漢 |
孫叔敖
- (約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原名蔿敖,字孫叔,又字艾獵,春秋楚國期思(今河南固始西北)人。其父芮賈曾任楚國司馬,因反對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宰相)斗越椒叛亂,而被賊人殺害。為躲避災禍,其母帶着他逃回故鄉種田度日。
據史載,孫叔敖外貌醜陋,但自幼聰明伶俐,勤奮好學,知識淵博,道德高尚,後來做了楚國的令尹,在就任3個月之內,就把原來的爛攤子治理得井井有條,使楚國出現了「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的一片振興氣象。
見義勇為
孫叔敖從小就有膽有識,處處為別人打算。在他還不到10歲時,有一次他在田邊玩耍,看到了一條兩頭蛇。據傳說,兩頭蛇是不祥之物,見者必死。所以,他時又驚又怕。但為了不讓別人再看見他,便隨即撿起一旁的小木棍 ,竭力向蛇打去。 那蛇猛地昂起頭,樣子十分嚇人。他卻就勢竄上去,一腳踢在蛇頭上,接着連抽三木棍,將蛇打死了。隨後,又就地掘了一個坑,把它深深地埋入地下。
孫叔敖回到家裡,躲在一處哭起來。 母親問其緣故,他將剛才的情況說了一遍。 母親欣慰地點了點頭,說:「人常說『有陰德者,陽報之』。德能戰勝不祥,仁能消除百禍。你如此想着別人,關照別人,老天會保佑你的。所以,你不但不會死,說不定還有後福呢!」孫叔敖聽罷母親一番話, 也隨之破涕為笑。
此後,孫叔敖的母親更加勤儉,節省錢米供兒子讀書;而孫叔敖也求知若渴,學業突飛猛進。此事不脛而走,迅速傳遍了四面八方,被越來越多的人傳為美談。
大公無私
數年後,楚國令尹虞丘子聽說孫權赦德才兼備,便微服私訪,親自考核,並確認他是位不可多得的賢才。於是,將他引薦給了楚莊王,並建議由他接替自己的職務。開始,楚莊王說什麼也不答應。虞丘子說:「長久占據祿位的,是貪;不推薦賢能通達的,是虛假;不把職位讓出來的,是不廉;不能做到這三點,是不忠。做臣子的不忠,君王又為什麼偏要把他當作忠?」說罷,又一再表示:「臣下一定要辭職!」
楚莊王見虞丘子如此態度,也不便再說什麼,只好親自核驗孫叔敖的人品和才幹。他問孫叔敖治國之道,孫叔敖從容作答。二人越談越投機,竟談了整整一天。 莊王遂提出由他執掌國政,他卻推辭道:「我出身于田野農舍,驟然執掌大權,怎能讓眾人信服呢?大王若有意用我,就把我擺在眾臣之後吧!」然而,莊王基於虞丘子的力薦和自己的當面驗證,還是讓他擔任了令尹。
孫叔敖上任不久,虞丘子的家人犯了法。孫叔敖經過詳細審訊,毅然照律將那人判了死刑。當時,不少人都抱怨孫叔敖對不起虞丘子,而虞丘子卻非常高興地進見莊王說:「臣下說孫叔敖能治國理政,執法不偏私,現在可以證實了吧!」
施惠百姓
孫叔敖為政,注重教化,倡導勤儉,致力於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
平時,孫叔敖經常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宜傳,要上下和睦同心,保持良好的社會風氣。每逢秋冬季節,又勸導人們進山採伐竹木等林產品,然後儲存起來;待春夏之際,再通過河流運出去賣錢。老百姓從中受到了實惠,自有說不出的高興。
在發展經濟方面,孫叔敖最大的貢獻是興修水利。首先,他在自己的家鄉期思一帶徵調民工,排除積水,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接着,在雩婁(今河南商城東)興建水渠,使當地農業獲得了豐收。隨後,又組織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開鑿了規模宏大的芍陂(今安徽壽縣安豐塘即其殘存的一部分)。 有關資料上說:芍陂「陂周一百二十里許」,可灌溉100萬畝農田,不僅對當時的生產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而且惠及後世。有關專家還評述道:芍陂堪稱我國歷史上最早、最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比西門豹築建的漳河渠早200多年;比四川的都江堰、關中的鄭國渠早360多年。當地人民為表達對孫叔敖的懷念和敬意,特地在陂北修建了一座「孫叔敖祠」。
此外,孫叔敖還協助楚莊王訓練軍隊,整修武備,終於在公元前597年打敗了晉國,從而成為中原霸主。
清正廉潔
孫叔敖儘管爵高、權重、祿厚,但平日只「乘棧車牝馬,披羖羊之裘」,連他的妻子也「不衣帛」。他的隨從見他如此儉樸,勸他說:「坐新車則安全,乘肥馬則行得快,穿狐裘則暖和,您應該換成新車、肥馬、狐裘。」他解釋道:「君子穿上好衣服更加恭謙;小人穿上好衣服更加傲慢。我沒有好的品德配乘新車、肥馬,穿好的衣服。
有一次,有位名士去拜見孫叔敖,問他:「我聽說做官做久了的,會遭到讀書人的忌妒;俸祿豐厚的,百姓會怨恨他;地位尊貴的,君主會厭惡他。而今,您官久、祿厚、位尊樣樣俱占,卻沒有得罪任何人。這是為什麼呢?」孫叔敖爽快地回答道:「我雖然身為令尹,但從心裡更謙虛;每當俸祿增加,得到我所施捨錢財的人也隨之增加;地位越尊貴,待人的禮數越恭謹。正因為這一緣故,才沒有得罪楚國各界人士。」
鑑於孫叔敖功勳卓著,楚莊王曾多次要賜他封地,但他每次都堅辭不受,「持廉至死」。
在孫叔敖臨終之前,他還給莊王上奏章說:「承蒙大王提拔,我這樣一個田野農夫競當上了令尹,可惜我無能報答您的知遇之恩。我有一子,資質太差,不配伺候大王,請讓他回鄉種田。」還說:「晉國雖敗,但目前仍是我國的勁敵,不可小視;連年興兵攻伐,百姓度日艱難,大王要加以體恤愛護!」莊王看罷,不禁熱淚盈眶,無限感慨地對人說:「令尹至死不忘國家,實在難得!」
孫叔敖死後,其子孫安謹遵父訓回到了家鄉。由於家中一貧如洗,終日以種田打柴維持生計。莊王最喜愛的戲子優孟聽說後,將此情編成了歌謠,自己裝扮成孫叔敖,演唱給莊王。莊王深受觸動,立即召見了孫安。當他見孫安衣衫襤褸,不禁淚下,問其「為何窮到如此地步?」優孟從旁答道:「這正說明孫叔敖令尹是何等公而忘私!」莊王略加思忖,便「封之寢丘(在今河南固始境內)四百戶,以奉其祀。後十世不絕」。
參考資料
- 《中國歷代廉吏》 侯福興 李春光 著 中國人事出版社 2003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