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小炮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安平小炮台位于台南市安平区,于民国七十四年(西元 1985年)8月19日公告为古迹。由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姚莹因应鸦片战争[1] 所建设的17座炮台之一。安平小炮台相对于安平大炮台比起来,这座炮台就显得娇小而得名。
沿革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时,命当时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的姚莹加强台湾的防务。经过评估,姚莹便在台湾17处海口设置炮台加强海防,安平小炮台便是其中之一。安平小炮台于西元1840年完工后。隔年又修建。
西元1874年时,沈葆桢修筑二鲲鯓炮台时,台湾府知府周懋琦再次重修。随著台江内海逐渐淤积,炮台渐渐远离海岸线失去海防功能。
进入日治时期之后,炮台逐渐荒废。在西元1949年中华民国国军撤退来台,曾在此建设碉堡。现在的炮台,则是西元1994年台南市政府整修后的样貌。
建筑特色
安平小炮台是用花岗石建造,是中国旧式炮台后期的样式。在炮台的南北西面共置有八座砖造雉堞,炮口设在雉堞之间。此外雉堞上还挖有枪口,以便炮台官兵用枪还击接近的敌人。
参考文献
- ↑ 从日本时代始政纪念日谈起,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200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