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宗艾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宗艾镇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城北部双凤山脚下,距县城十三公里。明末清初,是晋东闻名的商业活动的重要商业集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晋中旱码头之称。 2019年1月,宗艾镇被认定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

历史文化

宗艾镇历史文化悠久丰富,据史料记载,宗艾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明代时即设镇建制,当地有先有宗艾镇,后有寿阳城的传说。

寿阳县志》称:“宗艾,唐以前称马莲村,后称五槐树,以后改名宗艾”。宗艾民间传说,宗艾从汉代始,先后叫艾蒿嘴、马莲渠、五槐树、上艾、宗艾,五个村名都有较为详细的来历故事。早先居民均在不同年代从各百迁徙而来,仅镇政府所在地宗艾村3000口人就有107个姓氏,源于9省77县。

宗艾曾是明清两代晋商东去太行、北进冀蒙人、西连太原陕西的必经之地。是明清时期远近闻名的商业重镇,素有“早码头”之称。据宗艾村现存“龙口”石门碑刻记载,清乾隆嘉庆年间,宗艾街市已具规模。由其是自道光元年(1821年),经同治光绪及至民国10年(1921年)的100年里,宗艾不仅是寿阳的商业中心,而且是晋中、晋北的物流商城,并且在燕(京)南塞北、天津、汉口等地还设有货栈。宗艾街市72行无奇不有,较大商号已逾百家。包括钱行24家,放帐铺7家,粮行8家,花布行24家,六陈行24家,糖纸颜料行24家,当行3家,京广杂货行7家,药店有8家,骆驼骡马店10家,饭铺7家等。至晚清。字号已发展到300多家(包括外地)。仅寿阳首富宗艾张业世就有字号28家。据光绪19年前重修瑞祥寺、圣母行宫等石核残片记载:屡年120家大商号捐银12622两。宗艾商号多为批零兼营。生意北面做到绥远、包头;东面做到获鹿、石家庄、天津;东北做到赤峰铁岭;南面做到晋南、汉口。并在清代中叶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100多年中,形成了宗艾商业独创和利用的一种信用货币——克钱,对寿阳商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百年的沧桑岁月,由于宗艾人的诚信经营,运筹有方,在对外交易中,形成了一股财团势力,被人称为“宗艾商帮”。长期的经商实践,“艾帮”积累了丰富经验、商业作用和市场竞争实力[2]。比如到天津买货的时,卖主要价,“艾帮”敢于递价,加之交易量大,且恪守信用,取得天津商人的尊敬,在天津市场上取得了一定地位。在天津码头进货,也往往是“艾帮”到场方才开价。在与太谷商号的竞争中,也终归“艾帮”获胜。晋商故里的平遥祁县商号,也每年到宗艾兜揽汇兑生意。

艾商发达,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清末民国初期,寿阳出现了张、祈、李、孟、郝、聂、赵、王、闫十大富户,其中宗艾就有户。这些富户在代代继承经商贸易的同时,在宗艾这篇土地上留下了大量的精美建筑。除宗艾镇河底、尖山、下洲、羊头寨、范村、索马、寨东、尚家寨等村组散布着众多古建筑外,塔寺、阁、庙与街巷、店铺、宅院、龙口等天人合一的大量古建筑集中在宗艾村60公顷的土地上,这在寿阳也是首屈一指。

视频

宗艾镇 相关视频

宗艾镇-故事一
《记住乡愁》 第四季 宗艾镇——吃亏是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