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钟杜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宽钟杜鹃 |
中文名称:宽钟杜鹃 拉丁学名:Rhododendron beesianum Diels 界属:植物界、杜鹃属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亚纲 目科:杜鹃花目、杜鹃花科 |
宽钟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beesianum Diels):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9米;小枝粗壮。叶革质,倒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上面深绿色,下面被薄层淡黄色或淡肉桂色紧密毛被。顶生总状伞形花序,有花10-25朵;花冠宽钟形,长4-5厘米,直径4.5-5.5厘米,白色带红色或粉红色。蒴果长圆柱形。花期5-6月,果期9-11月。 产中国四川、云南和西藏。
生于海拔3200-4500米的针叶林下或高山杜鹃灌丛中。缅甸东北部也有分布。该物种因花朵美丽,颜色鲜艳,人工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信息
海 拔:(2700-)3200-4500
命名来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Notes from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burgh 5(25): 214-215 1912]
中国植物志:57(2):223
亚组中文名:大理杜鹃亚组
亚组拉丁名:Subsect.Taliensia Sleumer
组中文名:常绿杜鹃组
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亚属中文名:常绿杜鹃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属中文名:杜鹃属
属拉丁名:Rhododendron
亚科中文名:杜鹃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鹃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1]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9米;小枝粗壮,直径1厘米,初被丛卷毛,后变无毛。
叶革质,倒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0—25厘米,宽3—7厘米,先端短渐尖至渐尖, 基部变狭近于圆形, 上面深绿色,无毛,微皱, 中脉凹人,侧脉16—20对,微凹,下面 被薄层淡黄色或淡肉桂色紧密毛被,不粘结,由放射状毛组成,中脉凸起,侧脉微凸;叶 柄长1.5—3厘米,上面具纵沟,下面圆形,两侧略呈窄翅,疏被丛卷毛或无毛。
顶生总状伞形花序,有花10—25朵;总轴粗,长2.5厘米,密被柔毛;苞片倒卵状长圆形,长 约3厘米,密被绢毛,花梗长1.5—1.5厘米,疏被短柔毛或近无毛;花萼小,长1--2毫 米,裂片5, 宽三角形,顶端钝,无毛:花冠宽钟形, 长4—5厘米,直径4.5—5.5厘 米,白色带红色或粉红色,筒部上方具少数深红色点或无点子,内面基部具深色斑纹,裂 片5,扁圆形,长1.5厘米,宽2.5厘米,顶端微缺或旱浅圆齿状;雄蕊10,不等长,长 1.8—3.5厘米,花丝基部被白色微柔毛,花药椭圆形, 暗褐色,长3毫米;雌蕊比花冠 短,较雄蕊略长;子房窄圆柱形,长8毫米,直径3.5毫米,具棱,密被淡棕色绒毛,花 柱无毛, 向上略弯,柱头浅裂。
蒴果长圆柱形,长1—4厘米,直径4—8毫米,略弯弓, 稍被毛。 花期5—6月, 果期9—11月。[2]
近种区别
该种与疏毛杜鹃( R. dignabile Cowan)相近,但该种的叶较长大,通常长圆状披针形,长10-25厘米,下面毛被薄,淡肉桂色,连续,无腺体;花冠白色带粉红色,筒部上方具少数斑点或无斑点,子房密被淡棕色绒毛,无腺体,易于区别。[3]
生长习性
杜鹃花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恶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及pH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间也能生长。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杜鹃花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晒,夏秋应有落叶乔木或荫棚遮挡烈日,并经常以水喷洒地面。杜鹃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为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3-5月开花,杜鹃花耐修剪。一般在5月前进行修剪,所发新梢,当年均能形成花蕾,过晚则影响开花。[4]
产地生境
产中国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海拔(2700-)3200-4500米的针叶林下或高山杜鹃灌丛中。缅甸东北部也有。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丽江。
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是杜鹃花栽培中应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壮的半木质化的新枝,长约5-8厘米,剪除下部叶片,保留顶叶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处理,然后扦插在疏松透气、富含腐植质的酸性土壤中,温度保持在20-25℃,遮阴并经常喷雾保湿,以促进萌发新根。
嫩枝繁殖是用劈接对于难以成活的名贵品种如西鹃等,先剪去嫩枝约3-4厘米作接穗,将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鹃作砧木,采用嫩枝劈接,然后置阴棚下用塑料薄膜绑扎,并用塑料袋将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湿。
播种为有性繁殖。由于自然杂交的结实率很低,一般都要进行人工授粉,以提高杜鹃的结实率,获得较多的种子。其主要做法是在杜鹃花盛开的时候,选择长势好,花色美的健壮母本,移至温室,每盆选留花朵大、开花早的花3-4朵,摘去雄蕊和花附近的新芽,使养分集中,待到花柱头上出现粘液时,即用新毛笔蘸取父本的花粉去涂几次就行了。授粉一周后,将花盆移至室外,加强水、肥管理,大概经过5-6个月的生长发育,到11-12月即可见到果实逐渐由青色变为褐色,种子就成熟了。随即将其采下,让其阴干,扬净,置于阴凉通风处。
杜鹃种子很细小,不宜长时间贮存,否则发芽率低。若是常绿杜鹃种子,即应随采随播,播在温室内的盆中;若是落叶杜鹃种子,则可放到明年春天播种。
播种的盆宜采用浅瓦盆,播种的泥土,可在背阳的山坡表面挖取带青苔的疏松表土,拣去石粒,最好用40%的福尔马林加100倍水的稀释液喷洒一次,进行消毒,再行晾干。也可放到蒸汽中蒸15-25分钟消毒,然后晒至半干即可待用。播种前,先将浅盆浇潮,在底层放入一层约2厘米的木炭屑,再铺上一层5-6厘米厚的消毒土,刮平,稍压实,然后均匀地将种子分格在上面,轻轻压一压,不可用喷壶喷水,最好采用浸盆坐水的方法。在上面盖一块玻璃,移至温室内。盆土表面干燥时,可雾状地喷些水,但不可喷得太多,经常保持盆土潮润就可以了。
播种后,一般经5-6星期即可发芽。在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即可用小竹片轻轻夹出,分栽于另外的盆中,不要栽得太密,要稀些,栽好后用芦席等遮荫,不可让太阳直晒,也不可让雨水淋到。在苗幼嫩时,不要施肥,等到第二年小苗长到近10厘米高时,再开始浇施薄肥;一般第二年春末到早秋,可单株分栽。到第三年苗株长到20厘米高时,如果养护得好,就有少数株苗可以开出鲜花来。[5]
主要价值
杜鹃枝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是花篱的良好材料,可经修剪培育成各种形态。在花季中绽放时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而不是花季时,深绿色的叶片也很适合栽种在庭园中做为矮墙或屏障。[6]
参考来源
- ↑ 宽钟杜鹃Rhododendron beesianum Diels,植物通
- ↑ 宽钟杜鹃Rhododendron beesianum Diels,植物通
- ↑ 宽钟杜鹃,有道网
- ↑ 杜鹃花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山西文水县—生态保护
- ↑ 杜鹃花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山西文水县—生态保护
- ↑ 宽钟杜鹃,有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