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天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尉天骢(1935年01月24日-2019年),1949年来台湾,江苏徐州人,笔名:方庚。曾任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 [1]、政治大学名誉教授。台湾文化部长郑丽君曾赞誉他是台湾文艺精神典范。
经历
出身中国江苏砀山(今被划于安徽省),1949年随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来台[2]。1956年就读政治大学大中文系,大二时担任《笔汇》的编辑,邀请中文系教授王梦鸥指导,拜访何欣、姚一苇等老师,和同学许国衡、尤崇洵,熟识朋友郭枫、叶笛等人合作,之后尉天骢持续经营文学杂志,再办《文学季刊》、《文学双月刊》、《文季》[3]。政大毕业后,在政大中文系担任助教、讲师、教授,退休后仍在中文系兼课,为政大中文系名誉教授[4]。
2011年,尉天骢的散文作品“回首我们的时代”,刻写近代台湾文坛23位作家的文情轶事[6]。
2014年出版《荆棘中的探索》,同时政大举办“尉天骢与战后台湾文学发展”讲座,展示其著作、手稿、影像等实体及数位内容[7]。同年7月发生车祸遭摩托车冲撞住院,历经两次颈椎大手术,至2015年1月才出院[8]。
2017年获颁第七届文学星云奖贡献奖[9]。
2019年,联合文学将他在1970年出版的“到梵林墩去的人”重新集结出书,尉天骢亲自出席分享会,与久违的读者、作家朋友们见面谈作品[10]。
同年12月病逝于台北万芳医院,享寿84岁[6]。
作品
他提倡写实文学,主张文学应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反映社会各阶层,同时引介新的文化思潮、肯定人的尊严,并对于各种形式之专制独裁的批判不遗馀力[11]。
著作包括小说集《到梵林墩去的人》;评论集《文学札记》、《民族与乡土》、《理想的追寻》、《乡土文学讨论集》(编著);散文集《天窗集》、《众神》、《枣与石榴》、《岁月》、《回首我们的时代》等。
贡献
- 其重大成就在19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战时,以尉天骢为首的陈映真、王祯和等人受到亲国民党的抨击,但尉天骢在1978年编辑《乡土文学讨论集》,共收录双方74篇文章,并且请胡秋原写序,至今是研究台湾乡土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9]。
- 创办“文学季刊”,提携后进:陈映真、王祯和、黄春明、子于、七等生等人都由此发迹,黄春明与他感情甚笃,作家季季也提到尉天骢与这些作家交往密切,不只尊敬前辈,对提拔后进也不遗馀力。尉天骢家常常一来就7、8个人,才进门坐下,就换尉天骢的太太出门去采买张罗食材,想要好好让这些作家友人吃顿温饱[10]。
影片
参考资料
- ↑ 文学类工作小组. 尉天骢.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09-09.
- ↑ 尉天骢,天下文化。
- ↑ 尉天骢《笔汇》革新号数位典藏启用,政大校讯,2015-11-27。
- ↑ 表彰读书人风骨 政大颁授尉天骢名誉教授,政大校讯,2009-12-02。
- ↑ 尉天骢 学思历程,政大中文系系图数位资料库。
- ↑ 6.0 6.1 文坛拓荒者尉天骢84岁辞世 一生体现文学关怀,中央社,2019/12/17 。
- ↑ 尉天骢好人缘 谈文学聊开了,中时电子报,2014年5月6日。
- ↑ 尉天骢将出院 一心想写出新思维 ,中国时报,2015年01月26日。
- ↑ 9.0 9.1 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 作家尉天骢获贡献奖,风传媒,2017-11-01。
- ↑ 10.0 10.1 作家尉天骢辞世 黄春明巧温旧文感触深,中央社,2019/12/17。
- ↑ 文季创办人尉天骢辞世 郑丽君:他是台湾文艺精神典范,联合报,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