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小暑 | |
---|---|
小暑,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在每年的7月6日-7月8日之間。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該氣候情況。
節氣來由 [1]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也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的28天之後,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詩經 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氣候特點 [2]
1 南方雷暴、華南高溫伏旱 小暑前後,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 華南東部,小暑以後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
2 淮河、秦嶺一線降水增加 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結束,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 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於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
3 長江中下游雷雨頻頻 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則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 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後北方冷空氣勢力仍較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與南方暖空氣勢均力敵,出現鋒面雷雨。 小暑時節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信息,預兆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游維持一段時間。
節氣習俗 [3]
吃暑羊
小暑這一天,江蘇徐州人有入伏吃羊肉的習慣,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食新
民間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時節「食新」的習俗。農民會用新米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祈求秋後五穀豐登。然後人們開開心心地品嘗新酒等。也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麥炒熟,然後磨成麵粉後用水加糖伴着吃。
小暑舐牛
在山東臨沂地區,每到小暑,人們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有;「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吃蓮藕
在小暑節氣當天,民間還有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鉀和膳食纖維也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時節的由來及習俗 第一星座網,2014-03-21
- ↑ 二十四節氣 小暑的特點 第一星座網,2018-05-08
- ↑ 小暑的習俗大全起名網,2017-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