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火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火草

中文學名: 小火草
別   稱:細火草、天青地白、小火絨草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桔梗目
科:菊科
屬:火絨草屬
種: 鼠曲火絨草
分布區域:雲南西北部瀾滄江、怒江
採收時間:夏季
用   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

小火草[1],中藥名。為菊科植物鼠曲火絨草LeontopodiumforrestianumHand.-Mazz.的全草。分布於雲南西北部瀾滄江、怒江等地。具有清肝明目,驅蟲消積,解毒生肌之功效。常用於角膜雲翳,小兒腹瀉,蛔蟲病,感冒,咳嗽,瘡瘍久不收口。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甘、淡,性

功能主治

清肝明目,消炎生肌,止咳驅蟲。主治小兒腹瀉,蛔蟲症,感冒咳嗽,急、慢性支氣管炎,角膜雲翳;外用治外傷,瘡瘍久不收口[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採收加工

夏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清肝明目,消炎生肌,止咳殺蟲。主治小兒腹瀉,蛔蟲症,感冒咳嗽,急、慢性支氣管炎,角膜雲翳,外傷瘡瘍久不收口。」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纖細,有多數疏散或較密集叢生的花莖和根出條。根出條纖細,直立,有多少疏生的葉和頂生近蓮座狀的葉叢。花莖直立,高2-10厘米,纖細或稍強壯,草質,不分枝或基部有分枝,被棉狀薄茸毛,下部有較密、上部有較疏的葉;節間長2-8毫米;基部葉在花期枯萎宿存,葉線形,長圓狀或倒披針狀線形,長8-11毫米,寬1.5-2.5毫米,基部葉和蓮座狀葉較小,長5毫米,寬1.5毫米,頂端鈍或稍尖,有小尖頭,基部稍狹,無柄,邊緣平,上面黃綠色,被蛛絲狀毛,下面被白色或灰色茸毛;中脈細,在下面稍高起。苞葉多數,與莖上部葉同形或較稍寬,上面除基部被較下面更多的細棉毛外,被污黃綠色茸毛,下面被較密的灰白色茸毛,較花序稍長或長2倍,多少開展成密集的徑約12-23毫米的苞葉群。頭狀花序徑5-7毫米,1-3個,稀達7個,密集。總苞長約4毫米,被灰黃色長柔毛;總苞片約3層,披針形,頂端尖,常撕裂,深褐色,露出毛茸之上。小花異形,有少數雄花。花冠上部紫紅色,長3.5毫米;雄花花冠細管狀,上部四分之一鍾狀,裂片小;雌花花冠絲狀。冠毛較花冠稍長,赭黃色,纖細,下部有細鋸齒;雄花冠毛稍粗。不育的子房無毛;瘦果稍有乳頭狀短毛。花期7-9月;果期9-10[3]

分布區域

分布於雲南西北部瀾滄江、怒江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400-4000m的高山與亞高山乾燥草地、石礫地及灌叢的邊緣,不常見[4]

視頻

咳嗽、氣管炎, 農村稱它「小火草」, 治感冒氣死西藥!

參考資料

  1. 小火草,色譜世界
  2. 小火草的功能主治《全國中草藥匯編》,中醫世家
  3. 小火草的形態特徵,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4. 小火草的生長環境,便民查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