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画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山东画报 | |
---|---|
山东画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创办的综合性画报。1943年7月在山东省莒南县创刊。原由山东军区政治部编印,从第2期起改由山东画报社编辑,山东新华书店发行。社长康矛召,主编先后由那狄、龙实担任。
石印美术刊物,十六开本,初为月刊,后改为半月刊,页数不定。从1945年7月1日出版的第25期起开始刊登铜版时事照片。以后开本不断变动,不定期出版。1947年从第40期起改名《华东画报》,编号续前。1949年3月停刊,共出版49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山东画报 [1]
语言 中文
类别 文稿 [2]
主管单位 山东军区政治部
主办单位 山东军区政治部
创刊时间 1943年8月
出版周期 每月1期
发展
创刊之初,摄影工作尚处在筹备、实验阶段,美术工作相当活跃。省战工会(省政府的前身)的柳成行、任迁乔等美术工作者,积极为画报供稿。这些画稿紧密配合共产党的中心工作,利用典型事例,向群众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有一次,某村在排演文艺节目时,一青年扮演欺侮老百姓的汉奸,其父跳到台上,揪过来就是两巴掌,骂道:"你这兔崽子,什么不好演,偏演臭汉奸!"美术工作者把这个真实的故事在画报上再现出来,诙谐地表现了这位老农民对敌人的刻骨仇恨。
画报社的美术工作者,还编绘了许多瓦解日军的宣传材料,交给日人反战同盟散发。画报社的工作人员土法上马,于1944年底制出了第一幅铜版毛泽东像。1945年上半年,出版了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第一本特刊照片画册《攻克莒县城》。
从此,《山东画报》逐步成为以铜版摄影照片、锌版美术作品和铅印文字为主的综合性画报。1947年,改名为《华东画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华东画报》恢复《山东画报》原名,隶属出版系统。
《山东画报》于1943年7月创刊,1-24期,只刊登美术作品与文稿,16开本。第一期用十八集团军山东军区政治部名义出版,从第2期开始,改由山东军区政治部山东画报社出版。
《山东画报》创建时,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形势刚开始好转,还没有照像制版条件,摄影工作也很薄弱,画报社摄影干部只有郝世保一人,社长康矛召找到一台可拍八张底片的蔡司伊康相机学习拍照。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军区一方面由郝世保办摄影训练班,一方面派人到上海采购照像制版设备和摄影器材,聘请技术工人。1944年8月,画报社由郯城西北的蛟龙湾迁到石印厂所在地前静埠。
从上海运来的照相制版器材,正准备安装时,日军开始进行秋季"扫荡",一部分器材被捣毁,仅有的一块照相制版网目,也被敌人砸碎。
1944年冬,反"扫荡"结束后,画报社在新驻地宋家洼子把敌人砸碎的网目拼起来,开始试验照相制版。翌年春,试制成功的第一幅铜版照片毛泽东像刊登在《战士报》上。随后,该报又出了几幅摄影画页。
1945年7月1日出版的《山东画报》第25期。刊登了大量照片,内容包括近一年来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取得的重大战果,如光复莒城,攻克文登、泗水、沂水、蒙城、利津,诸城伪军反正,人民支援前线,部队练兵,准备大反攻,把海滩变盐田以及军民关系等84幅。
作者包括郝世保、康矛召、白刃、吕杰、石锋、纪生等,另有木刻图画及文字报道,共44页,刊首登朱德总司令和军区罗荣桓司令员肖像。从这一期起,《山东画报》便成为以刊登新闻照片为主的摄影、美术画报。
1945年冬,山东画报社出版从刊《攻克莒县城》,刊登照片70余幅,郝世保、龙实、那狄、王建础等摄影。9月,罗荣桓率山东一部分主力部队挺进东北.部队中的摄影干部也随军前往,其中包括山东画报社主编那狄、编辑王建础等。
山东画报社改由龙实任主编、鲁岩任副主编。郝世保继续留在山东,与从华中来的原新四军摄影干部一同工作。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建立山东野战军,由陈毅任司令员,兼管山东军区。
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动,《山东画报》从26期(1945年7月15日)开始版式不断变化,有时是4开单张,有时恢复16开本,解放战争开始后,就成为4并单张不定期的画刊了。
1946年秋,为了加强山东解放区的新闻摄影和画报工作,请晋察冀画报社来的郑景康主办了摄影训练班,给山东各野战军主力部队培训摄影干部,其中少数学员(陆文骏、高胜康、刘浩、晓植等)结业后留在山东画报社工作。
1947年1月底,国民党以31万军队分南北两路进攻山东解放区,共产党为统一和加强华东地区部队的指挥,撤销山东军区和华中军区,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并,建立了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
在4、5月间,《山东画报》也改名为《华东画报》,从第40期开始沿用山东画报编号顺序,继续不定期出版四开画刊,至1949年3月出版第49期《淮海战线特辑》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