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陵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山西陵川
|
|
|
陵川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端,西连高平,西南连泽州县,北靠壶关,长治,东、南与河南省辉县市、修武县毗邻,为山西省东南之门户。全县总面积1751平方千米, [20] 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200—1600米之间,最高海拔达1796.2米,最低海拔628米,石质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3.9%。共辖7镇4乡,312个行政村和7个社区 。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陵川县常住人口为204825人。
陵川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古域为尧、舜部落,是世界围棋起源地。自隋开皇(公元596年)建县以来,历史上曾出现过7名状元、93名进士,陵川籍人士郝经是我国宋元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史学家,著有《续后汉书》《春秋外传》等著作。
2018年9月7日,山西省政府正式批准陵川县退出“省定贫困县”并向社会公告。 [2] 2019年12月31日,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020年,陵川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6亿元,年均增长7.5%。
中文名陵川县行政区划代码140524行政区类别市辖县所属地区山西省晋城市地理位置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带面 积1751 km²下辖地区7镇4乡,312个行政村和7个社区政府驻地崇文镇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著名景点崇安寺、王莽岭、棋子山风景区、红叶风景区等车牌代码晋E地区生产总值48.6 亿元(2020年)方 言晋语邯新片人 口204825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历史沿革
陵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塔水河遗址、西瑶泉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2.6万年前旧石器晚期人类就在此居住.塔水河遗址位于今陵川夺火乡塔水河畔,1985年出土了一个六龄童头盖骨化石及大量哺乳类动物化石、石制品、灰烬层、烧骨、破碎骨片等。
陶唐时代,尧分天下为九州,属冀州之域,陵川地区是尧舜两个部落的地盘。
舜建虞朝,舜帝继承尧制,肇启天下为十二州,此属冀州。
夏商两代,均为冀州所领,且属于 “王畿”之地。
西周初期,陵川地区属于晋国的封邑。后为北狄所据,至春秋中期复为晋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韩、赵、魏被正式册命诸侯,三分晋地,陵川地区当时隶属于韩。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将白起伐赵,上党太守冯亭为了联赵抗秦,即以17城归赵,陵川地区为赵所有。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长平大战后,陵川地区归于秦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天下,推行郡县制,陵川地区属上党郡。
西汉初期,汉武帝始置并州,领上党、雁门、河东等郡,陵川地区划归上党郡泫氏县。东汉大致沿用西汉旧制。
三国时期,陵川地区属曹魏。
西晋政权建立后,泫氏县仍属并州上党郡。晋光熙元年(306年),陵川地区为前赵领土。晋永嘉五年(311年),刘渊族人刘翟攻陷长安,前赵之平阳以东地区皆归羯人石勒,陵川地区也在其内。
东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建赵国于邯郸,史称后赵,陵川地区属后赵。东晋孝武十一年(383年),西燕慕容永称帝,分平阳与上党,始置建兴郡,陵川地区称泫氏县,属建兴郡。
北魏永安二年(529年)罢建兴郡为建州,领高都、安平、长平、泰宁四郡。由原泫氏县分置平高县,二县都隶属建州长平郡,郡治设于泫氏。陵川地区当时划归平高县。北齐末,改平高县为高平县,并把泫氏县并入。
北周灭北齐后,于周建德三年(574年)并高都、长平二郡置高平郡,属建州,陵川地区为建州高平郡所辖。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天下郡,改建州为泽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划高平县东部置陵川县。陵川立县不久,于隋大业三年(607年)又废州改郡,泽州改置为长平郡,陵川属长平郡。隋义宁元年(617年),长平郡复改为泽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分泽州为盖、建、泽三州。于高平置盖州,领高平、丹川、陵川、盖城等四县。其中的盖城县为设置盖州的同时,在陵川境内西南部新置县,其范围大部在陵川,包括高平、丹川两县接近陵川边境的一些地方。盖城县治在今陵川西南21.5千米的盖城村。武德六年(624年)建州废入盖州。武德九年,并废丹川、盖城两县。原盖城县所领的地区,分别划归陵川和高平二县。贞观元年(627年),盖州废入泽州,全国分为10道,泽州陵川县属河东道所辖,州治由端氏迁回晋城。天保元年(742年),泽州改高平郡,陵川县属高平郡所辖。唐乾元元年(758年),高平郡复为泽州,陵川县复属泽州。
五代十国时期,陵川沿革时有变更。唐末属泽州、隶昭义节度、河阳节度等。后晋属泽州、昭义军。当时因梁、晋时常争夺泽州,陵川县时属梁,时属晋,时属时间都不长久。
宋太宗时,划全国州郡为15路,陵川归河东路泽州(或称高平郡)所领。
金天会五年(1128年),泽州改南泽州,陵川属南泽州,天德三年(1151年),复为泽州,陵川县属之。元光二年(1224年),升泽州为忠昌军节度,陵川属忠昌军节度。
元纪祖中统元年(1260年),置泽州司侯司。陵川县隶泽州司侯司,属河东山西道,为腹里。元代确立行省制度后,陵川仍隶泽州司侯司,属中书省平阳路。元大德九年(1305年)改属中书省晋宁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泽州直隶州,直属于山西布政使冀宁道,陵川县隶属于泽州直隶州。
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泽州府,陵川为山西省泽州府所辖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等5县之一,直至清末未变。
民国三年后,撤销泽州府。山西分为雁门、河东、冀宁3道。陵川属山西省冀宁道管辖。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裁道,实行省、县二级制,陵川又直接归山西省政府辖领。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山西实行专署建制之后,陵川属山西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该专署原为阎锡山所辖政权机构,不久变为共产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政机构。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爆发后,陵川成了国民党晋东南和豫北一带的活动中心。国民党在其所占领的地区,设立了军区设计委员会。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日军侵占陵川后,把陵川划归上党道。1943年,太行抗日根据地为适应抗战形势需要,在原陵川和高平两县边境划出一部分,设立陵高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陵川全境解放,太行解放区日益扩大,行政区划作了新的调整,废陵高县,恢复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以前的建置。1945年12月,属太行第四专区。辖7县1市(除陵川之外其余都在豫北),专区初驻沁阳紫陵镇,后移焦作。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焦作之后,一度迁至陵川盖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下半年,撤销边区建制,成立华北人民政府之后,陵川划归太行第三专区。太行三专区所辖各县在原晋东南地区。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后,撤销太行行署,恢复原山西省建制,陵川归属山西省第三专区。
1958年省府调整行政区划,改为晋东南专区,陵川仍归其属。
1958年11月,于原陵川地区设陵川联社。
1959年2月,改为陵川公社。1959年7月20日,陵川县恢复原建制。
1985年4月,晋东南地区撤销,陵川归晋城市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1年,调整陵川县乡镇行政区划,由5镇13乡调整为9镇3乡,乡镇平均人口2.09万人,平均面积146.43平方千米:撤销曹庄乡、城关镇,合并设立崇文镇。撤销丈河乡、附城镇,合并设立新的附城镇。撤销侯庄乡、潞城乡,合并设立潞城镇。撤销横水河乡、马圪当乡,合并设立新的马圪当乡。撤销马武寨、古郊乡,合并设立新的古郊乡。撤销冶头乡、六泉乡,合并设立新的六泉乡。撤销杨村乡,设立杨村镇。原礼义镇、平城镇、西河底镇、秦家庄镇、夺火乡镇建制保持不变。
2012年,陵川县辖7镇5乡,410个行政村,1312个自然村,总户数量级61729户,其中农户57903户,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6万。
2021年5月,撤销秦家庄乡,并入平城镇。
区划详情
2013年,陵川县辖7个镇:崇文镇、礼义镇、附城镇、西河底镇、平城镇、杨村镇、潞城镇。5个乡:秦家庄乡、夺火乡、马圪当乡、古郊乡、六泉乡。377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东北部,太行山南端绝顶,北靠长治市界,东南与河南省辉县、林县、修武毗邻。2013年,陵川县辖7镇5乡,陵川县总面积1751平方千米。
地形
陵川县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势,东北部最高峰板山,海拨1797.9米,南部最低点甘河破屋海拨691米。平均海拔1058米。陵川县东部为石山区,中部为土石丘陵区,西南部为平川区。
气候
陵川县气候温暖偏寒,大陆性气候较为明显。霜期16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600~700毫米,≥10℃有效积温2755℃,年平均气温7.9℃左右,冬暖夏凉。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2013年,陵川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51.07%,木材蓄积量148万立方米,不仅有天然林,人工林,乔木,灌木,而且南国热带特有的红豆衫。
矿产资源
陵川县已发现的地下矿产达12种,主要有煤、铁、硫、铝、粘土、大理石、硅石等,石灰岩探明储量36亿吨,白云石14亿吨,铁矿石9000万吨,铝土矿1800万吨,电石灰岩9040万吨,煤炭可开采量1.8亿吨。金、银、铜矿,硅、云母、花岗岩、铝钡土的储量也相当可观。
人口
据2013年人口抽样调查,2013年末陵川县常住人口为233719人,其中,城镇人口86376人,乡村人口146983人。2013年陵川县出生人口2233人,人口出生率为9.58‰;死亡人口1467人,死亡率为6.29‰;自然增长率为3.29‰,性别比为107.01(以女性人口为100)。
陵川县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以回族、蒙古族为主。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陵川县常住人口为204825人。
经济
综述
2013年,陵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3亿元,比2012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亿元,比2012年增长7.3%,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3.9%;第二产业增加值10.9亿元,比2012年增长11.5%,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3.8%;第三产业增加值16.9亿元,比2012年增长5.4%,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2.3%。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1.82亿元,比2012年增长6.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86亿元,比2012年增长6.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4亿元,比2012年增长5.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76亿元,比2012年增长8.7%;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47亿元,比2012年增长7.2%。
2020年,陵川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6亿元,年均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亿元,年均增长11.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87元,年均增长6.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89元,年均增长8.9%。
第一产业
2013年,陵川县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2534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0882公顷,比2012年减少310公顷。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7399公顷,小麦种植面积278公顷。
2013年,陵川县全年粮食总产量11.83万吨,比2012年减产3.43%;其中,夏粮产量791吨,比2012年减产24.5%;秋粮11.75万吨,比2012年减产3.3%。2013年,陵川县全年油料产量1011吨,比2012年增产0.8%;药材产量3289吨,比2012年增产52.8%;水果产量2137吨,比2012年减产46.1%;蔬菜产量31480吨,比2012年增产2.55%。 2013年,陵川县全年肉类总产11923吨,比2012年增长36.8%。其中,猪肉产量10345吨,比2012年增长39.2%;牛肉产量88吨,比2012年下降44%;羊肉产量669吨,比2012年增长25.7%。2013年年末生猪存栏96595头,比2012年增长4.1%;生猪出栏116085头,比2012年增长13.9%。2013年年末牛存栏235头,比2012年下降75.2%;牛出栏155头,比2012年下降86.1%。2013年年末羊存栏59453只,比2012年增长18.4%;羊出栏49863只,比2012年增长40.5%。2012年年末禽存栏67.51万只,比2012年增长4.1%;禽出栏56.76万只,比2012年增长44%。2013年全年禽肉产量822吨,比2012年增长39%;兔肉产量95吨,比2012年增长69.6%;禽蛋总产量8099吨,比2012年增长37.8%;蚕茧总产量84吨,比2012年下降27%。
2013年年末,陵川县全县森林面积13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07%。2013年全年木材产量2528立方米,比2012年下降45.65%。2013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20公顷,比2012年下降28%;四旁植树65万株,比2012年下降35%;育苗面积380公顷,与2012年持平。
2013年年末,陵川县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1.48万千瓦,比2012年增长2%。机械耕地面积15840公顷,比2012年增长0.57%;机械播种面积12860公顷,比2012年增长3.71%;机械收获面积9660公顷,比2012年增长5.11%。全陵川县县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到10920万元,比2012年增长7%。
第二产业
2013年末,陵川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15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7216.7万元,比2012年同比下降2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9.3%,其中国有控股企业比2012年增长8.2%,非公有制企业比2012年增长15.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比2012年增长0.58%,重工业比2012年增长10.2%。
2013年,陵川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209万元,比2012年下降4.36%,其中:煤炭行业36898.7万元,比2012年下降36%;农副食品加工业15630.7万元,比2012年增长16%;化工行业17007.8万元,,比2012年下降1.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1808.9万元,比2012年下降1.7%;冶炼行业35862.9万元,比2012年增长60%。
2013年,陵川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6969.1万元,比2012年下降79.1%;实现利润-1252.9万元,比2012年下降105.7%;亏损企业亏损额6934.7万元,比2012年增长44.2%。
2013年,陵川县全县乡镇及民营经济增加值22.42亿元,增长4%;总产值67.89亿元,增长4.2%;营业收入58.13亿元,增长3.7%。
2013年,陵川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3亿元,比2012年增长29.2%。2013年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有2家,,完成总产值9224.2万元,比2012年增长102.9%;竣工产值5569.3万元,比2012年增长60.9%。
第三产业
2013年,陵川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9.98亿元,比2012年增长31.2%。其中:第一产业46870万元,比2012年增长11.8%;第二产业114356万元,比2012年增长24.3%;第三产业138532万元,比2012年增长46.6%。
2013年,陵川县全年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3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2013年完成投资10.1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3.7%。
2013年,陵川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9682.3万元,比2012年增长13.4%。分地域看,城镇92962.8万元,比2012年增长13.6%;乡村46719.5万元,比2012年增长13.1%。
2013年,陵川县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2012年增长24.5%,服装鞋帽、针、纺织类比2012年增长12%,化妆品类零售额比2012年增长9.7%,日用品类比2012年增长22.9%,汽车类比2012年增长2.9%,石油及制品类比2012年下降8.7%,文化办公用品类比2012年下降57.2%,书报杂志类比2012年增长9.8%,机电产品及设备类比2012年下降16.2%,其它类比2012年增长22%。
2013年,陵川县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582.5千米,2013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86亿元,比2012年增长6.7%。
2013年,陵川县全县邮电业务总量11953.94万元,比2012年增长22.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41万元,比2012年增长13.73%;电信业务总量10412.94万元,比2012年增长23.98%;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7840户,2013年年末达到185754户,比2012年增长34.7%;陵川县全县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7308户,增加5654户,比2012年增长26.1%。
2013年,陵川县全年旅游企业个数为16个,共接待旅游人数275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173.2%,实现旅游总收入6.25亿元,比2012年增长46.4%。
2013年年末,陵川县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3106万元,比2013年年初增加19179万元,比2012年增长2.8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8479万元,,比2013年年初增加48293万元,比2012年增长12.07%。各项贷款余额261198万元,比2013年年初减少2178万元,比2012年下降0.83%。
交通运输
2013年,陵川县干线公路有沁辉公路,境内全长352千米。有省道4条121千米,县道9条231千米,有出省客运班车线5条,出县班车线9条,县内班车线19条。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3年,陵川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8所,其中:中学17所,小学127所,幼儿园和其他42所。陵川县共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人数35175人,2013年高中招生数1936人,高中毕业生数1899人;初中招生数2826人;初中毕业生数3299人;职业高中招生数156人;职业高中毕业生数225人;小学招生数2166人;小学毕业生数3919人;在园幼儿5040人。2013年末全县教职工人数2977人,公办教师2564人,社会办学41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99.8%。
科学技术
2013年,陵川县科技三项经费支出600万元,比2012年增长9.1%。2013年完成各类科技项目114项(国家和省级各1项,市级21项,县级91项)。
文化事业
2013年,陵川县共有文化馆1座,公共图书馆1座,总藏书量3.2万册。博物馆1个。
医疗卫生
2013年,陵川县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474个,床位652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29人,每千人拥有病床2.8张,每千人拥有医生数6.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91%。村卫生室覆盖率100%,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99%。陵川县县的儿童“七苗”全程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均达到了97%。碘盐覆盖率达到100%、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9.4%、各种地方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3年,陵川县拥有室内体育场馆1个,各级裁判员53人,各级举办运动会14次。
旅游资源
崇安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陵川县城中的卧龙岗上,居高临下,俯瞰全城,为陵川大寺之首。历经重修和扩建,崇安寺现存主要建筑为明、清遗物,但也部分地保留着宋、金原作。全寺分为两进院,中轴线前为山门“古陵楼”,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二层三重檐,彩色琉璃剪边。两侧为钟楼二楼,钟楼内现存宋崇宁年间所铸一大铁钟,上饰文字和花纹,中轴线一进院为过殿,两侧为东西插花楼,东插花楼毁于抗战前兵火。二进院为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屋顶形制分别为单檐歇山顶和悬山顶,大雄宝殿后有一随唐浮雕石佛龛,为一佛二弟子。
棋子山,棋子山古名棋子岭、谋棋岭,位于距山西省陵川县城17千米的六泉乡西南。相传为殷商贵族箕子封地。周武王灭商后,箕子曾避居于此,摆布石子,推演天文。棋子山正在成为世界围棋起源纪念地、历史文化名人箕子纪念地、当代围棋文化与赛事活动中心。
棋子山山势平缓,主峰海拔1488米。山上松树成林,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经国家有关部门考察论证, 陵川棋子山为中国围棋发源地。棋子山方圆数十里之内,颜形成酷似班固《奕指》及《围棋辞典》所称的天然棋石俯拾即是。
景区以围棋起源地、箕子纪念地、度假疗养和森林避暑景观为特色,是融围棋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锡崖沟景区位于山西省陵川县东南,与河南辉县接壤,面积10.6平方千米。旧县志里这样讲:“东有马东岭之屏障。西有桦山之阻隔,北有王莽岭之险峰,南有青峰巍之对峙。四山夹隙之地称日锡崖沟,因地势险恶,绝路,沟人多自给自足,自生自灭。“天坑型”的地形环境,使得这里的小气侯温和,水量丰沛,植被茂密,湖光山色,小桥流水,如至江南。村中一条大峡谷,由北向南伸展,如天坑之地缝,深处可达200几十米,震旦纪红砂岩壁东西对应,曲折排列,窄处几米,宽处200多米,如一条苍凉的时空隧道,无尽延伸,湮没于河南境内。
然而,最值得称道的是锡崖沟人历时三十年用手指在绝壁上抠出的一条挂壁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人与大自然抗争的英雄壮歌,被称为“当代愚公,人间奇迹”。
佛子山区风景区以陵辉公路为主的要旅游线路的风景区,西起陵川县杨寨河,东至晋豫两省交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陵川人民改造大自然的奇迹。该路全长33.3千米,有过洞天福地,上空壁立千仞、壁岩如削,脚下泉水叮咚、吐玑喷玉,弘业门、灵佛洞、卧龙洞、踞虎关、淳江洞、飞瀑长廊等14个遂道,30多座形态各异的桥涵纷纷比奇。在旧时关隘“嘴上隧道”附近,两岩峰崇岭峻,悬崖壁立,漳谷深险,坡度急陡,河水从落差65米的峭壁上直泻而下,漾如飞烟,形成了著名的古称八景之一——“灵泉瀑布”。这里修建的东双脑水电站,工程险巧构成一大奇观。在路北隔河以下,二十里秀水随路而下,绕山转壁,波澜不惊,被人们称为“小漓江”。
王莽岭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古郊乡境内,因西汉王莽赶刘秀到此地安营扎寨而得名。包括王莽岭、锡崖沟、昆山、刘秀城四个景系,由晋城市兰花集团2003年开始经营开发。总面积150多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700余米,最低处跌入河南省辉县市境内仅300米左右,是南太行的最高峰,风光秀 丽,景色诱人。这里的云海、日出、奇峰、松涛、挂壁公路、红岩大峡谷、立体瀑布,形成了八百里太行最著名的自然景观,素有 “清凉圣境”、“避暑天堂”“世外桃源”、“太行至尊”之美誉。毛泽东生前秘书、当代诗坛领袖李锐畅游景区后称赞道:“不登王莽岭,岂识太行山。天下奇峰 聚,何须五岳攀。”
王莽岭风景旅游区,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精品红色旅游示范点。
著名人物
卫恒(1915-1967)原名魏来玉,陵川县沙泊池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其父王长居,靠打短工维持全家生计。幼时,因难以糊口,卫恒被送给附城村的一个魏姓亲戚,当了养子,并改姓魏,魏家生活较为富裕,卫恒8岁到本村初级小学读书。养父染上赌博、抽鸦片等恶习后,家境日渐败落。后在生父及胞兄的支持下,得以读完陵川县第一高小附设的二年制简易师范。毕业第二年,卫恒到本县马庄、双泉村任小学教师。
卫恒曾任山西省副省长、代理省长,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兼任山西省政协主席。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七大、八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1月30日被迫害致死。中共山西省委两次做出决议,为其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郝经(1223——1275):字伯常,泽州陵川县(今山西晋城市陵川县)人。家世业儒,其祖父郝天挺是元好问之师。元世祖忽必烈为皇弟时,在藩府中召见郝经,对他所陈述的治国方略极其赏识,即位后,授予翰林侍读学士之职,并派遣他为国信使,与南宋谈判。入宋后遭拘禁达十数年,始终不屈身辱命,宋崩溃之际始归朝,不久卒。有《陵川集》。 [1]
参考文献
- ↑ 《中国影像方志》 第415集 山西陵川篇,搜狗, 2020年01月01日 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