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岩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岩爆是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岩爆,也稱衝擊地壓,是一種岩體中聚積的彈性變形勢能在一定條件下突然猛烈釋放,導致岩石爆裂並彈射出來的現象。岩爆是深井礦山面臨的主要安全隱患之一。輕微的岩爆僅有剝落岩片,無彈射現象,嚴重的可測到4.6級的震級,烈度達7~8度,使地面建築遭受破壞,並伴有很大的聲響。岩爆可瞬間突然發生,也可以持續幾天到幾個月。發生岩爆的條件是岩體中有較高的地應力,並且超過了岩石本身的強度,同時岩石具有較高的脆性度和彈性,在這種條件下,一旦地下工程活動破壞了岩體原有的平衡狀態,岩體中積聚的能量釋放就會導致岩石破壞,並將破碎岩石拋出。

發生條件與原因

發生條件

(1)近代構造活動造成深部礦岩內地應力較高,岩體內儲存着較大的應變能,當該部分能量超過了岩石自身的強度時,就會發生岩爆事件;

(2)堅硬、新鮮完整、裂隙極少或僅有隱裂隙,且具有較高的脆性和彈性的圍岩,能夠儲存能量,而其變形特性屬於脆性破壞類型,當因工程開挖解除應力後,由於回彈變形很小,極有可能造成岩石爆裂並彈出;

(3)如果地下水較少,岩體乾燥,也容易發生岩爆;

(4)開挖斷面形狀不規則,大型洞室群岔洞較多的地下工程,或斷面變化造成局部應力集中的地帶,是岩爆容易發生區域。

發生原因

發生原因:圍岩強度適應不了集中的過高應力而突發的失穩破壞。

防治措施:應力解除、注水軟化和使用錨栓—鋼絲網—混凝土防爆支護等。

特點

深井礦山岩爆有如下特點:

(1)突發性

在未發生前,並無明顯的i正兆,甚至可能聽不到空響聲,一般認為不會掉落石塊的地方,也會突然發生岩石爆裂聲響,石塊有時應聲而下,有時暫不墜下。

(2)部位集中性

雖然岩爆發生地點也有距新開挖T作面較遠的個別案例,但大部分均發生在新開挖的工作面附近。常見的岩爆部位以拱部或拱腰部位為多。

(3)時間集中性與延續性

岩爆仵殲挖後陸續出現,多在爆破後24h內發生,延續時間一般為1~2個月,有的延長1年以上,事前一般無明顯預兆。

(4)彈射性

岩爆時,岩塊自洞壁圍岩母體彈射出來,一般呈中厚邊薄的不規則片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