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崗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崇崗鄉位於永德縣東南部,地處老別山脈南段、東南坡、南汀河中游西岸,是永德縣,耿馬縣,鎮康縣三縣結合部。下轄崇崗村、龍竹窪村、團樹村、軍撈村等十一個行政村。[1]
行政區劃
崇崗鄉位於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東南部,地處老別山脈南段東南坡南汀河中游西岸,是永德、耿馬、鎮康三縣結合部,轄崇崗、黑龍、麻櫟林、大落水、包山、忙蚌、蒿子壩、龍竹窪、軍撈、龍竹棚、團樹10個行政村。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經濟作物有茶葉、橡膠、核桃。
地形地貌
總體大觀是南汀河西岸一面坡,地理坐標東經99°26′、北緯23°52′,東南與耿馬縣勐撒鎮隔南汀河相望,與勐簡鄉村寨相連,南與鎮康軍賽隔南榨河為鄰,西與德黨鎮、大山鄉相接,北與班卡、大雪山兩鄉山水相依。境內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764米(銅廠山頂)、最低海拔540米(南榨河匯入南汀河處)。轄區面積312.4平方公里,人口居住地最高海拔2460米(上包山),是永德縣人口居住地海拔最高點。最低海拔550米(戶等),鄉政府機關駐地海拔1830米。
氣候總體屬南亞熱帶和亞熱帶交匯的河谷季風氣候,小區立體分布典型。受南汀河氣流的影響,氣候隨海拔高低而成冷、溫、熱垂直成層分布,即沿河濕熱、半坡溫熱、高山冷涼。全年降雨量充沛,多集中於6-10月份,冬春少雨。
鄉境主要河流有南汀河與忙東河,南汀河從東北的忙蚌村獵神壇過口起,由東北向東南流,鄉境內流長約35公里,是崇崗鄉和耿馬縣的主要分界線;忙東河發源於大山鄉稅房壩,從南向北流,流長10公里,是崇崗鄉與大山鄉、班卡鄉的部分界線。兩水系在境內共有大小支流共12條,其中主要有班福河、龍竹窪河、南把河、南榨河等,支流總長89.5公里。[2]
歷史沿革
1952年劃入老鎮康縣,置耿馬河外東區(簡稱耿東區),1956年改稱崇崗區,1959年設崇崗公社,1964年為永德縣崇崗區,1969年稱向陽公社,1971年為崇崗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改鄉。
農村經濟
全鄉按熱、溫、冷氣侯劃分,海拔在1400米以下熱區地帶,土地面積約16.4萬畝,占轄區總面積的35%左右,是橡膠、甘蔗、胡椒、大豆主要種植區;海拔在1400米至1800米的溫帶,面積約21.06萬畝,占轄區總面積的45%左右,是茶葉、泡核桃、烤煙和大小春糧食主產區;海拔1800米以上的冷涼山區面積約9.4萬畝,占轄區總面積的20%左右,是白花木瓜、冷涼水果、低毒大麻主產區。截止2009年,全鄉已建成產值上千萬元產業4個:橡膠3.5萬畝,甘蔗4萬畝,茶葉1.5萬畝,核桃7.8萬畝。全鄉2008年末經濟收入8007萬元,人均純收入1976元。人均占有糧食268公斤。[3]
特色產業
崇崗鄉立足區位優勢,山壩結合,發展泡核桃、橡膠、甘蔗、白花木瓜、畜牧、茶葉、烤煙、低毒大麻等特色經濟產業,靠特色賺錢。
泡核桃
2001年,鄉黨委政府結合國家退耕還林政策,把泡核桃種植作為全鄉的一項主導產業來抓。在大梁子山統一規劃,連片種植泡核桃12000畝,並根據村規民約制定《管護措施》,聘請管護員加強管護,又新種植泡核桃6000畝,使全鄉泡核桃種植累計達2萬畝,實現產值320萬元。種植大戶李根有在原來已種植20畝的基礎上又種植了100畝,還聘請了兩名管護員倍加管護,他指着正在茁壯成長的泡核桃苗對筆者說,以前種植的20畝每年得近2萬元的收入,這次種植的100畝預計十年後將超過5萬元,成為他家的搖錢樹。
橡膠和甘蔗
崇崗鄉充分利用壩區南汀河谷經濟帶優勢,發展橡膠種植,新植橡膠3000畝,使全鄉橡膠種植達17000多畝,種植最多的團樹村達7847畝,人均種膠2.3畝。同時,實行種、產、供、銷一體化,在團樹、軍撈等地建成橡膠加工廠12個進行橡膠成品加工,帶動300多農民走出家門進廠務工,實現橡膠產值800萬元,膠農增收500多萬元。甘蔗是崇崗鄉南汀河經濟帶的熱區經濟作物之一,種植甘蔗2164畝,全鄉種植甘蔗5010畝,甘蔗產量15000多噸,產值400萬元。
畜牧業和茶葉
為加快畜牧業的發展,鄉里引進了凍精改良技術,從外地引進良種牛進行品種雜交改良。合理規劃豬的養殖,在山區以發展油葫蘆豬為主,半山區以三元雜交和油葫蘆豬相結合,壩區以三元雜交豬為主。拔出專項資金,重點培育養殖大戶,培育出肉牛養殖大戶70戶,養豬大戶90戶,養羊大戶30戶。全鄉大牲畜存欄12077頭,生豬存欄38768頭,山羊存欄4828隻,肉類總產量11000噸,畜牧業產值1350萬元。鄭光發是全鄉的養豬大戶,養肥豬100多頭,養豬讓他每年增收10多萬元,他在街邊蓋起了平頂房,購買了農用車。他高興的說:"是鄉里發展特色經濟引導他養豬,他家才過上了幸福的日子。"茶葉是該鄉的特色產業,也是主導產業之一。鄉里抓主台灣大有集團落戶永德契機,加大茶葉種植力度,建設高優生態茶園,全鄉種植茶葉12000畝,建成高優生態茶園4300畝,建成青毛茶葉加工廠(初制所)35個,茶葉產值530萬元,茶農增收400萬元。
白花木瓜、烤煙、低毒大麻
2005年,該鄉在大落水村種植白花木瓜1850畝,以毛糧集團白花木瓜基地建設項目,在包山、崇崗、軍撈建規劃建12000畝白花木瓜基地。烤煙發展態勢喜人,在黑龍、麻力林兩村種植烤煙784畝,產量1800擔,產值65萬元,畝產值867元,中上等煙葉比例占68%。低毒大麻試種得到成功,在包山村試種低毒大麻1020畝(雲麻1號),產值8萬元。同時,該鄉以團樹村為試點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育特色經濟林果,在該村種植早熟泡核桃120畝,泡核桃1005畝,西南樺600畝,柚木1002畝,紫膠250畝,胡椒450畝,楊梅1400畝建設高優生態茶園1130畝,其他經濟林果380畝,全村經濟林果種植面積達15732畝,人均經濟林果4.7畝。僅經濟林果一項團樹村農民增收就達350萬元。
萬畝核桃園
永德縣崇崗鄉依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建成了涉及5個村民委員會的大梁山萬畝泡核桃園。大梁山萬畝泡核桃園連片壯觀,技術含量高,被省上下來檢查的林業工程師稱為全省少有的種植亮點。
崇崗鄉總人口30560人,其中農業人口占了98%,山高坡陡,土地貧脊,"種一山坡收一鑼鍋"成為其真實寫照,遇上自然災害顆粒無收現象時有發生。黨委政府也曾動員農民退耕還林、荒山造林,但因樹種不宜,技術水平低,加之缺水,滑坡,所以成活率極低。年復一年靠國家大批糧食救濟,這種輸血式的扶貧未能使農民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廣大農民仍在貧困線上掙扎。
大梁山核桃園共計完成開坑302170個,下種核桃苗302170株,蓋膜3777公斤,施肥4683635公斤,測算畝積13735畝。根據國家退耕還林政策,8年間,種植戶除管護好核桃和少部分田外,多餘勞動力可向外輸出。
人文地理
崇崗鄉境內的少數民族主要有佤族、德昂族,兩個民族均信奉小乘佛教,鄉境內有緬寺兩座。
德昂族和佤族每年除過"進窪" (關門節)、"出窪"(開門節)外,還要歡度潑水節。
關門節和開門節:德昂族的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從傣歷的九月十五日開始,寺院裡的佛爺停業外出,淨居念經,群眾則以食物、鮮花、錢物供佛,每七天小供一次,虔誠的老年信徒,住在佛寺聽大佛爺講經,直到傣歷十二月十五日(開門節)為此,開門節後,僧侶即可外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