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巴林镇原称巴里木,系索伦语(即鄂温克语)"神山、佛山"之意。巴林原为牙克石市下辖镇,2006年撤销巴林镇,将巴林镇原管辖的行政区域整建制并入博克图镇,在巴林设便民服务中心主持政府工作。巴林便民服务中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南麓,坐落在美丽的牙克石市南端,东与阿荣旗相邻,南与扎兰屯市接壤,距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20公里。现辖2个行政村、1个管委会、2个社区,共有居民3264户,8875人。党员166名,党支部10个,有蒙、汉、满、鄂温克、达斡尔等10余个民族构成。辖区面积2939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6万亩,草原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8%。地处中温带,属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年均气温-20℃,年降水量500MM,多集中在6、7、8三个月,由于地处高纬度,日照充足,年日照时间达2600小时,无霜期为90-110天。[1]

目录

乡镇概况

巴林原称巴里木,系索伦语(即鄂温克语)"神山、佛山"之意。巴林原为牙克石市下辖镇,2006年撤销巴林镇,将巴林镇原管辖的行政区域整建制并入博克图镇,在巴林设便民服务中心主持政府工作。巴林便民服务中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南麓,坐落在美丽的牙克石市南端,东与阿荣旗相邻,南与扎兰屯市接壤,距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20公里。现辖2个行政村、1个管委会、2个社区,共有居民3264户,8875人。党员166名,党支部10个,有蒙、汉、满、鄂温克、达斡尔等10余个民族构成。辖区面积2939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6万亩,草原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8%。地处中温带,属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年均气温1.0℃,年降水量500MM,多集中在6、7、8三个月,由于地处高纬度,日照充足,年日照时间达2600小时,无霜期为90-110天。

巴林地处滨洲线铁路沿线,博扎公路由主街道穿过,交通便利。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巴林喇嘛山风景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的雅鲁河畔,地处滨洲铁路沿线,302国道由主街道穿过,交通便利,是驱车去大兴安岭观森林、到呼伦贝尔看草原的主要路径,也是游客休闲度假的首选地之一。喇嘛山景区风光可以概括为"一山一寺一河":一山即为喇嘛山,被视为巴林的象征;一寺即为喇嘛山保安寺;一河即为雅鲁河漂流。登喇嘛山,漂雅鲁河,朝拜保安寺是游客必不可少的旅游项目。[2]

经济特色

近几年巴林镇地方经济开始向旅游业、林下产品加工业、农牧业产化、采矿业和适量发展工业等多元化方向发展。比较有特点是:

旅游业:巴林镇山清水秀,气候凉爽宜人,被誉为东北名胜,塞外明珠的喇嘛山就坐落在巴林镇东北部,距离镇区1.5公里,喇嘛山奇观是一亿年前的海底世界经地壳变迁而形成的,由28座大小造型各异、挺拔突兀的山峰组成,山体陡峭嶙峋,怪石峥嵘,峰峰有飞石,摩崖绝壁如刀削斧凿,峰峰有险洞似鬼斧神工。清澈的雅鲁河从山前潺潺流过,河畔两岸青山相对,浅滩相间。早春杜娟花悄然绽放,群山姹紫嫣红;盛夏雾游山间,水滴石上,绿草碧树相连,蓝天野花相映;金秋时节,水幽山淡,落叶飘花,夕阳残照,别有一番景致;严冬之际,冰封雪飘,银装素裹。大地宁静,山峰安详,游到此处,心旷神怡。其景色之幽绝、风光之独特、为整个东北地区仅有。泰岱之雄、匡庐之美、黄山之奇、峨嵋之秀在此均可见一斑。且各有千秋,不可取代。堪称大兴安岭第一名胜、塞外第一河山、北疆第一锦绣。故游过四大名山的人,面对喇嘛山亦有观止之感。喇嘛山旅游风景区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风景区,面积270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95%,是名符其实的天然大氧吧,年接待游客从1997年的几千人,到2010年达到八万人次。旅游产业初步形成,小镇现有接待床位近二千张。但到旅游季节仍需提前预定。其喇嘛山的云海和雅鲁河第一漂深受旅游客喜爱。

林下产品加工业:巴林镇林下产品主要有木耳、猴头、蘑菇、蕨菜、柳蒿芽、榛子、野生浆果等,而由利达公司生产的以压缩黑木耳为主要产品的林下产品已经获得美国市场准。巴林镇有着悠久的奶牛养殖历史,现奶牛存栏达3700头,每年出售商品奶8900吨,发展奶牛、肉牛规模养殖,在提高产量上下功夫,加强品种引进和改良,走舍饲圈养是今后发展的道路,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积极争取引进肉产品、奶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

采矿业方面:目前巴林镇有小型白灰矿一处,还有铅、锌、钼、铀、铜银等矿藏19处,下一步计划是建选矿场,开展有色金属采选深加工,发展矿石加工业。[3]

目前的现状:

巴林镇西山的三凉亭已被改成白色佛塔,远观起来在绿树丛林中特别显眼;保安寺大雄宝殿已经完工,引得周围的佛教居士纷纷来朝,牙克石,阿荣旗甚至更远的都有,此寺院坐落在巴林当地人俗称的"一道沟",尽管还没有完工,但是规模相当的雄伟,美中不足的是此寺院整个被划在景区里,如果旅游季节需缴纳一定的费用,但也可以顺便游览整个景区。

当地的人口主要是中年以上到老年人,商业不发达,但基本的衣食住行还是可以 保证的。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