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巴肯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巴肯山是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的一座小山,高约70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1]。山的西边是开阔的西池(West Baray),东南方丛林中是吴哥窟,从巴肯山顶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吴哥窟。巴肯山是耶输跋摩一世迁都的结果,他从罗洛寺群一带迁都到了巴肯山地区,罗洛寺一带当时已经修满了先王的建筑物,不太适合这位年轻的君主实现其城市规划。以巴肯山为中心的耶输陀罗补罗所在地,一直到15世纪,都是柬埔寨的首都。

中文名称:巴肯山

外文名称:Bakheng

地理位置:柬埔寨

著名景点:西池、巴肯寺

最佳游玩季节:11月至次年2月。

建议游玩时长:2小时

开放时间:16:00关闭

门票价格

门票包含在吴哥门票内。下午三点后买好门票,可以在当天傍晚免费进入。

景点简介

巴肯山(Bakheng)

巴肯山(Bakheng)是吴哥窟主要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可以骑大象上山。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后的第一座国庙,亦奠下后来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

山顶上的巴肯寺(Phnom Bakheng)虽然早已破败,但是它是高棉王朝移都吴哥建造的第一个都城的中心,被称为“第一次吴哥”。山的西边是开阔的西池(West Baray),东南方丛林中是吴哥窟。从这里向北可以望见泰柬边界。巴肯寺外有长650公尺,宽436公尺的长方形壕沟,可能是罗洛斯旧都建筑的防水患工程用在新建筑上,象征印度神话中环绕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的咸海,巴肯寺建立于平坦的山顶。

建在巴肯山顶的巴肯寺,体现了当时高棉人对山的崇拜。这座象征着整个宇宙的建筑,整个设计意图来自印度的曼陀罗式风格:

巴肯山建筑一共五层,底层有44座塔,其他各12座塔,一共是108座。

巴肯寺正对罗洛寺建筑群,它建造在吴哥古都附近的一座孤立的山上。位于吴哥城外南面,原为都城的中心,台基为金字塔式的五层,各层有塔,层层而上,极为壮观。在山顶可以俯瞰吴哥窟全景、吴哥古都和周围的景点,是看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地点。

游览方式

登上巴肯山有三种途径:一是沿略为陡峭的山路走约10 - 15分钟,山路虽不算十分难走,但对没有登山经验的人也有点挑战;二是沿坡度较平缓的良好小路走上,但路途较远;此外也可乘山下的“大象的士”,25 美元(2012年9月)的“车资”值得与否便见仁见智了。

无论选用何种途径,步步为营从狭窄和陡峭的阶级攀上庙宇顶则无可幸免。庙宇经过岁月的洗礼,已不见昔日的风采,但庙宇顶部的平台可从高处远眺吴哥窟。每逢晴天的黄昏日落时分,很多游客会来到山上欣赏吴哥日落,追忆这个失落的文明。由于这儿是看日出日落的宝地之一,每天临近傍晚都会挤满了游客和小贩,热闹得象个公园。

门票:使用吴哥窟的有效门票即可前往,多数人在前一天下午四点后买好,可以在当天傍晚免费进入,并欣赏巴肯寺的日落。

景点介绍

巴肯寺(Phnom Bakheng)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供奉湿婆的印度教寺庙。它是9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耶输跋摩一世建都吴哥后在巴肯山上建立的寺庙。巴肯山是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的一座小山,高约70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

从巴肯山顶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吴哥窟。庙山为陡峭的五级台基,正方形,高13米,底层长76米,逐层缩小到顶层长47米;陡峭的庙山象征须弥山。庙山顶部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台基四边中央,各有陡峭的五层石阶,每层十级,直通寺顶平台,每层石阶左右,守护着一对坐狮,有些石狮已破损,看不出狮子模样。

巴肯寺的108座宝塔,按严格的几何图案对称地布置:顶层的五座宝塔,一在正中,四角各一,如五点花;庙山的每一层正方形台基的四角,安置角塔,共20座角塔;四道五层阶梯的每一道每一层,各有一对宝塔伺立左右,共有阶梯宝塔40座;另有44座宝塔环立庙山四周。14世纪初元代航海家汪大渊访问真腊时称巴肯寺为“百塔洲”,当时的百余座塔还是金塔。今日不少宝塔已经残缺不全。

相关信息

位置:通王城

南门外西侧。

建造年代:9-10世纪。

所属宗教:印度教。

供奉:湿婆。

视频

柬埔寨巴肯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