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查理大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布拉格查理大学(捷克語:Univerzita Karlova v Praze;拉丁語:Universitas Carolina in Prague;英語:Charles University in Prague;德語:Karls-Universität Prag)于1348年成立,是捷克乃至中欧最古老的大學,也是捷克最大的大学。布拉格大学是欧洲顶尖大学科英布拉集团、欧洲大学联盟(英语:Europaeum)成员。布拉格大学在历史上诞生过很多著名学者和科学家。像第谷·布拉赫,约翰内斯·开普勒,伯纳德·博尔扎诺,恩斯特·马赫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都曾在此探索到他们的发现。布拉格大学的学生和教授在历史上诞生过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它已发展成了一所综合性的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现有五万余名学生在此就读。
查理大学隶属于欧洲常春藤联盟科英布拉集团,也是国际公立大学论坛、europaeum、4EU+联盟、欧洲大学协会、欧洲大学基金会及欧洲首都大学联盟成员,位列2021USNEWS世界大学排名[1]第210名。
學校历史概述
官方校史将查理大学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
- 1347年至1740年:中世纪和巴洛克式大学(神圣罗马帝国)
- 1740年至1918年:奥匈帝国国立大学
- 1918年至1945年:捷克斯洛伐克国立大学
- 自1945年以来: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国(1993-)国立大学
查理大学始建于1348年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四世统治时期,是阿尔卑斯山以北和巴黎以东的第一所大学。以博洛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为模型,最初它有四个学院:神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在查理之子温塞斯拉斯四世的领导下,捷克学术界的地位得到了加强。
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四世要求他的朋友和盟友教皇克莱门特六世在布拉格创建大学。1347年1月26日,教皇在布拉格建立了以巴黎大学为蓝本的大学,拥有中世纪标准的全部学院(即神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
1348年4月7日,波西米亚国王查理向已建立的大学授予世俗权力的特权和豁免权。1349年1月14日,他又以神圣罗马皇帝的身份再次颁布大学特权和豁免权。自19世纪以来,捷克的大多数资料来源(百科全书、一般史及大学本身的资料)更倾向于将1348年作为大学成立之年,而不是1347年或1349年。
当时的查理大学主要有几个民族:波希米亚民族、巴伐利亚民族、波兰民族和萨克森民族。所谓的波西米亚民族包括波西米亚人、摩拉维亚人、南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所谓的巴伐利亚民族包括奥地利人、施瓦本人、法兰克尼亚人和莱茵省的人;所谓的波兰民族包括西里西亚人、波兰人、鲁特尼亚人;所谓的萨克森民族包括迈森、图林根州、上萨克森州、下萨克森州、丹麦和瑞典的玛格丽特沼泽居民。其中,捷克族裔学生占所有学生的16–20%。帕尔杜比采阿诺什大主教(Arnošt)积极参与大学工作,要求神职人员做出贡献,并成为该大学的校长。
1359年晋升了第一届毕业生。讲座在各学院中举行,其中最古老的教学建筑以1366年成立的卡罗莱纳姆国王命名。1372年,法学院成为一所独立大学。
1402年,牛津布拉格的杰罗姆(Jerome)复制了约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的对白和三部曲。文学院院长扬·胡斯(Jan Hus)将Trialogus翻译成捷克语。
1403年,大学禁止其成员遵循威克利夫(Wycliffe)的教义,但他的学说继续流行。
在西方分裂中,波希米亚民族站在了瓦茨劳斯国王的一边,并支持比萨理事会(1409年)。该大学的其他民族宣布支持教皇格里高利十二世,因此对波希米亚人的投票为1:3。但是,胡斯和其他波希米亚人利用了瓦茨劳斯对格里高利的反对。根据1409年1月18日库特纳霍拉(Kutná Hora)的法令(德语:库滕贝格),国王通过授予波西米亚大师三票来颠覆大学宪法。其他三个国家的总和只剩下一票表决权,而之前每个国家只有一票表决权。这次政变的结果是外国(主要是德国)教授和学生的移民,于1409年5月成立了莱比锡大学。在此之前的1408年,该大学拥有约200名医生和贤士,500名学士和30,000名学生。现在它损失了这个数字的很大一部分,造成损失的人数从5000到20,000不等,其中包括46位教授。1409年秋天,胡斯当选为现在由捷克统治的rump大学的校长。因此,布拉格大学失去了最多的师生。从那时起,大学就沦为地位低下的地区性机构。很快,在1419年,神学院和法学院消失了,只剩下了文学院。
该大学在胡斯改革运动中进行了改造。宗教改革家扬·胡斯当时是这所大学的校长。在随后的社会和政治革命中,该大学被缩减为一个学院——文学院,成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学院的原型。
文学院成为胡斯运动的中心,也是胡斯派的主要教义权威。在1417-1430年间没有学位授予;有时只有八九名教授。查理四世的儿子西吉斯蒙德皇帝(Emperor Sigismund)将剩下的财产带入了他的个人财产,并取得了一些进展。费迪南德一世皇帝称耶稣会士为布拉格,在1562年,他们开设了一所学院,即克莱门蒂努姆。从1541年到1558年,捷克人文主义者Mattheus Collinus [德裔](1516-1566年)是希腊语教授。鲁道夫二世皇帝在布拉格定居时,又取得了一些进展。 1609年,教授的强制性独裁被废止。耶稣会学院于1616年成为一所大学,可以授予学位。
耶稣会士在三十年战争初期被驱逐出境,这场战争是由反天主教和反神圣罗马帝国的波希米亚人在布拉格发起的三十年战争初期。到1622年,耶稣会士对皇帝起了主要影响。1622年9月19日的一项帝国法令使耶稣会士对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的整个学校系统拥有最高控制权。卡罗林纳姆(Carolinum)的最后四位教授辞职,所有卡罗林纳姆大学和九所大学都去了耶稣会士。耶稣会士还获得了颁发学位,担任大臣职务和任命世俗教授的权利。
哈布斯堡皇帝鲁道夫二世把布拉格变成了一个文化大都市,大学与宫廷并驾齐驱。17世纪初,大学参与反哈布斯堡王朝运动和三十年战争。战争的结果使这所大学成为查理-费迪南德大学的一部分,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成立。所有四个前胡斯学院都恢复了,大学被改造成一所国家管理的教育机构。这一进程在1780年代随着约瑟夫二世皇帝的改革而达到高潮。
红衣主教恩斯特·阿达伯特·冯·哈拉赫(Ernst Adalbert von Harrach)积极反对大学与另一机构的联合,以及反对取消总理府的总理大权,并阻止起草金牛座以确认对耶稣会士的资助。红衣主教恩斯特(Ernst)资助了Adalbertinum学院,1638年,费迪南德三世(Ferdinand III)皇帝限制了耶稣会士的教学垄断。他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卡罗莱纳姆(Carolinum)的权利,财产和档案,使该大学在帝国保护者的保护下再次独立。在三十年战争的最后几年,布拉格的查理大桥受到了卡罗林奴姆和克莱门提努姆学生的勇敢捍卫。自1650年以来,那些获得任何学位的人都宣誓要维护每年更新的圣母无原罪。
1654年2月23日,费迪南德三世皇帝合并了卡罗莱奴纳姆(Carolinum)和克莱门蒂努姆,创建了由四个学院组成的单一大学,即查理-费迪南德大学。卡罗林纳姆当时只有文学院,是唯一在胡斯战争时期幸存下来的系。从此时开始,该大学将自己命名为查理-费迪南德大学(拉丁语:Universitatis Carolinae Ferdinandeae)。破旧的Carolinum于1718年以国家的名义重建。
17世纪初,大学参与反哈布斯堡王朝运动和三十年战争。战争的结果使这所大学成为查理-费迪南德大学的一部分,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成立。所有四个前胡斯学院都恢复了,大学被改造成一所国家管理的教育机构。这一进程在1780年代随着约瑟夫二世皇帝的改革而达到高潮。
1752年和1754年哈布斯堡王朝的大学重建和官僚主义改革使大学失去了许多以前的特权。1757年,多米尼加和奥古斯丁被任命为神学指导。但是,逐渐引入了开明的改革,这一过程在本世纪末达到高潮,甚至连非天主教徒也获得了学习权。1784年7月29日,德语取代拉丁语成为教学语言。在犹太人被允许入读之后不久,查理大学第一次允许新教徒进入。大学还承认需要创建捷克语言文学教席。利奥波德二世皇帝(Leopold II)于1791年10月28日通过一项法令成立了该教席。1792年5月15日,历史学家弗朗兹·马丁·佩泽尔(捷裔)被任命为主席,他于1793年3月13日开始授课。
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德国和捷克的学生为在查理-费迪南德大学(Charles-Ferdinand University)增添捷克语作为教学语言而奋斗。由于19世纪的人口变化,到1860年左右,德意志人在布拉格不再为多数族群。到1863年,查理大学用捷克语开设了22门讲课,其余的187门以德语授课。1864年,德意志人建议建立一所单独的捷克大学。但捷克籍教授拒绝了这一点,因为他们不想失去大学传统的连续性。
1848-1849年改革后,大学开始采用现代高等教育机构的形式。1882年,在捷克民族复兴的高潮,布拉格查理-费迪南德大学被分为两个机构:捷克语查理大学和德语查理大学(德语:Karls-Universität Prag)。到20世纪之交,两所大学都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德语查理大学教授之一是理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捷克语查理大学教授包括在民族解放进程中发挥突出作用的伟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18年成为捷克斯洛伐克首任总统的托马斯·马萨里克。
1848-49年改革后,大学开始采用现代高等教育机构的形式。1882年,在捷克民族复兴的高潮,布拉格的查理-费迪南德大学被分为两个机构:捷克语查理大学和德语查理大学(Karls-Universität Prag)。到20世纪之交,两所大学都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德语查理大学教授之一是理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捷克语查理大学教授包括在民族解放进程中发挥突出作用的伟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18年成为捷克斯洛伐克首任总统的托马斯·马萨里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捷克斯洛伐克成立,查理-费迪南德大学不复存在。查理大学(Univerzita Karlova v Praze)是独立后捷克语大学的名字,它取得了与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学术和研究机构相媲美的成果。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教授在极谱方面的发明,于1959年被授予诺贝尔奖。
无论是说德语的波西米亚人还是捷克人都不满意大学在1848年革命后所做出的双语安排。捷克人还拒绝支持1349个学生国家的重返社会的想法,而是宣称支持将大学保持在一起但将其分为一所德国人和一所捷克人分开的学院的想法。这将使德国人和捷克人都能保留大学的集体传统。但是,说德语的人很快就否决了这个提议,而选择了纯粹的德国大学:他们提议将查理·费迪南德大学分为两个独立的机构。
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根据Cisleithanian Imperial Council的一项法案,查理-费迪南德大学被分为德语查理-费迪南德大学(德语:DeutscheKarl-Ferdinands-Universität)和捷语查理-费迪南德大学(捷语:Českáuniversita Karlo-Ferdinandova)。该法案于1882年2月28日由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批准。两所大学彼此完全独立,享有平等的地位。这两所大学共享医学和科学研究机构,旧的徽章、灵气、图书馆和植物园,但公用设施由德国大学管理。捷克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是Václav Vladivoj Tomek(德裔)。
1890年,捷克语查理-费迪南德大学有112名教师和2,191名学生,德语查理-费迪南德大学则为146名教师和1,483名学生。两所大学都设有三个系;神学系直到1891年才被分割,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1909–1910冬季学期中,德国查理-费迪南德大学有1,778名学生;这些人分为:58名神学生,既是世俗的圣职,又是宗教信仰。 755名法学生; 376医学生;589哲学生。在这些学生中,大约有80名妇女。教授的划分如下:神学,普通教授7名,助理教授1名,文学士1名;法律,普通教授12名,助理教授2名,教授4名;医学,正规教授15名,助教19名,学士30名;哲学,常任教授30名,助理8名,讲师19名,讲师7名。捷克查理-费迪南德大学有4,319名学生;在这131名学生中,有属于神职人员和普通神职人员的神学学生; 1,962名法律专业学生; 687医疗; 1,539哲学的; 256名学生为女性。教授的划分如下:神学系,普通教授8名,讲师2名;法律,12名常规,7名助理教授,12名教授;医学,教授16名,助教22名,学士24名;哲学,29名常规人员,16名助理,35名讲师,11名讲师。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捷克斯洛伐克成立,查理-费迪南德大学不复存在。查理大学(Univerzita Karlova v Praze)是独立后捷克语大学的名字,它取得了与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学术和研究机构相媲美的成果。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教授在极谱方面的发明,于1959年被授予诺贝尔奖[2]。 希特勒吞并捷克带来了巨大损失。1939年11月17日,捷克所有高等教育机构因1939年10月28日的学生示威和医科学生Jan Opletal的葬礼而关闭。随后,学生和教师受到广泛迫害。查理大学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恢复活动。随着纳粹德国统治的结束,德语查理大学也不复存在,该大学于1939年加入德意志帝国大学联盟。
1948年政变中断了查理大学学术自由的复兴。当局长期对教研进行严格的思想政治控制,对国际交流和学术研究产生负面影响。1989年11月17日,忠于其学术自由传统的学生举行示威,反对极权政权,最终致其垮台。
1990年代以来,大学蓬勃发展,并大力促进国际合作。
院系设置
查理大学包含17个学院,分布在布拉格、比尔森和赫拉德茨-克拉洛韦:
- 天主教神学学院
- 新教神学院
- 胡斯教派神学院
- 法律学院
- 第一医学院
- 第二医学院
- 第三医学院
- 比尔森医学院
- 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医学院
- 药劑学学院(赫拉德茨-克拉洛韦)
- 文学院
- 自然科学学院
- 数学和物理学院
- 教育学院
- 社会科学学院
- 体育运动学院
- 人文科学[3]学院
地理位置
查理大学17个学院中的14个散布在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老城,皮尔森医学院位于西捷克州首府皮尔森,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医学院和药学院位于东捷克州首府赫拉德茨-克拉洛韦。
布拉格(英文:Prague;捷克文:Praha)是捷克首都,波西米亚地区首府,地处欧洲大陆中心,有“欧洲花园”之称,在中欧地区与维也纳和布达佩斯并列为三大经济文化中心。查理大学的创建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任期内,帝国首都搬迁至布拉格,老城及大学均由此兴建。
布拉格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城市,城内有众多的剧院、音乐厅,吸引了世界一流的名家来此献艺。城中还有众多的有丰富藏品的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展示了捷克人民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珍品。布拉格不仅是世界上千百万旅游者向往的旅游胜地,而且是许多国际会议和国际文化体育活动的东道主。布拉格历史文化中心包括布拉格城堡区、小城、老城、新城、高堡和犹太城六个城区,占地863公顷,是捷克最大的历史文化古迹建筑群
诺奖得主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查理大学教授,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 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查理大学学生、教授,由于在极谱分析方面的成就,获1959年诺贝尔化学奖
- 卡尔·斐迪南·科里:查理大学博士,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 格蒂·特蕾莎·科里:查理大学博士,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