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常河镇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常家河镇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最南端,交通便利,通甘谷路、常榜公路穿境而过,与甘谷、陇西、武山毗邻。气候特征为降雨少、温差大,光照充足,十年九旱,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山区,平均海拔约在1400-2200米之间。由于植被稀少,耕地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沟沿坍塌等自然灾害频繁。境内共辖19个村委会,166个村民小组,6623户,32495人,耕地面积10.4万亩,人均3.4亩。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2215万元,粮食播种面积5459公顷,粮食总产量93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544元;财政收入1486万元,财政支出1510万元。 基本概况 自然环境:常家河镇位于通渭县南部,距县城52公里,南与甘谷县接壤。西与与榜罗镇毗连,东北、北、西北与襄南、李家店、第三铺乡相邻。平均海拔1590米,镇政府驻地海拔1576.4米,年平均气温7.4℃,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降水量为444.2mm,总耕地面积为12.5亩,人均占有耕地3.46亩。总土地面积21.87万亩。

行政区划:全镇共辖22个行政村,1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170人。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6623户,乡镇总人口32495人,乡镇从业人员17611人。六通情况:19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通甘路、常榜路穿境而过,与常明路、曹阳路、常高路、阳袁路、常泉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社社通汽车。

中国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镇,固定电话、无线接入电话、小灵通电话相继开通,现有有线电视用户185户,卫星电视输转用户4914户,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以上,无线电话接入用户3515户,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户户通农电。

文教卫生:全镇共有中小学20所,其中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2012人,专职教师101人;初级中学3所,小学16所,在校学生6277人,专职教师250人;幼儿园1所,教师7人,幼儿 68人。农村适龄儿童人数5045人,适龄儿童入学人数499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有镇中心卫生院1个,乡村卫生机构22个,医生总数38人,其中主治医师3人,新修住院部大楼一座,设置病床数20张 常河镇民居 常河镇民居 。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2215万元,粮食播种面积5459公顷,粮食总产量93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544元;财政收入1486万元,财政支出1510万元。200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389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500万元。

名优特产:草编。[1] 农村经济以劳务和种植业为主,逐步形成了劳务、建筑、商贸三大产业,劳务经济已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2] 。

折叠编辑本段特色产业 常家河镇位于通渭县县最南端,属破碎梁峁丘陵地形,海拔在1400-2200 优质苹果基地 优质苹果基地 米之间,土壤PH值为7.0-8.5。年降水460.9毫米,大于县城所在地平襄镇的435.8毫米,相对较多。年均气温7.5℃,为通渭县最高(平襄6.6℃)>=5℃间隔天数207天。积温3080℃,为通渭县最高(平襄197天,2832℃),果品生产所需的光、热、水、肥基本条件在通渭县相对优越,适宜发展经济林果业。2008年以来,常河镇镇党委、镇政府充分挖掘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抓住春季造林的大好时机,在有关专业部门的论证支持下,决定在常河镇杏树湾建设800亩优质苹果基地,并把它作为贯彻生态立县战略、调整该镇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多方筹措资金5万余元,从静宁引进优质苹果苗木,无偿提供给群众。

折叠编辑本段文化事业 常家河镇自古以来,文化底蕴深厚,而勤劳的常家河人民对文化的认识层次较高,以 春节社火文艺表演 春节社火文艺表演 他们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建设家乡的征程做出了具大的贡献,而常河也因此被命名为"全中国体育先进乡镇"等殊荣。在2003年通渭县春节社火文艺汇演,常家河精彩的表演被各级领导所认同,曾一度荣获"优胜奖"。在其他文化活动中,诸如农民运动会,篮球运动会都别具风格,仅文化事业投入资金达20余万元,大大促进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代表一个地方群众的精神风貌,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书画艺术创作上,常家河也走在通渭县的前列,涌现出一批实力派书画家,如擅长人物绘画、隶篆见长的刘尚贤、张宏武等老一辈书画艺术家,也有不少中青年农民书画家相继出现。浓厚的文化氛围鼓舞了常家河人民的斗志,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促使常家河青年走出大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为国家奉献青春,如广东新华社主任记者王云峰等,据统计在全中国各行业工作的常家河籍人达8000余人,有的或政界、教育、外交等,由于文化的原由,这些人更是建设家乡的主力军,也是推动地方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开拓者。

折叠编辑本段科技事业 常家河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常 科普培训 科普培训 抓不懈。镇党委、政府把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作为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强化服务意识,每年举办科普培训4期,参训人员达5000人次,主要培训农机具的使用及果树栽培,塑料大棚种植,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等方面的知识,"十五"期间,培训星火骨干15000人次,绿色证书8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致富的良好势头。常河作为通渭南部干旱区,在农业增收方面仅科技的贡献率达70%左右,形成了以科技铺路,经济作物带动,示范点建设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链条,极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生产稳步增加,人均纯收入达1603元。

折叠编辑本段卫生事业 常家河镇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较快,现有大型卫生院1所,现有职工18人, 常河镇乡村卫生所 常河镇乡村卫生所 大专以上学历8人,中专10人,研究生在读2人,常家河卫生院医疗设备齐全,医疗技术于县级医疗水平可媲美,现有乡村卫生所25个,个体诊所10余所。常家河镇中心卫生院医疗设备及技术力量是通渭县18个乡镇最好的乡级卫生院。常家河镇的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为保障一方百姓的身体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常家河的环境卫生都有所转变,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爱美的常家河人非常注重卫生,大家都共同保持镇区的环境卫生经常清洁。常家河人的居家装饰、服饰等无疑也体现了讲究卫生,清洁的传统美德,这是一个地方卫生良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