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干城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干城乡位于古浪县城东南方,毛毛山脚下。东邻新堡乡,南与天祝县东大滩乡接壤,西依横梁乡,北连大靖镇和裴家营镇,面积约179.2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居于干城村(原名干柴洼)。[1]

中文名称: 干城乡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 甘肃省武威市

下辖地区: 16村委会

政府驻地: 干城村

电话区号: 0935

面 积: 179.2平方公里

方 言: 古浪话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火车站: 武威站

车牌代码: 甘·H

平均海拔: 2700米

乡镇简介

干城乡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

自然条件

干城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部系连绵起伏的毛毛山支脉,水源比较丰富,北部山大沟深,陡峭险峻,水资源短缺。平均海拔2700米。年降雨量200至300毫米,无霜期130天左右。总的气象特征为春季少雨多干热风,初夏干旱,深夏多雹,秋季有连绵阴雨天气,冬季干冷少雪,年平均气温2.8℃。境内无天然林,人工林覆盖面积约3140亩。总耕地面积52510亩。

机构编制

乡党政机构设四办一部,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发展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乡人民武装部。乡经委与经济发展办公室合署办公。现人员编制总额为15人,其中领导职数10人。县直机关及事业单位派出机构有乡财税所、乡农科站、乡农经站、乡广播站、乡宣传文化站、乡计划生育服务所,共有工作人员1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人)。

行政区划

干城乡现辖16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33个自然村,3684户,1670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5人,土族、藏族等少数民族32人。

经济状况

干城乡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种植收入、畜牧业收入和劳务输出收入为主。豆类生产和规模养羊是全乡两大支柱产业。二00二年粮食总产572万公斤,亩产109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14公斤。羊只存栏11000只,生猪存栏3978头,大牲畜存栏3800头(匹)。总产值1465万元,人均纯收入708元。乡级财政收入48.6万元,其中农业三税收入43万元,工商税收5.6万元。

社会状况

文化、教育、卫生、通讯、农业、交通发展迅速。现有县立完全中学一所〈古浪四中〉,教职工56人,在校学生933人。小学20所,教职工120人,在校学生257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8%。乡宣传文化站被省文明办树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样板工程,现将图书阅览、文体活动、娱乐活动、宣传教育于一体,成为全乡文化活动中心。二00一年底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为纪念一九三六年十月红四方面军西征途中干柴洼战斗〈主战场在娘娘庙〉而修复的娘娘庙及修建的干柴洼红军烈士陵园不仅成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墓地之一,而且成为干城一大景点。建有乡中心卫生院一所,医护人员14人,村级卫生所16所,个体诊所18所,乡村医生29人。已开通程控电话120门,移动通讯网络正在建设,农电线路延伸至各自然村。十(十八里)--条(条山)公路横穿该乡腹地,华(藏寺)东(大滩)公路纵跨境内与"十条"路连接。乡政府所在地成为本县干城、新堡、横梁及天祝县东大滩、松山两乡的文化贸易中心。

扶贫状况

干城乡是全县尚未脱贫的乡镇之一,历届县委书记联系本乡的工作,全方位扶贫,实现稳定脱贫是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2002年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后劲,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着力移民搬迁,实施异地开发,拓宽劳务市场,稳定劳务收入,做为扶贫工作的主要举措。投资100万元,建成东大滩村整村推进扶贫示范工程;投资50万元建成大滩河、干直河小流域治理工程;投资20万元建成干城至上夹沟乡村道路8公里;给贫困户购置太阳灶600台,在永丰村新打集雨节灌水窖78眼,氟病改水178眼,配套手压泵178台;在干城村打机井1眼,埋设自来水管道,该村现正在抓紧入户施工;在本县张家沟东梁开发土地1268亩,搬迁移民102户,460人;在本县马路滩七墩台购买私人农场一处,现已组织移民搬迁;在金鱼村、上夹沟村退耕还林1000亩,在芦草水村、石碑湾村退耕还草500亩,种草400亩,进行畜种改良,发展规模养殖;并且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条件的"双低"油菜、地膜洋芋、针叶豌豆等高效农作物。以上重点工程的实施为全乡稳定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乡贫困人口有382户,1721人,贫困面为11%。

存在问题

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承灾能力差仍然是该乡存在的主要问题。北部山区人畜饮水困难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大鱼村旧寺沟的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移民搬迁势在必行,但后劲不足,村道路建设严重滞后,返贫现象十分严重。

发展目标

继续加强以农田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申报项目,在具备条件的大鱼、青土坡、上夹沟等村进行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建设,努力搞好移民搬迁及与之配套的生态工程建设,北部山区退耕还草、南部山区退耕还林,把退耕种草,规模养殖及调整种植结构,开发豆类生产基地发展成为全乡的支柱产业。逐步解决北部山区六村的人畜饮水困难,把乡村道路建设做为全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实。努力实现一年稳定脱贫,三年实现双八百,五年钱粮超一千,十年整体奔小康。

视频

甘肃省古浪县干城乡大鱼村2012社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