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生活在母亲怀里(于跃)
作品欣赏
幸福的生活在母亲怀里
奶奶死的时候81岁,说起来也算喜丧了。送走奶奶,我们总以为母亲该轻松了。可每当提起奶奶,母亲总是泪汪汪的。母亲说奶走后,她心里总空得慌。我能理解母亲,这些年来,母亲和奶奶真是有感情的。
母亲7岁上就没了娘,看着别的孩子都有娘入肉入骨的疼着、爱着,她做梦都想有个娘。母亲嫁给父亲后,就真的把奶奶当成了自己的亲娘。奶也没把母亲当成外人。奶奶一共生了四个儿子,没有女孩。母亲常说:“80岁的人还想要个老娘呢,有娘知冷知热的疼着、念着,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主心骨。”常言说“有钱难买婆媳和”。母亲总是对我们这些做儿女的说:“草棒竖起来还有个高低,谁如果没了老少,那是要遭雷劈的。”母亲这朴素的尊卑长序,道德良知,很早就在我们兄妹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种子。
母亲是从旧社会走来的媳妇,在那个“婆婆时代”,媳妇的日子可是不好熬。老人们说那时婆婆绝对有说一不二的权利。用父亲的话说那时奶奶脾气有点凶。母亲不仅要在家里照顾老人,管束孩子,还要下地干活,很是辛苦和委屈。可母亲却解释说:“居家过日子哪有个不磕磕碰碰的。腮帮子和牙再近,不也有打架的时候?长辈就是长辈,晚辈就应该有个晚辈的样子。”母亲总是对那个曾留下深深时代烙印的婆媳关系报以充分的理解和宽容。
爷爷支撑着这个家,给他的三个儿子盖上新房,娶上媳妇,就耗尽心力,撒手人寰,永远倒在了为四叔盖新房的目标里。可人家媒婆一再给奶奶说,没有房子,姑娘不进家门。失去靠山的奶奶一下子没了主意。只好跟父亲说:“长兄如父,你该拿主意。”父亲无奈的看看我母亲。母亲似乎成了精神领袖,做出了一个让全家人都非常佩服的重大决定:“房子给四弟,娶媳妇要紧,只要我们有手,就不怕没地方住。”奶奶功成名退,总算可以放心了,父母从此接替了全家的担子。奶奶每当提起这一段,我们总觉得母亲蛮有母仪之风,长者风范。
岁月对老人的剥蚀和摧残总是那样的毫无情面。在岁月的重压中,为孩子们付出了太多的肌体,最终失去了活力。奶奶摔倒在地上瘫痪了。街坊四邻都说:“老太太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这抬手动脚都要让人伺候,没个闺女,这脏了净了的,往后的日子可啥办啊!”奶奶的照料归属,立刻成了摆在全家面前的重大问题和街坊们关注的焦点。父亲找来了叔叔婶婶,主持家庭会议。“按乡风民俗,理应轮流照看。”看得出父亲两眼写满焦虑。长时间大家都沉默不语。还是母亲搭了腔“咱啊,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百善孝为先。人都有老的时候,咱们都是当父母的人了,要给孩子们做出个样子,这世间的事都是一还一报的。可别让人戳了脊梁骨。”大家都说:“哥嫂咋说就咋办,听你们的。”父母成了全家的主心骨。卧病在床的奶奶沉不住气了,“我都老胳膊废腿的人,经不起折腾了。搬来搬去的要散架的,我跟着大媳妇,不走了。”叔婶们都说不能只让哥嫂侍候,一样的儿女,这个时候都该尽孝。母亲很高兴,欣慰地说:“那咱们都尽尽做儿女的心吧。”妻子说:“没想到母亲把人生的轮回和儿女的孝道理解的如此深刻朴素。”我带着挑衅的口吻说:“学着点儿吧。”妻嗔怒,诡秘地做了一个鬼脸。
这么一病,奶一张沟壑纵横的脸,像是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荒山。舌懒齿落的她更懒地张嘴。看着早已威风不在,恹在病床上的奶奶,母亲辛酸地落下泪来。
母亲是那样说的,更是那样做的。奶奶牙口不好,母亲就给奶奶专门开了小灶,把食物炖得酥烂;奶奶没法上厕所,母亲托人买来棉布,在开水里煮了,白白的,软软的,铺在奶奶身下。在母亲眼里,奶奶就是一个80岁的小孩。奶奶知道母亲平日里爱干净,胃浅,看到脏东西、闻到异味就呕吐,说什么也不让母亲收拾身下污秽的布片。母亲说:“养儿防老,有病有灾的时候才更是儿女尽孝的时候。”母亲硬是拿走了布片,尽管呕得厉害。奶奶老泪纵横,哭得一塌糊涂。是羞愧,是感动,是幸福,奶奶自己也说不清楚。
母亲给奶奶做了松软的褥子,又怕奶长了褥疮,每天晚上都要起来给奶奶翻身,擦洗。长时间的操劳,让母亲变得愈发消瘦。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几次提出这些活应该他来做。母亲坚决不让。说:“人一辈子能有几个80岁,过去这一节,想忙活都来不及了,这活儿不是大老爷们干的。”父亲只好作罢,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
妻子看着日夜操劳的母亲,几次都要帮忙。母亲说:“这些活我自己能干,你们都去忙自己的。”母亲就这样硬扛着,没有一句怨言。虽然叔婶也经常过来,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奶奶看拖累母亲,觉得自己成了累赘,一度情绪低落,拒绝吃饭。母亲笑着说:“别人也想要个80岁的老娘来养,他们还没这个福呢。”奶奶破涕为笑,握着母亲的手,不知说什么好。天气好的时候,母亲会把奶奶背到院子里。想想两鬓斑白、脊背微驼的母亲还要背着奶奶出出进进,我们心里都不是滋味。
奶奶的精神越来越好,来串门的人都说奶奶有福气,奶奶笑若灿菊。在母亲看来,这是给她最大的褒奖。街坊们一再说奶奶命好福大,虽然一辈子没有闺女,可媳妇比闺女还贴心。奶奶泪水涟涟,说拿十个闺女都不换这一个媳妇。奶奶说她挺知足的。照料奶奶上,母亲一直没炫耀过什么,但在我们这些小辈看来,却比说什么都强。在母亲的思维中,孝敬长辈,那是天经地义的责任,根本由不得半点讨价还价。奶奶走了,她是在幸福中离开的,可母亲却好久缓不过神来。奶奶在病床上整整躺了6年,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这6年里,母亲一直都把奶奶当作亲娘去敬她,爱她。
母亲总该歇口气了。她的儿女都已结婚生子,也算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了。可母亲总闲不着。妻子生完儿子,产假已到,该去上班了。带孩子一下子成了我们两口子的难题。母亲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太好,我们两口子都难以开口。还是母亲主动把活揽了过去。她说:“你们安心工作吧,孙子我来带。”妻子很感激,因为她从没认为婆婆带孙子是天经地义。她总觉得理所当然是当父母的责任。
私下里听朋友多次说过:现代婆媳之间的关系,绝对是世界性难题。我开始胆怯,妻子从城里长大,和老母亲能合得来吗?心里真没底。我准备做妻子的工作。没想到妻子说,家里的传统,不能在她这里坏了规矩。我真高兴她的通情达理。
看来儿子真的把老母亲折腾得不轻,母亲一躺下来,就鼾声响起。我怕影响妻子休息,特意解释。妻子笑着说:“这是我们的福气,是母亲把这里真的当成家了,心里放松。”这话说得我热泪盈眶。妻子的话说得的确有道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都是伴着母亲的鼾声入眠。可在我告诉她,父亲老胃病又犯了的当天夜里,那熟悉的鼾声再没响起。妻子责怪我没心没肺,说:“母亲年纪大了,心里已经盛不下事了。”从此我就把这牢记在心里,有些事在母亲那里要尽量回避。
第二天晚饭后,妻子为母亲打来洗脚水,蹲在水盆旁,向母亲提出要把父亲接来去医院查查……我在一旁哄着儿子,泪水潸然,随口教起儿子: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
当晚,我们又伴着母亲的鼾声幸福的进入甜蜜的梦里。[1]
作者简介
于跃,山东泰安宁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