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幼兒急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幼兒急疹
原圖鏈接

幼兒急疹(exanthema subitum,ES)又稱嬰兒玫瑰疹(roseola infantum,RI),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急性發熱發疹性疾病,由人類皰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其特點是在發熱3~5天後熱度突然下降,皮膚出現玫瑰紅色的斑丘疹,病情減輕,如無併發症可很快痊癒。 [1]

別稱 英文名稱 英文別稱 就診科室
嬰兒玫瑰疹 exanthema subitum roseola infantum 兒科
多發群體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嬰幼兒 由人類皰疹病毒6、7型感染所致 發熱3~5天後熱度突降,出現玫瑰紅斑丘疹

病因

幼兒急疹病因原圖鏈接

人類皰疹病毒6型(HHV-6)是主要病因,絕大多數ES由HHV-6B型感染引起,極少由A型感染引起。幼兒急疹及發熱性疾病中,B型的感染多見,在免疫抑制病人,兩型感染均可見。其他少見的病因有人類皰疹病毒7型(HHV-7)、柯薩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


HHV-6具有典型的皰疹病毒科病毒的形態特徵,病毒顆粒呈圓形,由162個殼粒組成20面體對稱的核衣殼,直徑90~110nm;外面由皮質粒組成皮質層,厚20~40nm;最外面覆蓋一層脂質膜,表面有不規則糖蛋白突起。核心是線狀雙鏈DNA纏繞在一核心蛋白周圍形成軸絲;成熟釋放的病毒顆粒直徑180~200nm。 HHV是1990年首次從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細胞中分離、此後又從慢性疲勞綜合徵患者體內分離出該病毒。病毒顆粒直徑約200nm。HHV-7有囊膜。與HHV-6、CMV同屬於β-皰疹病毒科。


臨床症狀=

幼兒急疹症狀
原圖鏈接

感染髮病多在2歲以內,尤以1歲以內最多。

發熱

潛伏期1~2周,平均10天。多無前驅症狀而突然發生高熱,體溫39℃~40℃以上,高熱初期可伴驚厥。患兒除了有食慾缺乏外,一般精神狀態無明顯改變,但亦有少數患兒有噁心、嘔吐、咳嗽、鞏膜炎、口周腫脹及血尿、極少數出現嗜睡、驚厥等,咽部和扁桃體輕度充血和頭頸部、枕部淋巴結輕度腫大,表現為高熱與輕度的症狀及體徵不相稱。

出疹

發熱3~5天後,熱度突然下降,在24小時內體溫降至正常,熱退同時或稍後出疹,皮疹為紅色斑丘疹,散在,直徑2~5毫米不等,壓之褪色,很少融合。皮疹通常先發生於面頸部及軀幹,以後漸漸蔓延到四肢近端。持續1~2天後皮疹消退,疹退後不留任何痕跡,沒有脫屑和色素沉着。部分患兒早期齶垂可出現紅斑,皮疹無需特殊處理,可自行消退。

其他症狀

包括眼瞼水腫、前囟隆起、流涕、腹瀉、食慾減退等。部分患兒頸部淋巴結腫大。 [2]

診斷與鑑別

幼兒急疹鑑別
原圖鏈接

2歲以下的嬰幼兒突然高熱,無其他系統症狀,熱退時出現皮疹,應該考慮此病。本病需要與肺炎球菌膿毒血症及麻疹、風疹和川崎病等進行鑑別。與風疹鑑別較為重要,因兩者皮疹相似,但風疹患兒熱度不高,發熱的同時出現皮疹,耳後和枕部淋巴結腫大更明顯。而幼兒急疹是高熱3~5天後熱退疹出。 [3]

治療

幼兒急疹治療
原圖鏈接

本病應着重一般處理,加強護理,主要是對症處理。輕型患兒可臥床休息,給予適量水分和營養豐富易消化飲食。高熱時可給予物理降溫或小量退熱劑,哭鬧煩躁試用鎮靜劑;驚厥則及時止驚。退熱劑及對症治療。但對免疫缺陷的嬰幼兒或者嚴重的病例,則需抗病毒治療,目前尚無十分肯定的抗病毒藥。 [4]

預後

本病預後良好,嚴重的併發症很少發生,有報道患兒可出現HHV-6腦病、肝炎、嗜血細胞綜合徵等。 [5]

預防

隔離患兒至出診後5天。本病傳染性不強,預防措施同呼吸系統疾病的預防方法。 [6]

視頻

幼兒急疹,只是來勢洶洶的紙老虎

[7]

幼兒急疹的表現有哪些?

[8]

寶寶幼兒急疹

[9]

參考來源

  • 蘇海濱,李躍旗. 人皰疹病毒6型不單是幼兒急疹的病原%Human herpesvirus 6 is not only as a causal agent for exanthema subitum. 《 傳染病信息 》 , 年
  • 阮學東. 幼兒急疹臨床早期診斷探討. 《 中國醫師雜誌 》 , 2002
  • 車桂華,馬暉,王麗蓉. 幼兒急疹並發急性睾丸炎急性喉炎1例. 《 中國實用兒科雜誌 》 , 2002
  • 張寶忠,張家祥,蔡夢雲. 幼兒急疹80例臨床分析. 《 海南醫學 》 , 2010
  • 石秀萍. 幼兒急疹40例臨床觀察. 《 安徽醫藥 》 , 2010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