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庄河剪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庄河剪纸

庄河剪纸,辽宁省庄河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庄河剪纸是辽宁省庄河市文化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庄河剪纸题材广泛,构思别致,它采用了一直在当地流行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多种与民俗生活结合紧密的丰富样式。其中的窗花、墙花可以点缀居家环境,烘托喜庆气氛,礼花是寿诞、婚嫁等人生礼俗活动的重要装饰品,灯花则可用于装饰各种节庆花灯。庄河剪纸古色古香,夸张生动,黑白关系和繁简处理十分讲究,剪刻技巧和刀味剪纸技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准。

2008年6月7日,庄河剪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6。

基本内容

中文名:庄河剪纸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编号:Ⅶ-16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申报地区:辽宁省庄河市

遗产类别:传统美术

历史渊源

根据庄河历史变革和宗教、民俗活动事记等考证,约从唐代开始,庄河就有剪纸。

明、清时期开始流行,清朝中后期在广大妇女中普遍流行。

新中国成立以后,庄河的剪纸艺术全面复兴。

20世纪80年代初进行的民间艺术普查工作中,发现大量的古典样式的剪纸作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民间剪纸艺人档案,收集了上万幅剪纸作品。

2008年6月7日,庄河剪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6。[2]

2010年,庄河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目随之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文化特征

造型特点

庄河剪纸造型能突破一切时空的限制,将不同时节、不同地域、不同属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浪漫色彩的独特艺术语言,达到了生动而不杂乱,洗练而不失真的艺术效果。庄河剪纸以中国传统剪纸形式来塑造角色造型,借鉴了民间剪纸窗花和皮影戏的艺术元素,具有强烈的民间美术戏曲特色;吸取了中国民间艺术特有的装饰性、古朴性、简括性、蒙征性强等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构图特点

庄河剪纸作品中,作者对构图的处理上注重完美,利用有限的纸质材料将图案置之其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空间,使图案达到充实、内向、饱满、集中的艺术效果。如剪纸中人物的构图,尽量保证人本身形象的完整性,将五官特征完整地表现出来,同时注重刻画各种人物的完美,古代仕女的姿势呈亭亭玉立、婀娜妩媚,孩童塑造的活泼可爱,成人端庄秀丽,尽显完美之态。庄河剪纸中的一些作品,往往不经过打底稿这道程序,信手捏来、随手剪作便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如蝴蝶的创作随意性很大,凭借对蝴蝶活体的观察或想象,就能剪出各种形态的蝴蝶,品种达上百种,将蝴蝶表现得活灵活现,甚至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在构图上,许多作品并没有置之圆形或方形的框架内,随意在纸上剪作,如单体龙、单体鸡、单体鱼、单体猫、单体虎、小孩劳动等造型,都是随着纸质材料随意剪制出来,而且突破规范性的框架,显示出开放性的构图特点。

制作工序

剪子,一般选择剪身削薄,刀头细长,刀口咬合整齐,刀尖锋利的,通常使用时大小各一把或多把;纸张,喜用大红纸,也用其他色纸。此外若一次合剪几张或剪折叠式图案时,还要使用针线等将纸张边缘缝起来或用夹子等固定,以避免叠纸底层面走型;刻刀,所用刻刀多为自制的大斜口刀、小斜口刀,也有圆口和三角口刀,制作时底层多用垫板(腊板),刀刻多层图案时,一般采用自制纸捻将纸张边角缝合起来起固定作用。

题材作品

庄河剪纸依附特定的生活环境及民间习俗而存在,题材涵盖了当地乡土民情的方方面面,如时令节日、婚丧寿宴、生男育女等。庄河剪纸代表作品有《麒麟送子》《老鼠娶亲》《抓髻娃娃》《鲤鱼戏莲》《喜鹊登梅》《莲子图》《龙凤呈祥》《马上封侯》《花瓶》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庄河剪纸有同中华民族传统剪纸一脉相承的艺术特质。其表现内容贴近社会生活,融入乡土民俗,艺术形态和民间百姓的审美情趣产生共鸣,形成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培养了民间百姓难以割舍的文化情感。其形式和内容传统韵味十足,造型手法巧拙相济。有质朴而不失精美,豪放而不失严谨,雅俗共赏的剪纸风格。庄河剪纸既体现出传统民间文化的共性,又显示出独特的地域风格,保持了相对完整的传统韵味,具有重要的民俗学和民间美术研究价值。

传承人物

韩月琴,女,汉族,2008年6月7日公示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庄河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2015年5月,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推进大连市的非遗保护工作而策划出版系列丛书之一《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丛书·庄河剪纸》,书中的内容以庄河剪纸的产生,发展,主要作品,传承人等为线索,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庄河剪纸的历史和现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17年10月24日,庄河剪纸走进旅顺口区前夹山小学,本次活动是为弘扬大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庄河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韩月琴老师向300余名师生传授庄河剪纸技艺。

2018年1月23日-25日,庄河市文化馆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民间文化,传承非遗项目,扩大庄河市民间剪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强化与壮大剪纸艺人队伍,有效巩固庄河剪纸这个非遗项目的传承成果,举办了庄河市民间剪纸创作培训班。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庄河市文化与传媒中心(庄河市图书馆、庄河市文化馆、庄河市博物馆、庄河市报社、庄河市广播电视台、庄河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获得“庄河剪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4]

社会影响

2010年5月29日-6月2日,大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庄河剪纸受邀参加了上海世博会,世博会期间向人民展示了庄河剪纸等艺术作品。

2018年7月26日-8月2日,“庄河·岫岩两地民间剪纸作品联展”在庄河市文化馆举办,展览期间向人民展示了庄河剪纸等艺术作品。

2019年2月18日,大连·阳泉非遗文化艺术展暨元宵剪纸灯谜展在柏威年购物中心缇香画廊展厅开展,此次展览向人民展示了庄河剪纸等艺术作品。[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