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廉州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廉州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地处北部湾畔,是合浦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合浦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廉州镇地处面积206平方千米,辖29个村(居)委会,耕地面积4047.3公顷,2017年末,全镇人口181722人,是合浦县第一大镇。

2019年10月,廉州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历史沿革

合浦自秦汉珠市开埠,一直都是中原商贾与东南亚交往的重要集散地。历朝历代为加强合浦对外贸易的地位,先后设置过"媚川都"、"珠官郡"、海门镇"等直接以地域特色命名的政区机构。唐宋以来,史书更称之为:"声明文物之盛,媲美中朝,岿然东南一大都会也"。到了明清间,府城廉州古城不断扩大,"周迎千丈有余",也就是说,廉州城的周长已超过千丈,即有三、四公里长。

与此同时,以西门江为交通依托的各种专业街市也逐步形成,自成规模。明朝修建的街道有承宣街(今中山路)、还珠街(今北河一带)等22条,清朝修建的街道有玑屯街、卫民街(今东圩)等17条。呈现了"阜市东来接海涯"、"无数征商自去来"、"常听欢声动六街"的繁荣景象。

据史籍记载,当时廉州古城内的店铺商号保有量在1300多间左右,外地商客还在廉州建有各种各样的会馆等贸易机构。"牛圩"、缸瓦街"、蒌行街"、槟榔街"(今西华路)等专业市场街道如雨后春笋般在今阜民路、中山路、西华路一带出现。

廉州城因此成为盛极一时的"天涯埠市"。以西门江水运枢纽为集结的贸易带空前繁荣,"天涯埠市"的商旅景观因此被评为"廉阳八景"之一,为历代的诗家词客称颂不已。

宋代廉州团练使陶弼在诗中这样写道:"商夸合浦珠胎贱,民乐占城稻谷丰。"合浦的珍珠丰收了,商家来到廉州府城内的珠市,也对珍珠的价格感到高兴。而珠民也对占城(今越南)商人运来交易的大米感到满意。这是宋代朝廷在廉州开辟了对安南的民间贸市,是廉州商贸的真实写照。

明代廉州知府朱勤的《廉州八景》诗中,就有两首是描述廉州古城的商贸繁荣景象的。

其一《天涯驿录》:

天涯有驿枕遐荒,南望交州去路长。

地接殊方山不断,境连边塞草偏黄。

来人络绎无圩日,行旅充盈有裹粮。

最喜华夷归一统,共沾圣化乐虞唐。

在诗人的笔下,地处边塞的廉州城,"来人络绎无圩日,行旅充盈有裹粮"。在当政者眼中,这就是人们所期待的"虞唐"盛世。虽有夸张饰美之意,但廉州的商贸兴旺确实是事实。

其二《埠市人烟》:

市廛杂沓物交陈,更喜居民庶且殷。

扑地阁间相上下,连城烟火自朝昏。

饭炊山稻无饥士,酒酌村醪有醉人。

自是圣朝多德化,熙熙民俗自还淳。

诗中给人描述了这样一种景象:商铺和民居相掺杂在一起,呈现出高低参差的城区布局,当早晚炊烟升起的时候,城内弥漫着大米饭的芳香和自制米酒的醇香,不时的还见去祭祀的居民路过,好一派安居乐业,娱乐升平的社会环境。"扑地阁间相上下,连城烟火自朝昏"正是廉州古城规模的写照。

在明代描述廉州古城的繁荣兴盛景况的诗歌很多者,与朱勤同工异曲的又有廉州知府饶秉鉴的《埠市人烟》:

埠市东来接海涯,市中烟火起楼台。

几家俊宇相高下,无数征商自去来。

民俗喜从今日厚,柴门应为故人开。

圣朝自是多丰年,常听欢声动六街。

西门古渡边,天涯驿路上,来人络绎,行旅充盈,阜市人烟中更见"扑地阁间相上下,连城烟火自朝昏"。阜市东来,海门连城,几家峻宇相高下,无数征商自去来"。东来西就、南去北往的商贾行旅们不再是倚树摆摊,而是在"常听欢声动六街"中做生意了,就是廉州城内的"街"。 明代是廉州市场的鼎盛时期,并由此奠定了廉州古城市场布局。上了年纪的廉州人都知道"圩地街"这一街名。其实,早在明代,廉州就设有阜民圩、西门市、卫民圩等市场。初时,这些市场并不有固定日期,也没有固定的场所,只是一种货场式的交易场所,如阜民圩、西门市是靠近西门江而设的,既有河道航行的便利,又是钦廉古道的必经之中路,每当水陆货运到期时,这一带便成了货物集散地,货物销完了,交易场所就只和下一块空地。有货成圩,无货便是空地一块,用"圩地"称之,正是廉州方言的特色之处。后来随着货物集散交易的定期性,便有了约定俗成的圩日,或逢三逢五,或逢单双,有了定期的商贸交易,也就有了固定的市场。此后,除了阜民圩西门市之外,在今阜民路一带又增设了崩坝口市场。

民国初年,又在东较场设置了东安市场(今农垦大修厂北侧)、在大坟坡设置了西安市场。至此,廉州古城的东南西北四向都有了固定的市场。其中最大的是卫民圩。

清中期,已发展到商铺共有百余间。

此外,还有一些专业市场分布在廉州古城的街巷里,如缸瓦街专营缸瓦(在廉州埠民南),篓行街专卖竹制品(东至北山村),槟榔街专卖槟榔(今康乐街至水产琼脂厂)等。这些都是以古市场作街名流传至今的。

在廉州的古市场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有"牛圩"。廉州的"牛圩"始设于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年),地址在今东山寺南面,初时牛圩的面积不大,只有两亩地左右。但是,随着牛圩的固定化及交易量不断增加,每个圩期牛市交易量增至500头以上。邻县耕牛交易也闻名往合浦牛圩集结,圩期也由初一、十五缩短为七天一期,后来曾缩短为逢农历初三、六、九日为定期牛圩,圩期交易耕牛上市量保持在800头。为了适应牛圩交易日趋扩大化和稳定化,合浦牛圩先后作过多次迁移扩建,最大时扩至十亩地,还珠村(东山寺北侧)、云塘口(合浦二中西南角)等都曾作过牛圩市场,最后又复迁回初建牛圩时市场并一直使用至今。每逢牛圩市场圩日,来自钦、廉、防、灵四属的牛贩耕夫们便赶着牛群从四面八方进入合浦,且前后沿用了150年,这在岭南市场开发史中是不多见的。[1]

地理环境

合浦县廉州镇地处沿海,属亚热带过渡性气候,雨水和光照充足。适宜种植水稻甘蔗花生黄麻蔬菜马蹄、莲藕、豆类和花卉等作物。利用沿海滩涂和镇内江河湖塘资源养大蚝、文蛤以及各类淡水鱼,参与市场竞争,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行政区划

廉州镇现辖个14社区

中山路社区,康乐社区,阜民南社区,上新社区,南珠社区,还珠社区,廉南社区,车路塘社区,平田社区,廉东社区,冲口社区,泮塘社区,总江口社区,乾江社区

16个行政村

大岭村,青山村,清江村,廉北村,堂排村,大江村,马江村,廉西村,乾江村,禁山村,杨家山村,中站村, 插龙村,马安村,烟楼村,五四村

其它(一个工业园区,一个农场)

合浦工业园区,国营珠光农场

廉州镇3[1] [2]图片来源于华夏早报网

经济概况

廉州镇历来是合浦县主要的工业基地,现辖镇属工厂企业27间,还有一批私营个体和民营企业,形成有廉州特色的轻工生产体系。主要产品有烟花炮竹、五金、机械、建材、农药、商标印刷、纸箱包装、羽绒制品、工艺美术等五十多类1500多个品种。其中二十多类100多个品种进入国际市场,远销美国、日本、香港等38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全镇企业总产值23.88亿元,企业总收入30.4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614亿元,财政收入46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7元。

廉州镇4 [3] [4]图片来源于合浦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产业调整

"猪牛满栏菜满园,瓜果满坡蔗满山",尝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果实后,合浦县廉州镇农民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廉州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何能立竿见影?该镇党委书记肖子盈人直语快:"抓好服务、培训、流通。"

技术服务

加强技术培训,让农民会种。廉州镇除每年在全镇举办5期种养技术培训班以外,还经常组织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在农忙季节对水稻、蔬菜、豇豆、甘蔗、花生、玉米等主导产业的种子选购、下地、施肥、病虫防治等实行分组到点,全程跟踪。该镇建立了镇、村、屯三级综合服务网,即在镇设立综合服务中心,村委设立综合服务组,村屯设立综合服务栏,落实专职人员跟踪管理、收集、更新、发布涉农信息、简报。该镇还充分发挥各种专业协会的作用,对口扶持带领群众种养致富。

廉州镇5 [5] [6]图片来源于合浦123网

社会事业

教育


廉州镇现有中小学35所,其中合浦廉州中学、合浦一中属于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幼儿园4所,在职教师1500人,其中公办教师1200人,中级职称以上350人,全国特级教师2人,在校学生23786人。

卫生


镇内有医院1所,卫生院1所,卫生分院1所。

交通

325、209国道、南北二级公路和兰海高速、三北高速穿境而过,距北海福成机场仅16公里,离北海港30公里,钦北铁路在廉州南郊设合浦高铁站。海、陆、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廉州镇6 [7] [8]图片来源于红图网

旅游资源

廉州镇早在汉代就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繁荣的商埠。至今流传着脍炙人口的"珠还合浦"美丽传说,保存着众多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主要景点有汉墓群、海角亭、东坡亭、文昌塔等;西与南国星岛湖旅游度假村相郊。

海角亭

位于合浦县廉州镇西南面,今廉州中学内,始建于北宋景年间(公元1004~1007年),距今将近千年。汉代孟尝任合浦太守,市政廉洁,后人为了纪念他,特建此亭。

海角亭以海角为名,是因为此地当年滨临大海,"在南海之角"。海角亭原址在城西南半里处,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重建、修建、移迁,才至今址。亭东北三十米处原有砥柱亭,东面十几米处是海门书院,东南三十米处有魁星楼,西为天妃庙,南有金波潮,横架湖面的金波桥,沟通海角亭与魁星楼。

海角亭分两进,第一进为门楼。门楼正中是大圆拱门,两旁是耳门,正门上方嵌着"海天胜镜"四字,耳门上还分别雕有"漱月""澈云"字样,正门两旁原有石刻对联;"不到此亭那知象群崖关山万里;试观于海才见龙门冠岭云水千重"。门楼正中处一块约九十公分、宽约五十公分的石碑上刻着清代陶冶一笔写成的"鹅"字。第二进是亭的主体建筑。朱红墙壁,琉璃碧瓦,雕梁画栋。亭成正方形,前后门相通,左右两大门窗对衬,四周有回廊,檐封板刻着各种动植物图案和历史故事人物。亭的正面两条古柱上镌着清道光年间陈司权题写的对联:"海角虽偏山辉川媚:亭名可久汉孟宋苏。"亭后方立有巨碑刻"古海角亭"。

亭内后门上方悬挂着"万里瞻天"匾额。这是苏东坡于符元三年(公元1100年)获赦,从儋县到廉州,于海角亭挥毫而写的,海角亭几经兴废,匾额早已无存,现悬于亭中一幅,是集苏东坡字体仿制的。

东坡亭

东坡亭位于合浦师范学校内,建于乾隆四十一年,歇山顶二进亭阁式砖木结构建筑,亭东约30米有东坡井,均为纪念北宋文豪苏东坡而建。东坡亭占地面积约230平方米,苏东坡62岁时,因"乌台诗案"而坐牢,从广东惠州贬到海南岛,三年后(宋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召回合浦,住在清乐轩,虽只两个月,却作了《廉州龙眼质味珠绝可敌荔枝》、《雨夜宿净行院》和《记合浦老人语》等。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清乐轩故址修建东坡亭。

东坡亭座北面南,分为前后两进。第一进为别亭,两侧有两大圆门相拱,给人的感觉是开阳洞透,使这间规模不大的建筑得以在平凡中透释出几分不俗的气势。第二进为主亭,正门上方悬"东坡亭"三字大匾额,苍劲凝重,是整个东坡亭的灵魂所在。正面壁上,有一幅苏东坡阴纹石刻像,像中的东坡,慈善端祥,目光炯然。品读其仙风道骨、大家风范,仍可感受到其吟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的激情澎湃与豪迈气势。像的上方有"仙吏遗踪"四字,属神来之笔,虽然苏东坡早已是用不着提示和注释的历史名人,这题铭却妥贴得体,满富感情色彩,晶凝了后人对苏大学士的崇敬与景仰。亭的内外墙壁上,镶有许多历代骚人墨客题咏的碑刻,书体或楷或草或隶或篆,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一部展开的书法大全。亭的周,则以回廊环绕,既挡住了烈日的暴晒、风雨的摧蚀,游人漫步其间,也能恬然欣赏园中景色和壁上碑刻。

惠爱桥

又称金肃门桥,俗称旧桥,位于廉州镇西门江上。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明崇祯八年(1635年)和清康熙十八年(1677年)曾重修。光绪十三年(1887年)毁于火。清宣统元年(1907年)廉州绅商募款重修,宣统三年(1909年)落成。

惠爱桥跨度为26米,净跨度18.4米,桥面宽2.75米,桥体通高5.64米,全部为木质结构,结构独特,浑厚古补。

桥为泥水工出身的蒋邑雍设计并承包施工。桥身全部用印尼产的坤甸木建成,此种木料质坚耐腐。其结构为三铰拱(没有下弦拉杆的人字架),拱脚支承在两岸石砌的榄核形桥墩上,桥墩旁设有砖砌弧拱式泄水孔;桥上部为四根40厘米~50厘米的方木所组成的两个三铰拱;桥面下通过木竖杆将桥面梁悬吊在两榀人字架下面。构件连结全部为榫接。建造时只有跨中的上下接触点及拱脚接触点设置了钢夹板,其余部分均无任何铁件。民国年间加固时才在其它受力处补加钢夹板。桥顶盖瓦,且有盛油孔六个,内装生桐油,以保养上部的六根主要构件。像这样的桥梁结构,在广西属于首创,在全国亦属罕见,对桥梁建筑科学有重要研究价值。

于1995年,被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廉州镇7 [9] [10]图片来源于墨迹天气网

汉代文化博物馆

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现藏有大量合浦西汉古墓的出土文物,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数十件,较著名的有铜凤灯、铜屋、琉璃璧、琉璃杯、琥珀、玛瑙、水晶、陶器等,其中琥珀雕成的狮子、青蛙,璧琉璃等据专家鉴定属舶来品,原产地在印度、欧洲、非洲等地。而在苏门答腊、瓜哇、婆罗洲等地出土的大量中国汉代日用陶瓷,从其彩釉与胎质来看,则与合浦汉墓出土的我国中原产品一样。考古专家据此推定,合浦在秦汉时期应是中外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而从有关史籍如《汉书》等中也能找到蛛丝马迹,证明合浦港在秦汉时期确为海上交通的重要孔道。《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也标明合浦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汉墓群

位于合浦县廉州镇东南3公里处的汉墓群,墓葬约有万座以上。这些墓葬分为土坑墓和砖坑墓。由于汉代厚葬盛行,葬于合浦的南来的官吏、将领及移民等,其墓穴都有较多陪葬品。提供了实物史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山庵

北山庵位于廉州北部,创建于明初,清同治三年重修。

文昌塔

文昌塔又称文笔塔,意为"南方丁火文明"。

文昌塔位于合浦廉州城南郊209国道和烟楼路交汇处的小山丘上,毗邻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登塔眺望,北海远景尽收眼底。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为七层八角锥体重檐砖塔。高36m,塔座宽8.1m,内径2.6m,墙体厚2.75m。每层的顶部有放大的双层塔檐,第一层较宽,第二层较窄。每层开有东西通风门,即坤门与风门,其余是作装饰之用的假门,塔内有阶梯盘旋而上可达顶层。塔顶为一大红葫芦,塔身为白色,角边和拱门边为红色,红白鲜明,朴素美观。现为广西南部宝塔之冠,对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及建筑力学都有较高的价值。

1981年5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拨款进行维护维修后,为之一新。1982年被列为合浦县重点文保护单位。[2]

廉州镇8 [11] [12]图片来源于北海365网

廉州奇景

雄藩海北的门楼

廉州古城墙自宋元佑年间建成以来,经过历代的维修扩建,到了清代城墙周长已达2500米,高达11米,护城河周长3200米,宽9米。城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景物,城中的门楼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景观,而廉州府城中的门楼又有大门楼和小门楼之分。大门楼是指根据廉州古城交通和防卫而设置的城门门楼。这些城门楼是经过了不同朝代形成的,主要有:东门门楼钟鼓楼,西门门楼金肃门楼,大南门门楼定海门楼,小南门门楼,北门门楼北大楼。

东门原为朝天门,后又改为朝阳门,门楼称钟鼓楼,址在今廉州中山路、奎文路、水洞口,小北街(师范路口)四条街巷交界的十字街口,与廉州府衙门(今体育场至中山公园一带)紧紧相倚,在古代城池建筑中,一般钟楼和鼓楼是分开的,廉州古城的东门门楼却是钟楼和鼓楼连在一起,因此称之为钟鼓楼。据相关资料记载,廉州古城东门鼓钟鼓楼是参照西安古城钟鼓楼设计建筑的,在全国古城钟鼓楼景观中极具价值。廉州钟鼓楼一度作为合浦县广播站,1973年才被拆除,颇为可惜。

南门楼称定海门,又称南大门,址在今定海北路、解放路交叉处,即还珠宾馆北侧。取名定海,寓意海不扬波、国泰民安。定海门楼前是护城河入海河段,又是前往北海的陆路通道,门前有定海桥、攀龙桥、龙门桥、云龙桥。登上城门,可听海潮波声、可见桥带相映,是寄情抒怀的好去处。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便于疏散城中民众,定海门被拆除。

小南门,位于南门楼西边,与南门楼相距约百米,址在今新华书店旁白石场路口。是当时清朝乾隆年间重修廉州城墙时,知府以风水之故,增设此小南门,时称文明门。这就是为什么廉州城墙会开两个南门的原因。风水之说虽然滑稽,但小南门的开辟却方便了交通,有利于城郊的发展。今天的廉州城区,基本上是向南扩展,由此可见古人的先见卓识。

西门楼位于中山路与西华路交界,于1958年扩建西华路时被拆除。古称金肃门,这是以地理方位、五行来取名的。金肃门前的惠爱桥原名就因金肃门而称金肃桥。金肃门靠近西门江,是海防的重点,为了防御海盗及外敌侵扰,西门楼外建月城作拱卫,城楼上又设置敌台、望墩和串楼。到了清代康熙22年(1683年)重修廉州古城墙时,又把西门楼增高3尺,添置窝铺。金肃门因此成为古城四门中最高的门楼。西门楼前有广州会馆、天后宫、华光庙、三圣宫,是人们祭祀、演戏聚集的地方。

北门楼古称北大楼,位于体育场北面,今城基路西路东面,于抗日战争时期被部分拆除,1958年修建城基西路时完全拆除。北大楼面对雁湖(今北河塘),又有龙江故道河水灌入护城河。与北大楼隔护城河相望有孟尝祠、还珠亭和孟太守流芳坊、孟尝衣冠墓,东北侧即是千年古刹东山寺,别有一番风景。

小门楼廉州古城墙的门楼雄伟壮观,而廉州城内还有许多小门楼,却是精致小巧,别有一番景致。这些小门楼有的建于街巷口,作为某条街巷口或街巷的分界牌楼,有的建于私家宅院的大门口,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庭院标志。这些小门楼造型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尺寸。在这些小门楼中,最令人赞叹的就是三重结构式的门楼,这种门楼的结构体现了主人的做人世态:第一层门楼作为街建筑,门扇对着街道,门楼只有普通对开门扇般大小,非常不显眼,人们经过不会引起注意。进了这个门楼之后,转侧是第二层门楼,这个层门楼要比第一层高大,建筑格局也复杂,有绘画、瓦当、斗拱之类的装饰。走过二层门楼,转侧就是第三层门楼,这第三层门楼实际上才是整座宅院的大门,除了绘画、瓦当、斗拱之外,还有栅格帘板、花托,甚至是雕花石柱。进入了第三层门楼,才能真正了解这座宅院的规模和布局。设置这种门楼的主家,非富则贵,非商则官,属于藏富不露,显贵不扬的深谋远虑之人。

此外,还有书院的门楼,商铺的门楼,祠堂的门楼,戏院的门楼,会馆的门楼。

廉州古城内多奇井

廉州古城内的古井功用各不相同,因此也留下许多关于古井的轶闻。

"廉泉井"原名甘泉井,相传是汉代遗迹。因井水泉涌如潮,水质甘美,自汉至清一直为城内居民饮用。到了乾隆年间,廉州知府陈淮为了纪念汉代合浦太守孟尝施政廉明而使"珠还合浦"的功德,将甘泉井改名为廉泉井,还在井边立了块石碑以纪其事,廉泉也就成了人们期待廉政吏治的象征。如今的廉泉井水质已不如从前。

"东坡井"在今合浦师范校园内,井水水质甘纯,至今尚可使用。清代廉州游击署前,与东坡亭相邻守望,为当年苏东坡在廉州留下的雪泥鸿迹作证。宋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获赦从海南儋州渡海北归,在廉州小住了近两个月,闲暇之余率城中民众挖了此井,珠城民众为纪念他,便把此井命为"东坡井"。此后,由于岁月变迁,东坡井被湮没。到了清乾隆年间,廉州知府康基田率众"开疏城河,宣泄城内池积水,于城东隅得东坡井",于是予以重建,并在东坡井、东坡亭前修建了东坡塘。自始以后,珠城的文人雅士,官吏迁客,临其井,登其亭,游其塘,思其人,廓然清回间,翼然高明中,树色波光里,为一郡胜景。

"双月井"建于何时没有准确的日期记载,但从井址的位置位于清廉州府街后的万灵寺边(即城基路五金公司仓库内)推测,应是明清之间。双月井据说是人立在井边可看见井内有两个月亮的倒影故名。双月井宽三尺,水深一十四尺,井水清冽,冬夏水位相差不大,泉涌如喷、任汲不竭,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仍是居民常用的水井。后因自来水普及,逐渐被世人遗忘,只有故址存留,引起人们的怀古思情而已。

"让水井"位于今大北街中部。据老一辈人回忆,由于此井之水有酒度,用来酿酒出酒率特别高,因此称为"酿水井",意即酿酒之井。后人相传图简,便写作"让水"。当时城内的居民除了用此井水酿酒之外,还用作镀镜。用"让水井"的水镀出来的镜面不但光滑整洁,而且经久不变质。

"朱砂井"此井据说有治疗疮疥之功效。井址在今廉州奎文路武圣宫前。天清气朗之时,探头向井内观望,可见殷红色的影像从井底涌起。据记载,这是因为井底有朱砂矿的缘故。但是,把井水打上来后,却又没有任何颜色和异味,且比其它井水甘纯。据传古城内居民有从井底捞取朱砂磨成浆糊状治疮疥的习惯,清代井旁立有井碑记述其事,可惜井碑已无踪迹,难辨真伪。由于"朱砂井"又处于街路上,今人为防止小孩跌进井内,现已把井口封死。

古城寺庙多传奇

廉州古城的寺庙,有史记载的自晋代在南越王行宫旧址建成灵觉寺算起,历朝历代寺庙修建均有兴替。廉州古城的寺庙到底有多少?恐怕这是一个谁也说不清的数字。虽然民间流传有"一寺三庵十二庙"之说,但这也只是某一时期的特指。

从史籍的搜寻中得知,大部分的古寺庙都湮没,留名书籍中的也只是极少部分,而且这些寺庙也都是有名无址。可以确定的是,清末民初时期在史籍中记载的廉州古城内的各种大小寺庙超过三、四十座,具体布局如下:

东岳庙,址在城东门口对面,曾被用作合浦县酱料厂,规模宏大。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毁于龙卷风。东岳庙前有一对联很有意思:"你来了么到底是人还是鬼;他出去了始知无法也无天"。东岳庙旁边是清代的演武场。

五谷庙,位于城东,距东岳庙约一里路,庙址大概在今延安北路一带。

千岁庙,位于城东,五谷庙再东去一里即是。

关帝庙,位于城东,廉州古城的钟鼓楼对面,即今奎文路的武圣宫。武圣宫大殿内有四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可称是镇庙之宝。曾经被用作合浦县图书馆、青少年阅览室,后又租给商家卖装饰材料,经过几次改建,庙中的大石柱被砸断舍弃。

万寿宫,位于城东(以古廉州府衙为中心计算方向),庙址在今合浦县公安局内。是供奉清代历朝皇帝灵位的庙堂,大小官员逢节都要在此拜祭。

孔庙,位于城南,即廉州中心小学前面的"红庙",曾作为县立第一小学,简易师范。孔庙是廉州、钦州、雷州的最高学府,主管几府的科举员生名额,规模宏大。庙中有状元桥、下马碑等标志性建筑,现已损毁,成了卖米铺、彩票站和油炸摊。

县学宫明伦堂,址在学宫街中,即旧县委内,与孔庙隔街相望。

武庙,位于旧县委内,1927年曾由地方人士发起,在武庙建戏院。

城隍庙,位于城南的沙街尾,今康乐街。建于明末清初,据记载,每逢新官上任,都要先到城隍庙祭祀以求国泰民安。

文昌庙,位于城南门外。由于清末德国传教士在沙窝街建教堂"建德园",文昌庙地块(今还珠宾馆内)被收购改建教堂。

真君庙,又名二郎神庙,位于城东南,今东坡商业街,曾作为县立第四初级小学。东坡商业街原为真君塘。真君庙和真君塘是廉州古城的重要景观,真君塘与东坡塘雁湖(北河塘),东湖、西湖等并称为"廉阳八景"中的"五池云影"。如今湖填庙毁,后人误把真君塘呼之为将军塘。

三圣宫,位于城西,在今下街一带,旧址在合浦基督教会教堂后。这也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庙堂。民国初年廉州第一间补习学校就设在三圣宫。

华光庙,位于三圣宫西侧,中心市场附近。曾作为县立第六初级小学。每年的春秋二祭活动,以及广府人请戏班来唱戏,都是在华光庙搭戏台,是珠城香火最盛的庙堂之一。华光庙有一名武功高强的和尚叫癫和尚,带出了一班武师,以打李家拳而名扬两广。

药王庙,位于华光庙旁。

天后宫,位于华光庙旁,曾作为县立第五初级小学。廉州天后宫是清初封海迁界时,涠洲居民迁入廉州所建,封海迁界结束后又迁回涠洲重建天后宫,天后宫便留了下来。天后宫与海角亭、魁星楼相邻,周边又有逝者亭、漾江轩、浮碧榭、观海楼、砥柱亭,人文景观极为丰富。天后宫的规模也不小,海角亭前的门楼原先就是天后宫的门楼。

风神庙,位于城北,今大北街。

康王庙,位于城北,今北河街,曾作为县立第二初级小学,

北山庵,位于城北,今北河街。

万灵寺,位于今体育场后面。据传当年达摩到合浦时,曾在万灵寺抄经种树,如今保子庵门前的香芒子树,相传就是达摩当年手植,后人移种过去的。

孟尝祠,是城北最壮观的祠庙之一,由还珠亭、孟尝流风坊、孟太守衣冠墓组成,位于今力车厂(即轻化设备厂)内,毁于1932年。

廉州古城内的宋代五大寺庙,即东山寺、慈云寺、接龙庵、准提庵、元妙观。

名园雅事显风流

廉州古城的老街旧巷中,至今依然保存着许多古代建筑,如清代四合院、明代的城墙遗址、老桥旧码头、担水巷、老铺号等。除此之外,老街旧巷中还有许多冠以"园"名的建筑。

"园"其实就是一幢独立住宅,由于其建筑格局是独立的,前后进之间有天井,在廉州方言中,这个天井也称为"园"。廉州人喜欢天井四周种些花草果树,养些小鸟鱼类,似是一个小花园,其称呼就是这样形成的。廉州的老街旧巷中,有很多这样的"园",它们大多有各自的门楼,在门楼雕塑或书写园名,如雅园、蕴园等,都是一楼一园或一宅一园;也有作书院、学社、学校的,如明代的北园学社,就是在北园设立学社。这些"园"中有名人雅事,是重要的历史见证。

绪园,也称绪楼,位于廉州阜民南。"绪楼"二字是国民党元老,原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右任所题。"叙楼"实际上就是一幢有天井的楼。

北园,即建德园。北园学社是明代"廉阳三学社"之一。清末民初,洋教传入,洋人建学校、医院、教堂,也随乡入俗,取名为园。1903年,德国人在廉州沙窝街买地建了一幢小洋楼作教堂,先后在此间设立过学校、医院,并将此楼取名为"建德园"。后作粤南信义会会地,现为合浦县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这是廉州街内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园"。

邓园,是廉州最著名的名园。宋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在廉州居住候任时,邓园的主人邓拟热心让出邓园给苏东坡居住。邓园是一个园林建筑,园内不但有茂松修竹、池塘假山,还建有长春亭和清乐轩。古人诗赞邓园:"诸花张素锦、春芳无时歇"、"风泉泻幽壑,鱼鸟同旦暮"。苏东坡离开廉州后,人们便在邓园的清乐轩建东坡亭以作纪念。

爱园,是珠城明末清初的古代名园,位于今中山公园至合浦师范一带,园中以莲花池为中心景区,周边建有清濯轩、观稼亭、挹翠亭和云林精舍,时称"小亭风露晚,一径稻花香"。

爱园的东北边有还珠亭、孟太祠、孟尝流风坊,景致蔚为大观。可惜爱园也在岁月中湮没了。

古城名池多风雅

有"五池云彩"。诗家词客赞曰:"为爱珠光媚五池,彩云浪影结深知。何当更上青云去,遍作甘霖慰我和"(明·王一鹗《五池云影》)。那么,当年珠城五池的具体地点是在什么地呢?要了解珠城五池位置,就必须了解宋、明间珠城的环境状况。廉州古城在唐代是街城,也就是说只有街道,没有城墙。到了宋代才建泥夯的城墙,明代建砖石城墙。唐、宋间的廉州古城只有0.65平方公里,尚没有五池。这五池的不叫池,而叫湖,分别是北湖、南湖、东湖、西湖和雁湖。"池"是文人骚客们为了使之与珠池相联系而称呼的。

雁湖,原与北湖相通,明朝以后多次扩建砖石城墙时被引作护城河。雁湖成了北河塘之后,曾经成为西门江的航运码头之一,帆影如云,渔歌晚唱,自成一景。有诗赞之:"雁湖有雁下汀洲,海角潮声日夜流。秋净长天浑一色,帆樯高出碧云头"。

北湖,在廉州古城北城门内,即今廉州中山公园内,图书馆北面。北湖曾与雁湖一墙之隔,登上城墙,可见湖光连环,楼台相侵,星月倒映。廉州古城墙被拆除之后,北湖与雁湖的水路也被堵塞了,成了一个城中湖,成了排洪积淤的废水池,只有当春秋雨水到来之期,北湖尚能一显湖光之姿。

西湖,是五池中最小的,也是最早湮没的一个,因其在古城西门江附近而得名,位置在今体育场一带。由于湮没的时间早,没有留下具体的文字记述,只能从廉州古城的地图标记中找出它的位置所在。

东湖,即今东坡塘。东湖周边旧有长春亭、清乐轩、观稼亭、挹翠亭、云林精舍等楼台亭阁,还有爱园(公园)。东湖自古就是文人雅士官吏绅商览胜之地,诗人称之为:鱼跃池深春渺渺,鸿飞天远路渺渺";又称"碧藻又淤鳞,明霞掠飞鹜"。后来苏东坡从海南渡海北上返京,在廉州候任,住了两个多月,"坡公海外来,结庐烟水窟",即是在东湖旁的清乐轩居住,后人便把东湖改称为东坡塘,并在塘边建亭,旁边又有苏东坡率众挖成的东坡井,景致自成,名声显赫,成为"廉阳八景"之首。东坡塘、东坡亭、东坡井曾一度湮没。到了清乾隆年间,廉州府太守康基田率领军民重修廉州街城,修建排洪设施,重挖东坡塘时发现了东坡井遗址,因此重建了东坡亭、东坡井。东湖西有廉州府书院集中的学前街、高廉粮库大使衙门、廉州府白石场盐署衙门。明清之际,乡人在东湖边建真君庙,祭祀二郎真君。因真君庙香火鼎盛,名声远扬,东湖也就藉名称为"真君塘"了,诗称东湖"杨柳荫移岸,花木郁葱青"。真君塘原接南门(定海门)护城河直通西门江入海,南门护城河段曾建有四座石拱桥。可惜,真君塘已被填平,五池云影"只剩下东坡塘和北湖了。

南湖,是五湖中的老大。北与东湖相连,南与古城南门外的护城河相连。

西门江边的古码头

卖盐街,位于上新桥上游的卖鱼桥附近,是古时候专门卖盐的圩场。廉州的盐市在唐宋之间就是朝廷重要的盐贡基地。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元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记载有廉州盐市的经营状况。周去非称西门江"庶一水可散数州",就是说凭借西门江(古称廉江)的水运,可解决数州人民的食盐问题。据《文献通考》记称,当年廉州盐市供应的州达十多个,而朝廷指定廉州每年贡盐150万斤。宋代廉州盐货又是朝廷买马的主要经济来源,利用廉州盐税去购买马匹的资金,占了买马款的占三分之一。

古珠市,在卖盐街附近,建有专门的码头,是广东古代四市之一。广东古代四市包括:广州花市、东莞香市、罗浮药市、廉州珠市。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详细地记述了廉州珠市的状况,据称当年他也是乘船来寻访珠市的。

钦州巷,与珠市相邻,是钦廉古道的重要通道,也是官道驿站之所。古时西门江没建桥前,是靠渡口摆渡进出廉州古城的。西门江上的"西门古渡"在明朝就列为"廉阳八景"之一,明廉州太守朱勤在《西门古渡》诗中称:水通海角潮声急,路接天涯地理修"。从中可知西门古渡的气势,渡口码头作为配套设施,想来也是规模宏大。

惠爱桥,前身是明代的金肃门桥,在桥建成之前,周边有许多码头供人摆渡,合称"四码头"。明代的货物集散点大都集中在"四码头"附近。

明清之际,合浦纺织业发达,是朝廷对外出口丝绸织物的重点产区。光绪年间,廉州因出口生丝成绩显著,还得到了朝廷的嘉奖。

由于专业市场多,商店商户也多,一些有钱的商户为了方便,在建商店时干脆连装卸码头也一起规划建设。于是西门江两岸除了公用码头之外,又增加了许多商店自备的小码头。西门江边的码头也就成了合浦海上丝绸之路的亮丽景观。

廉州古城内,还有七十二庙十八坊,十五亭台楼阁榭,十二古桥,卅家书院,二十祠堂和那深深长长的担水巷,记录着时代的风云。

获得荣誉

2019年9月11日,廉州镇入选"2018中国西部乡镇综合竞争力50强"。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廉州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相关视频

我和我的祖国(廉州镇)

参考文献